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乌克兰救援人员在基辅遭俄罗斯空袭后严重受损的住宅大楼现场工作。(图片来源:ROMAN PILIPE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0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王君综合报导)目前美国总统川普似乎无意提供给乌克兰“战斧”巡弋飞弹,不过“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表示,无论美方最终是否或者何时决定对乌克兰提供这种能够直接攻击俄罗斯本土的飞弹,已让俄国总统普京深层的担忧,同时俄罗斯正在以极高的代价,以换取微乎其微的战场进展。
报导中指出,今年俄罗斯夏天的攻势即将告一段落了,西方舆论多半聚焦在俄军缓慢推进上,以及乌克兰的兵力短缺问题,但此类观点仅是见树不见林。而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俄军在第3次、也是规模最大的1轮攻势之中,其夺取的土地如此之少,但却为此付出的生命和装备代价,竟是极为惨重。
17日,经济学人指出,如果没有发生戏剧性转折,普京几乎不可能于战场上获胜,可是他仍执意继续作战,似乎显示他已经黔驴技穷。
报导称,虽然几乎不可能确切评估俄军的战损,不过根据卫星数据和控制区域变化,能够推测战斗激烈的阶段,并得出粗略估算。而这些推论和西方政府及独立研究者逾200份可信的伤亡估计进行相互印证,“经济学人”据此建立了1套整合模型,来追踪俄军的战损变化。
根据整合估算,俄军自从全面入侵开始到今年1月,俄军方面的总伤亡介于64万到87.7万人之间,其中有13.7万至22.8万人阵亡。但截至10月13日为止,这些数字已经上升近6成,伤亡达到了98.4万至143.8万人,其中有19万至48万人阵亡。
然而,这样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换来相应战果。从2022年10月乌克兰第一次反攻结束、战线稳定以来,在前线几乎无明显变化,也没有1座大型城市易手。由过去30天的进展速度来计算,若俄军想要完全夺取普京所声称已经掌握的卢甘斯克、顿内茨克、赫尔松和札波罗热,至少得等至2030年6月;如果想占领整个乌克兰,那么还需再过103年。
现今由于无人机长时间监控和长程精准武器的普及,若在前线集结兵力几乎就等同于自杀般。而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派出小股部队冒险前进,来逐步夺取据点,可是代价却极高。因此,除非乌军的防线突然崩溃,否则俄军几乎不可能取得突破,就算突破了,也难以于激烈火力之下推进主力部队。
这也是为什么今夏的战斗对于乌克兰来说,似乎比对俄国较不致命。尽管资料不足以建立乌方的整体估算,不过根据UALosses网站统计显示,自从全面战争爆发以来,乌军已经有7万7403人阵亡,另外有7万7842人失踪。按照死亡日期进行统计,自去年秋天以来死亡人数已明显下降,今年只记录8668人。就算实际数字是其2倍,仍然显示今年俄军的阵亡人数,大约为乌军的5倍。
依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人力可能很快就将会成为俄国比乌克兰更为严重的限制因素。在攻势开始之时,俄国人被丰厚的签约奖金吸引,使得普京的招募速度比乌克兰每个月多1万到1.5万人。可是俄罗斯于今年夏天的惨重伤亡就可能抵消了此一优势。
在俄军的伤者中,仅有一部分人可以重返前线,据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于2024年的估计,此数字可能仅有40%。由长远来看,于乌克兰东部战场上牺牲的俄国男性数量有限,主要因为在俄罗斯境内达到参战年龄的人数有限。比如去年,大约有80万个男孩年满18岁。但在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就可能意味着必须更大的奖金才可以吸引人们参军。若做不到这一点,普京可能会被迫征兵,可是这并不会受到民众的欢迎。
在装备上也是另一个问题。经荷兰开源情报网站Oryx确认,俄军损失了12541辆坦克及装甲战车、2674套火炮与飞弹系统、166架飞机,以及164架直升机。而所有这些数字都仅是最低限度而已。乌克兰在今年6月大胆袭击了俄国机场及其他目标,其使用了隐藏于卡车内的无人机,且摧毁了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编队大约六分之一的战机,虽然这些轰炸机有大部分能够替换,可是成本高昂,且很少可以迅速完成。
《经济学人》表示,现今俄军甚至连现在此种缓慢前进节奏,也将没有能力可以持续。若普京不顾一切地继续推进,那么他将会面临另一场风险。俄罗斯在3年的攻势受阻之后,俄国战时经济突然崩溃的可能性,恐可能比乌克兰防线崩溃的可能性还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