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超市 。(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我们每天都可能会走进一家超市,推着购物车,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用品。那是一件开心的事,因为在那里,你能买到所需、满足所想。
然而,很少人注意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存在着另一家超市。
它没有货架,却陈列着我们视而不见的无数的“人心”。
它有形有相,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它是如何展现的呢?其实四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相由心生。
心的超市 随时开张
这家“心的超市”不需要门票,也没有开放时间。你一觉醒来,它就开门营业;你一念动,就已走进其中。
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情绪、一个念头,都是你在这家超市里的“消费行为”。你的喜怒哀乐都在消费着你生命的时间。
当你快乐时,你挑选了一颗“快乐的心”;当你焦虑时,你抓起了一颗“焦虑的心”;
当你嫉妒、愤怒、悲伤、恐惧……,你都在那一刻,无意识地伸手选取了对应的那一颗“心”。
有趣的是,我们往往会在某一个“货架”前停留很久。
有人沉迷于“怨恨”那一区,久久不肯离开,甚至一辈子,却不知道怨恨有毒,坐上了自己的身心;有人总爱逛“忧愁”那一排,一次又一次地挑选,深深浅浅的忧伤,有的人甚至认为那是一种美。
每颗心 都有不同的层次
这家超市里的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五彩斑斓的。
“悲伤”有深浅——有的是浅浅的忧郁,有的是深到窒息的哀痛;“愤怒”也有强弱——有的是短暂的不满,有的是熊熊燃烧的仇恨。
就像你在超市买东西,有大包装也有小包装,有精品也有粗货,你的念头决定了你选择哪一种。
一个不经意的念头,可能让你提起一颗沉重的“怨心”;而一个觉察的转念,却能让你放下那颗,转身挑一颗“平静心”。
这些心 原本都不是你的
其实,人本来没有这些繁杂的“心”真正纯净的心,就像初生的婴儿。孩子面对世界时,是天真无惧的,他不懂得比较,也不懂烦恼,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怕”。
一切的恐惧、欲望、烦恼,都是后天从这个“心的超市”里拿来的。
当我们长大,被教育、被社会、被经验塑形,我们开始学会选择“防备”“计算”“自我保护”“欲望”……;久而久之,那些曾经纯净、透明的心,就被层层的壳包裹,直到我们忘了,自己原来的样子。
走出那家“有心”的超市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那家心的超市里兜兜转转,一次又一次地拿起、放下、再拿起再放下:悲伤、怨恨、恐惧、贪婪……,却从未意识到:这些“心”其实都不是必需品。
而真正的必需品,比如“善良”“真诚”“宁静”“感恩”“慈悲”,我们往往不会或者忘记去挑选了。当然那不在“有心”的超市里,而是在“无心”的超市里。
那如何进入“无心”的超市呢?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一生都在红尘里牵绊,那需要用自己的一生去修行和打磨的,直到自己
成为一个高境界的人,那颗心是空的——不是空洞,而是清明自在,无烦无恼。
不被情绪牵引,不被欲望主宰;遇事无执着、无偏见、无恐惧……,这样的心,才是真正自由的心。
古人说 “无心者 不为境转”
当你的心不再随境界起伏时,你便离那家“有心”的超市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微笑着走了出来,阳光照进来,世界依然如常,但你看起来,是那么的温柔、平静、光芒。
人生就像一场不断购物的旅程。有人推着满满一车的烦恼,沉重得喘不过气;有人只拿了一朵微笑,就能走得轻盈又自在。
心若简单,世界就简单;
心若清明,人生就明净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