“螃蟹的行情啊真是跌出了新高度了啊,眼下螃蟹价格彻底绷不住了。一场西北风,仿佛把这个螃蟹市场直接给刮垮了。按常理啊,这双节过后啊,本该是行情回暖的好时候,可实际这价格呀却是意外大跳水。
这几天,这螃蟹集中大量上市,那不少主产区的市场都出现了严重滞销的情况。刚从批发市场接到最新消息啊,继十八号价格大幅下跌之后呢,今天这螃蟹的价格还在继续的往下走。啊,本来呢该是丰收后欢喜的日子,结果这价格让人是失望啊,朋友们啊,这养殖朋友的日子呀更是难上加难了,现在都纠结到底该继续是下笼捕捞,还是先暂停呢?”
十月金秋,本应是大闸蟹最热闹的季节。可今年,这个被誉为“秋天的味觉符号”的产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一位蟹商无奈表示,往年一天能卖上千只,今年一上午才卖二十来只。确实,如今的大闸蟹市场已不复往日的火热。往年一到中秋、十一假期前后,阳澄湖、固城湖、太湖等地的交易市场,凌晨三四点就人声鼎沸、灯火通明。而如今,今年的画风彻底变了。网友拍下苏州大闸蟹市场的视频,空荡荡的交易市场,让人误以为是清晨没开市,其实已经是上午八九点,摊位上的螃蟹却无人问津。
“有没有苏州本地人说说,我这会在苏州最大的大闸蟹交易市场,为什么这里没有什么人啊,我印象里的交易市场应该是那种,人声鼎沸,然后,大家都一筐一筐的称蟹,边叫卖的那种市场,然后来到这边,我都有点不敢进去,随处可见的顺风小哥,就是随时准备运大闸蟹。”
为什么今年大闸蟹的价格会暴跌?网友给出来不同的答案。原因呢不仅有当前经济形势下滑,民众消费能力减弱,这一外在因素,更多的呢还有大闸蟹行业内部的自毁前程。
这么说吧,大闸蟹和小龙虾是一样的,都属于非生活刚需的附加属性食材,也就是它的购买目的呢,不是为了充饥,它的消费呢一般源自于超出基本生存需求之上的考量。比如商务社交中作为礼品去赠与,在传统节日中家庭聚会来增加氛围,或者是特定的食刻呢享受味蕾上的轻奢体验。这些呢都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所以呢这类产品特别容易让商贩忽略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因为消费者对于他们的价格,敏感性不是特别高。
网友表示,过去几年,大闸蟹的消费其实有一种“错位”现象,买的人和吃的人往往不是同一个。很多人买蟹并不是为了自己品尝,而是为了送礼、为了体面。这也让大闸蟹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社交符号。可当消费的主导者不是“吃蟹的人”,而是“送蟹的人”,市场的焦点自然就从品质,转向了包装、噱头和利润。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平台和商家开始疯狂内卷:为了抢市场、拼销量,他们不断压低成本,忽视蟹的生长周期与水质环境,用以次充好的蟹冒充“阳澄湖大闸蟹”,靠夸张宣传和精美礼盒包装蒙混过关。久而久之,大闸蟹的整体口碑和品质都被拖下了水,消费者一次次“踩坑”之后,自然心生失望。
还有博主说,有些养殖户为了抢早上市,把螃蟹还没完全养肥就捞出来卖,想着早点出货、早点落袋为安。可问题是,螃蟹没养好,肉不肥,蟹黄稀,甚至还有股苦味。消费者花了钱买回去,一吃发现不对劲,这口碑不就彻底砸了吗?
再加上现在信息这么透明,大家在网上一搜,真假螃蟹、好坏产地、对比测评一目了然,谁还愿意被割韭菜?买一次踩坑,下一次就宁可不买。这就是现实。再加上经济环境趋冷,面对房贷、车贷、学费等现实压力,那些“不刚需”的消费品就成了被优先削减的对象。大闸蟹这种高价、低性价比的“面子消费”,首当其冲。
要知道,过去几年里,大闸蟹几乎成了中秋送礼的“标配”。公司送客户,亲戚间互赠,一张蟹卡就是情面与地位的象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算起了账。
上海白领王女士表示,“去年房贷每月五千,今年工资反倒降了一千。大闸蟹这种非必需品,当然得先砍。”以往每年中秋,她都要给客户送十张蟹卡,今年一张都没送。
送礼刚需的崩塌,让整个行业都受到冲击。杭州一家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坦言,公司层面的福利预算也削减了,“以前要订几百份蟹礼,现在直接改成了水果卡或者购物券。”消费逻辑的转变,是肉眼可见的。青岛市民张阿姨的比喻更直白:“一百块能买三斤梭子蟹,为什么要花两百块买两只大闸蟹?味道又差不多。”一句话,戳穿了大闸蟹所谓“高端定位”的尴尬。
而在蟹塘另一端,养殖户们同样焦虑。江苏兴化的一位蟹农透露,今年他刻意减少了三成蟹苗投放,把更多精力放在水质管理上,希望以“少而精”突围市场。
不仅是昂贵的大闸蟹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就连往年同样抢手的“硬通货”,梭子蟹、海虾、海螺等海鲜,也纷纷“跳水”。有博主介绍,今年的行情真是十年难见。过去动辄几十元一斤的梭子蟹,如今在批发市场竟然只要两块钱一斤,价格低得让人不敢相信。
还有报导指出,随着中秋、十一假期的结束,青岛城阳海鲜商城内各类海鲜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梭子蟹价格从节前的每斤160元,此到目前的70至100每斤,成为降价最显著的品类之一。据经销商周检介绍,野生鲈鱼节前卖到35元每斤,现在降至20元每斤。
“说这话我很不舒服,大虾烂市了,我也很疼,都没人要了,你看怎么办,现在是贵贱都没人要,你只要是要,给钱就卖,就说这价,想卖都卖不掉,别说收住本钱了,苗子钱也卖不出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虾的价格暴跌也是有原因的。
“今年虾便宜的离谱,活虾20多块,小龙虾10块钱以下,但是这么便宜呢,反而没有人买,商家在发愁,渔民也在苦。现在呢,大家不是不想吃虾,是不敢吃虾,第一虾多的吃不过来。你们现在所吃的虾大部分都是养殖虾,人工投喂的,养殖周期很短,密度呢很大,肉质不怎么样,但是产量出奇的大,价格战打的更拼多多似的。
第二,泡药泡的离谱,你以为你吃那是虾仁吗?你吃的那是叫泡水王加化工粉,一斤虾仁平白无故多出了二两水。”
博主表示,官方的曝光显示,目前市场上买的虾仁,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重。检测发现,磷酸盐超标率飙升了145%,意味着一斤虾仁中就可能摄入多达二十克磷酸盐。长期食用过量磷酸盐,对健康危害不小,可能导致掉发、心脏受损甚至骨骼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养殖虾使用的药物和抗生素远超人体可接受量,部分养殖户自己都不敢吃自己的虾,有的甚至使用市场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过去常用的孔雀石绿,现在被改名为“水莓石绿”或“绿霉素”以规避监管,而这些化学残留即便烹饪加热,也无法完全去除。食用这样的虾存在明显健康风险,轻则身体不适,重则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总之,市场上的部分养殖虾已经不再安全,消费者需要格外谨慎。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便目前冻虾库存量很大,价格依然没有好转。本来以为冻死了这么多虾,市场价格会有所上涨,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品种每斤仅下跌两元,有的甚至直接跌了三十元。
江苏苏州的某水产市场摊主无奈表示,往年凌晨三点,市场门口早就挤满了批发商,车灯一排接一排,吵得根本睡不着。今年不一样,到早上八点还没人来,摊位前冷冷清清,蟹堆成山,没人问价。
一位做海鲜生意的新手小白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今年的生意真的太差了,这是我的切身体会。老李是滨海水产品市场的老兵,干了十五年水产生意。前天晚上打电话给我说,阿文,你是个新人,今年的生情一定要悠着点。
今年的生意可能是历史以来最差的一年。电话里,老李唉声叹气,十五年的水产老兵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但唯独被今年的生意搞怕了,中秋前怕没货,囤了一万五千斤的野生小黄鱼,往年销售的很快,中秋最后两天前还剩五千斤砸在冷库了,这损失不是一点半点。
今年的生意难做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没钱了。中秋送礼客人的预算全部在下滑,关系一般的基本都不送了,没办法保密。看着大家的朋友圈发的风风火火,但背后的生意却是冷冷清清,实在是冷暖自知啊。”
=====================
●《看中国》订阅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干净世界《看中国TV》订阅频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们一起守护香港、守护台台湾、守护14亿中国人,获得真实资讯的权利!
荣誉会员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国》作为一家不受中共审查的海外独立中文媒体,已经在全球各地义工的支持下走过了风风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于《看中国》坚持一线独立报道反送中运动,我们在Facebook上可赚取广告费用的新闻帐户被强行关闭甚至注销;由于我们坚持报道台台湾民主选举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们在Youtube上的频道被黄标,收入甚微。但为报导真实资讯,《看中国》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