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港口(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十月长假过后,中国出口制造商就迎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川普(特朗普)宣布从11月1号开始,加征100%的关税,以应对中共最新出台的稀土出口管理条例。
对经历过今年四月145%关税的中国厂商来说,这是吃两遍苦、受二碴罪。中国国内流传的制造商微信群就两个字:完了。
川普是上个周五宣布加征关税的,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中共会第一时间表态,谴责美国加剧贸易战,且表明自己不怕、奉陪到底。但这次中共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可能还在十月长假的状态没有恢复过来吧,一直到星期天,商务部才发表了一项声明,指责美国在9月最新一轮贸易谈判后首先对中国引入新限制,声明说:频繁威胁征收高关税不是与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商务部进一步解释说,其新的稀土限制将仅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有限影响,且相关国家已在周四宣布前得到通知。新规定不是出口禁令,而是一套出口许可证要求。不过这番说辞立刻被打脸,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反驳说,事先他们毫不知情,还是在媒体中得知这一消息的。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今年前九个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近17%,而整体出口增长约6%。当美国高筑贸易壁垒的同时,各国也开始担心中国商品倾销到他们的市场。
中国经济日渐萧条,出口是唯一的支柱,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在最近几个月有所减弱,中共已经发起反内卷运动,控制生产并防止价格战升温,这对近期经济增长构成压力。如果贸易战显著恶化,这可能危及中共今年5%的GDP目标。但看起来北京似乎并不担心,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准备推出更强有力的刺激措施。这就涉及到一个话题,就是这场贸易战谁输谁赢的问题。许多小粉红经常会亢奋,每次贸易战升级,美国股市一泻千里,美国商界哀嚎一片,而中国这边镇定自若,A股上涨毫不动摇,出口数据刀枪不入的稳步增长。也就是说,贸易战美国这边一打就疼,中国这边皮糙肉厚,挨得起打。
其实要笔者来看,美国一打就疼是一个自由市场国家的正常状态。一方面是华尔街,别说贸易战升级了,稍微有点风声就有反应,投资市场是有前瞻性的,任何可能的风险都会体现定价、风险对冲。而中国的A股纹丝不动那是不正常,一个没有前瞻性的投资市场能是正常的吗?只有人为操控的赌博才会这样,中国打不疼不是皮糙肉厚,而是神经系统痲痹。美国一打就疼是因为有自由开放的媒体,华尔街、商界、进口商、出口商,包括政府,都有媒体发声的渠道。
而且自由社会的媒体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看自己的短板,看对手的长板。你看美国媒体经常发出警报:中国的AI跟美国要同步啦;中国的芯片制造跟美国也就两年的差距;中国的电动汽车席卷全球啦;中国的电商要打败亚马逊啦。而媒体对美国往往都是批评不断:美国造船业没治了;美国海军战舰陈旧要落伍啦;美国联邦债务太高要破产啦;美国政府打烊让人看笑话啦;美国的出口市场被中国抢占了。
西方媒体的这种区别对待造成了一个宏观的效果,那就是老有危机感,看到了短板就会补齐短板。而中共的媒体不用说了吧,经济稳中向好,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中国已经不是平视美国,而是要俯视美国了,什么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指数爆表、遥遥领先、弯道超车、出口冠军,世界离不开中国等等。中国媒体报道简单说,就是把数据美化、比喻拔高、对比拉踩,目的是对内自嗨,对外秀肌肉。
这个星期,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也谈到了这个话题,文章标题是:中国自信能打赢贸易战,正“硬杠”川普。文章的关键点是:习近平在贸易战中的强硬策略基于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川普最终会妥协让步,而不是真的动用美国武器库中的杀手锏。知情人士说,今年5月达成的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助长了这种信心。在中方抛出稀土筹码后,川普缓和了态度。
也就是说,中共认定,华尔街和稀土,就能让川普软下来,美国人取笑川普是TACO,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死鸭子嘴硬。华尔街日报也说:川普上星期五威胁100%关税,还要取消峰会。两天后又改口了,“别担心,会谈继续”。但这不是川普的弱点,恰恰是他的长项,他的不可预测性,他的交易艺术。
华尔街虽然会一惊一乍,但美国经济没那么脆弱,经济基本盘才是华尔街的压舱石,美国毕竟是全世界最大的甲方,经济韧性远超中国。虽然因为贸易战有几次大起大落,但最终结果是大起而非大落。中共打稀土牌的确能起到硬杠的作用,但过几年在看,稀土供应链必远离中国。
这里作一个小预测,川普和习近平会见面,但协议难产。川普要中国买大豆,属于实际利益,习近平要平等对话,属于面子身份。如果谈崩了,中国转攻“一带一路”,美国推“印太经济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