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0月30日讯】习近平与军队整肃的政治逻辑
2025年10月中旬,中国国防部宣布了对九名上将级军官的立案调查与处分,消息一经公布,舆论哗然。这是自习近平掌权以来,军队系统最猛烈的一次高层整肃。被点名者不仅包括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何卫东、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还涵盖火箭军、武警及装备部门的多名高级将领。无论从职位层级还是整肃范围来看,这次行动都堪称“习近平时代”的标志性政治事件。外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是:这是否代表习近平的权威受到冲击?
我认为不会。为什么?第一,中共当前的统治逻辑,几乎是以“稳定压倒一切”为优先原则。外部风险与经济衰退,使整个党内形成了一种“必须维持政治统一”的共识。即使党内存在对习近平的不满,也难以形成实际的政治联盟。
第二,在中共内部,要推翻一位总书记,需要出现一个在威望与实力上都足以抗衡,甚至能够压制他的的政治人物。毛可以推翻任何人,邓小平可以推翻胡耀邦,赵紫阳。但现在,经过二个任期,江泽民已经不在,胡锦涛是弱鸡,再加上十多年的清洗与权力重组之后,中共高层已不再存在能与习近平分庭抗礼的“第二中心”。这一点从胡锦涛的待遇就可以看出。因此,任何不满都只能在沉默中存在,缺乏组织化的空间。
第三,我认为,军队高层大清洗,内部派系斗争的可能性更大。军队内部的权力博弈,可能比外界想象的更覆杂。习近平未必是主动发动全面清洗的一方,他可能只是利用了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过去几年,火箭军、装备发展部乃至武警系统中,都有不同派系的利益纠葛。某些高级军官可能出于个人恩怨或派系竞争,主动揭发对手的贪腐问题,以求“自保”或“邀功”。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选择“顺势而为”——借内斗来进一步削弱军队内部的结盟可能。
独裁者的困境
然而,这种策略虽高明,却也危险。因为它让整肃变成一种无法停止的政治仪式。一旦停止,习近平就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那些曾因整肃而获益的派系,是否会在权力膨胀后反噬中央?这正是独裁体制的结构性困境:通过不断的斗争来维持权力,却又必须在斗争中维持平衡。一旦平衡失控,清洗就可能变成自我消耗。斯大林式的“永不休止的肃反”逻辑在现代中国虽不可能完全重演,但其心理机制却仍潜伏于政治系统之中——不信任、监控、忠诚测试,构成了一种“政治安全替代制度”。
其实,中国军队的腐败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制度性的后果。军费庞大、监督不透明、军工采购与人事任命之间的权力交错,为寻租与派系运作提供了天然空间。当整肃成为主要治理手段,而非制度性约束机制时,军队改革就无法真正推进。习近平在2015年推动的“军改”,确实重塑了指挥结构,但也让更多权力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这种改革在表面上提高了效率,实质上却加深了“唯上是从”的政治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的军队整肃不只是一次权力斗争,更是一种治国模式的延续。它揭示了中共政治的根本特征:以个人权威维系集体秩序,以运动式反腐取代制度性监管。短期内,这种模式能确保权力的集中与政策执行的迅速;长期来看,它则可能制造体制性的依赖与疲惫——每一个政治周期都需要新的“肃贪高潮”来维持统治的合法性。
最后,我们要看到。习近平目前的地位稳固,但稳固并不意味着安全。这种持续的整肃揭示了一个独裁者在维系绝对权力时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他既需要敌人来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又必须防止敌人真正出现;他既要以惩处腐败来重建秩序,又必须在腐败中维系控制。于是,清洗本身变成了一种政治常态,而不是危机的例外。
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军队或许还会经历多轮类似的高层震荡。每一次整肃都会被包装为“反腐行动”,每一次整肃也都会在政治上重新定义忠诚与服从的边界。习近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再生产权威,但代价是他永远无法完全信任任何人。而且,他越来越不会知道自己的敌人在哪里这正是习近平今天的困境。
所以,你说他的权力稳固吗?是真的。你要说他的权威不稳固,也是真的,因为长远来看,他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走出自己的困境。
(本文为《上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
来源:上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