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袁天罡齐名!张冏藏预言奇准无比(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自古以来,中国人是个信神的民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发展出许多玄妙的易学术数。
有些事您费尽心机,拼了命追求也得不到,或者看起来明明已经属于您的福分、财物,却转眼成空,守不住,而有些事情您也不敢奢望,却天降恩典,福气自来。冥冥之中,人一生的运势、祸福自有安排,多行善事,顺势而为,一切勿强求。
既然冥冥之中有定数,人们总是希望能事先知道自己的命运,甚至想方设法扭转命运,因此,各朝代均有许多人钻研探究命相学说。
说到相术高人,从周朝的姜子牙算起,到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再到宋朝的邵雍,明朝的刘伯温……,历代有名的相士都留下了许多惊人的预言和事迹。那么,谁是相术界排行榜第一名呢?答案也许见仁见智,但是“袁天罡”毫无疑问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和李淳风合作完成的《推背图》就是著名的经典。
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命当时著名的相学大师袁天罡和易学家李淳风共同推算大唐的国运,岂料李淳风太入神,竟然演算到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推他的背说:“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中国第一预言奇书《推背图》遂由此得名。
为什么袁天罡不让李淳风继续推算?所谓“天机不可泄漏”,时机未到,有些事情是不可以透露的。不过,到了宋朝的邵雍,还是把袁天罡阻止李淳风说出之事,全都囊括在他的《梅花诗》里面了。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正是和袁天罡齐名的张冏藏。
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命当时著名的相学大师袁天罡(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故事一:尉氏小儿骨相异 官运佳
尉氏人刘仁轨于七、八岁时在家中玩耍,有一天张冏藏刚巧从他家门前经过看见他,见这孩童相貌不凡,就对他父母说:“这个孩子不一般,骨相与众不同,将来一定能做高官,你们切记,一定要好好地栽培教育他。”刘仁轨长大以后做了陈仓县尉。
这时候,张冏藏被流放到剑南,经过歧州的时候,冯长命任歧州刺史,请张冏藏给判司以下的属员看面相,但是其中都没有人能够做到五品官职的。张冏藏出来时遇见刘仁轨,突然用非常严肃的口气对冯刺史说:“我得见贵人了!”于是上前仔仔细细的看刘仁轨的面相。
之后,刘仁轨升到仆射,张冏藏对他说:“二十年前,我在尉氏看到过一个小孩子,他的骨相和你很类似,当时并没有问他的姓名,不知道是谁哩!”刘仁轨哈哈大笑说:“不瞒您说,那位尉氏小儿就是我啊!”张冏藏肯定地对他说:“依我看,你离不开四品官,如果没犯大罪,就能升任到三品以上的官职。”
后来,刘仁轨从给事中出任青州刺史,主管海上运输,出航时不幸遇到大风浪,船只沉入海中,被河间人李义府进言上告。朝廷派遣御史袁异式来审理此一案子,经过大理院判处刘仁轨死刑。
此事皇上特别下达一份诏书,免去刘仁轨的死刑。皇上将他从官册上除名。后来刘仁轨在辽东效力,并且调回京城任大司宪,竟然一直升任到左仆射。
《推背图》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合作完成的经典预言书。(图片来源:今涛拍暗合成/看中国)
故事二:御史官任原职 不如孩童
卢嘉玚在许州有一座庄园,和他的表丈人河清张某人邻近。张某人任职监察御史,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家里守孝,等到守孝期满,有一天张御史带卢嘉玚一起去张冏藏家里。此时的卢嘉玚年纪还小,才在刚刚换牙的年龄。张御史进去见张冏藏,就把卢嘉玚留在中门外面。
张御史请教张冏藏说:“我服完孝以后,想要去见见宰相等朝中的重臣,请您帮我看一看,不知会怎么样?”张冏藏平静的回答:“你这次回去京师还是官任原职啊!即使能够升迁,也只不过是入省为郎罢了!”
话说完,张冏藏送张御史走出门外,忽然看见卢嘉玚,心中一震,连忙对张御史说:“依我看,您的官爵还不如这个小孩子呢!这孩子的面相异常显贵,而且寿命很长,将来能够掌管十郡以上。”后来卢嘉玚果真任职十个郡的郡守,而且还活到八十岁。
故事三:发怒才见相禄 任宰相
齐国公魏元忠年轻的时候,曾经登门拜见过张冏藏,不料,张冏藏待他十分冷淡。魏元忠恭敬地请教张冏藏自己的命运如何?张冏藏却仿佛没听见似的,不回答他。
魏元忠不由得大怒说:“我千里迢迢带着干粮到你这里拜访,你要知道,我可不是空着手走路啊!我还以为你一定能给我指教,谁知你竟然闭口不说话,好像你的舌头是木头做的一样。你根本没有半点诚意!人一生的显达困厄、富贵贫贱不都是上天的旨意吗?你哪里能预测出什么呢?”说完拂袖而去。
此时,张冏藏慌忙站起身来,说道:“请息怒!不是我不说,您的相禄,正是要在发怒中才能看出来啊!以后您一定位极人臣,担任当朝宰相。”
故事四:一生际遇天定 预言准
高敬言出任雍州法曹的时候,张冏藏写信给他:“您从此以后能够得到刑部员外郎中、给事中、果州刺史等官职。再过十年,就可以担任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二年以后罹患风疾,改任为虢州刺史,就是您的归宿。那时您已经七十三岁了。”
等到高敬言担任给事中的时候,有一天他值班,当时的武则天皇后询问高士廉:“高敬言是你的亲戚吗?”高士廉回答:“是我的侄儿。”之后,武则天再问高敬言,高敬言的答案却不一样:“我祖籍山东,高士廉是功臣权贵,我与他同宗,不是近亲。”武则天心生狐疑,就向高士廉述说此事。高士廉说:“高敬言没有高尚的德行,我曾经怒斥过他,结果他竟然不认我这个本家。”武则天很生气,责怪高敬言,也没有查证清楚,就令他降职出京,改任果州刺史。
当时高士廉、太平公主尚在,临行前,高敬言前去向太平公主辞行,公主不高兴,不见高敬言,于是这个出任果州刺史的命令就更无法改变了。
几年以后,高士廉和太平公主均已去世,朝廷也知道高敬言是冤屈的,才将他请回京城,升任为刑部侍郎。过了不久,高敬言忽患风疾,遂改任虢州刺史,七十三岁病逝,一生际遇和张冏藏当年说法完全相同。
还有一次朝廷选拔官史的时候,姚元崇、李迥秀、杜景佺三人一同到张冏藏那儿求问官运。张冏藏告诉他们:“你们三个人都能担任宰相。其中姚元崇最为富贵,能多次为相。”后来的发展,这三个人果然都张冏藏所预言的那样。
看了以上张冏藏诸多“铁口直断”的例子,您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否能更看淡、更顺其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