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房地产(看中国特约摄影Jonanthan)
【看中国2025年10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亭综合报道)加拿大房地产市场正面临35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开发商大规模撤离项目、住房供给缺口扩大、按揭续约压力山大、市场区域分化加剧,以及能源政策失误导致的经济整体衰退,正推高枫叶国的住房困境。尽管加拿大央行已启动降息周期,但专家分析认为,这不足以逆转局面。近日,马克・卡尼政府推出的“预制平价房”计划备受关注,但其是否能真正解决核心问题,加拿大正面临房地产与经济的双重危机,那么,经济衰退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开发商撤离创35年新低
加拿大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根据加拿大房屋建造协会(CHBA)和UberNation报告,今年第三季度,仅大多伦多-哈密尔顿地区就有10个公寓项目被开发商取消,涉及2499个单元。这已是今年以来18个项目、4040套公寓的“夭折”,而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累计取消项目达32个,总量近7000套。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20个项目处于半停摆状态,随时可能被叫停或接管。
这一现象并非局限于公寓市场。独立屋、半独立屋和镇屋开发也遭受重创。CHBA数据显示,加拿大各大城市房屋建造商的市场预期连续下跌,开工申请数大幅下降。特に在安大略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草原三省,开发商信心指数跌至谷底。讽刺的是,加拿大人口仍在激增:过去12个月净流入39万人,主要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和卡尔加里等核心城市。根据加拿大住房按揭贷款机构(CMHC)评估,到2030年,加拿大需额外增加350万套住房才能恢复可负担水平。这一供给缺口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
为何在人口需求旺盛期,开发商却选择集体撤退?分析人士指出,三大核心原因导致这一“反常”行为。首先,成本结构失控。新建公寓在多伦多和温哥华需售价每平方英尺1200-1300加元才能保本,但二手市场仅为800加元/平方英尺,导致新房竞争力尽失。人工成本飙升:2021年建筑技工时薪40-50加元,如今已达60-80加元,涨幅超40%,且劳动力短缺严重。原材料价格锁定高位:木材、钢材因关税和海运费用上涨,境内运输成本也升4-6成。此外,联邦气候政策强制使用低碳材料,进一步推高成本。
其次,预售模式崩塌导致现金流断裂。加拿大开发流程依赖预售:先拿地、预售收取15-20%定金(锁在信托账户)、达70-80%预售率后银行放贷、开工建设。但政策限制海外买家(联邦禁令及省税)、本地高净值投资者撤退(因高利率和负面预期),使许多项目预售率不足30%。银行拒贷,项目“血管”断血,只能停摆。
第三,开发商对未来丧失信心。加拿大经济增长停滞、生产力无反弹、资本外逃、加元贬值、政府债务高企(超1.2万亿加元,年利息400亿),加上美加贸易博弈,结构性风险已变。开发商视撤退为理性选择,而非悲观主义。
这一危机已波及全国。加拿大房地产协会(CREA)9月报告显示,房屋销量同比增长5.2%,创2021年以来最强劲9月,但这被视为“基数效应”:去年同期市场冻结于5%高利率,今年降至4.5%后,恐慌性需求释放。然而,报告预测2025年底平均房价跌1.4%至67.67万加元,库存挂牌房产增7.5%至19.98万处,显示卖家更急于脱手,市场供需逆转。
房市崩盘真相:市场区域分化加剧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房地产市场的“无声崩盘”与区域分化。CREA 9月报告显示,全国房屋销量环比跌1.9%,同比跌4.5%,买家活动疲软。平均售价66.21万加元,同比微涨1.5%,但MLS房价指数同比跌3.5%,证实价格下行压力普遍存在。库存激增10%,达4.5个月,供需向买方倾斜。
市场分裂成两个平行世界:安省和卑诗省深度冰冻,多伦多和温哥华成“买方市场”;草原省份、魁北克省和大西洋省份韧性强,房价稳步上涨。多伦多基准房价同比跌4.7%,新挂牌19,260套,增4.9%,库存5.5个月,30年来最高。温哥华基准价跌3.9%,库存增19%,售挂牌比12.1%,独立屋9.5%,边缘买方市场。高端独立屋和公寓受重创:多伦多万锦独立屋从2022峰值242万跌至2025年183.3万,亏近60万;温哥华西温豪宅从700万跌至450万,亏250万。公寓跌5%以上,供应潮涌,首次购房者和投资者却步。
相反,魁省坚挺:三河市、魁北克市房价涨8-15%,蒙特利尔供需平衡。草原省份:萨斯卡通涨18.5%,卡尔加里涨5%,跨省移民吸收库存。大西洋省份:哈利法克斯涨9.5%,蒙克顿涨12%,库存紧张,卖方市场。需求未消失,而是地理迁移:高房价挤出买家转向低成本地区,重塑版图。
三大力量酿成风暴:一、经济寒潮。2025 Q2 GDP环比跌0.4%,Q3或加速;失业率7.1%。收入不确定瘫痪升级链条,流动性停滞。二、央行困境。9月降0.25点为防御,防硬着陆;通胀压力限进一步降息。心理取代利率主导。三、移民政策转向。削减留学生,颠覆公寓投资逻辑:租金乏力,现金流负,投资者抛售。RBC报告称,这是游戏规则改变,公寓时代终结。
“按揭海啸”来袭 阿省省长揭经济衰退根源
房地产危机并非孤立,而是加拿大经济衰退的镜像。CREA报告的“强劲”背后,是“回光返照”。销量增长源于被压抑三年的需求和利率“正常化”,但4.5%利率仍高企,对年收入12万加元的双职工家庭,按揭月供压力巨大。
更严峻的是“按揭续约悬崖”。2020-2021年低利率(1.8%)上车者,5年期固定按揭从2025年起到期,续约时月供或从3000加元飙至5000加元。投资客信心崩盘,租金回报覆盖不了利息,现金流负转正难,房价阴跌加剧抛售压力。市场呈现“量增价跌”诡局,恐慌刚需与绝望卖家博弈,流动性枯竭前夕的“踩踏”。
宏观经济“三发动机”都出现故障,GDP年化增长仅0.5%,人均GDP负增长,企业破产率升40%;收入提升滞后通胀,家庭债务/GDP比170%(G7最高);人口预期虽靠百万移民托底,但新移民涌入租房市场,租金飙升(多伦多一居室超2800加元),未转化购买力,反加剧扭曲。
阿省省长史密斯(Danielle Smith)揭示衰退根源在于政府能源政策失误。加拿大资源丰富,人均储备超中欧俄美,石油超1万亿桶、天然气超1000万亿立方英尺,潜在财富数十万亿。但联邦C69法案禁新管道、邮轮禁令困内陆资源、油气排放上限(仅针对能源业),导致北方门户、东边能源管道取消,数千亿投资流失。到2050年,阿省损失1万亿GDP、15万岗位、2000亿元财政,全国损失更大。高失业、赤字、资本外逃、对美单一出口依赖,皆源于此。
史密斯呼吁三步扭转:取消排放上限、废除邮轮禁令、改革C69法案,释放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减排、建资源走廊通亚洲,吸引投资、创岗位、增税收,无需纳税人一分钱。加拿大可成环保资源强国,但联邦不愿放权,恐因政治考量。
政府“预制平价房”能救市吗?
面对危机,卡尼政府9月14日宣布投入130亿加元,在多伦多、渥太华、温尼伯、埃德蒙顿、达特茅斯、魁北克龙格伊6城启动4000套“预制平价房”,最大容量45万套。通过BuildCanada Homes中心,采用工厂预制(墙体、地板等70-80%工厂完成)、现场拼装模式,缩短工期、减浪费。材料批量采购、室内生产避天气干扰,价格15-30万加元/套(100-250加元/平方英尺),符合建筑规范、安全标准。
这非临时板房,而是社会住房系统,从无家安置到社区租赁,仅少量可负担购房进入市场。优先中低收入家庭、老人、学生、无家风险者。政府合作本土企业如X Building、BK Cornerstone、BECC,注入2500万投资。
借鉴瑞典(80%新屋预制)、德国、荷兰、美国HUD(700万套在用),模式成熟。但对加拿大,专家质疑其效力。首先,规模不足,4000-4.5万套远低于350万缺口,10年难追需求。其次,资金不可持续:联邦赤字高,债务利息400亿,选年压力大,明年美加贸易谈判、债务利率升,难年年砸百亿。第三,人口净流入持续(虽收紧留学生、公签,但移民战略维持劳动力),需求长期压力。第四,政策延续性风险:保守党领袖博励治斥为“扭曲市场”,若选举变天,可能废止。博励治提倡加快批地、减费、免税等市场化措施。
分析认为,央行降息(50-100基点)也很难解决结构性问题:成本高、资金断、信心失。预制房或为政治回旋,短期缓解舆论,长期无力逆转。开发商撤离、经济下滑、贸易冲突、债务飙升交织,加拿大房地产恐陷深渊。
未来展望:2026年K型分化与经济重构
展望2026年,加拿大房地产将成“注底之年”,非普涨普跌,而是两种复苏。销量反弹方面,CREA预测4%,RBC 6.5%,但技术性而非乐观。压抑需求释放,卖家降价促成交。
价格K型分化,安省和卑诗省跌1.5-2%,库存消化漫长,供应抵消需求;草原省、魁省、大西洋省份涨2-4%,基本面强(可负担房价、移民流入、就业稳)。房产类型差距扩大:独立屋稀缺,复苏快;公寓过剩、投资者退、租赁不稳,滞后。
这场危机是去泡沫化与价值重构,结束低利率普涨时代,转向地方基本面主导。暴露结构性问题:依赖房地产忽略投资、生产率。只有宏观改善、信心恢复,才迎可持续复苏。在此之前,需准备调整,未购房者蓄力,已购房者需减债。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