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各地商场和街上异常冷清。(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10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在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假期里,本应充满人潮的中国各地商场和农贸市场却异常冷清。北京、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商铺生意惨淡。在湖南著名景区张家界,有不少游客宁愿在路边紥营露宿,也不愿花钱住酒店。
追新闻报导,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安徽黄山等主要风景区依然人山人海,大排长龙。但出乎意料的是,许多游客宁愿露营,也不住酒店。
在张家界经营民宿的黄女士受访时表示:“从来没遇过黄金周有游客自带帐篷、开房车,就是不来住。我原打算假期多接点客,结果来的人都说要‘穷游’。”
她指出,当地三星级酒店每晚住宿费约500至800元,但许多游客宁愿露营。“今年游客人数与往年相近,但酒店、民宿价格比平时高出一倍多,而他们的消费能力却下降不止一倍。”
在湖北武汉,不少自嘲“穷游”的年轻人选择街头露宿。他们搭起帐篷过夜,称“不住酒店,把钱省下来吃饭”。在当地一处农贸市场,业主摆放着冬菇、腐竹等干货,顾客寥寥无几。在现场拍摄视频的店主说,以往“十一”长假无论放假七天或八天,前三天生意都不错,但今年从第一天开始就见不到顾客。
在浙江余姚朗霞街道中国裘皮城,一位经营裘皮外套的张女士无奈地说:“这个8天假期,从第一天起就没人。以往黄金周人挤人,一天能卖出几万元,最多十几万。现在想想过去,再看现在,真觉得心灰意冷。”她苦笑着说:“这些年做零售的,只能撑一天算一天。”
在福建泉州经营鞋店的邱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街上、巷子里都没什么人,很多商铺干脆关门。我这一星期每天只卖出3双鞋,其他店情况也大致相同,只有卖菜的还能赚点钱。我看今年企业生意也不好做,再这样下去,我可能也得关门。”
福建泉州的网民“大小姐”表示,往年10月1日至5日是当地商圈最忙的时候,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她说:“今年空空如也,门口的车也少了很多。以前那条街最堵车,现在车都少得可怜。”
浙江绍兴的网民阿诚感叹道:“我们七八百万人口的绍兴,街道上没人,景区也没人,商场饭店也没人,就连工厂都没人,现在哪里都见不到人。以前中国12亿人的时候,到处都是人,如今14亿人,比以前多了,却见不到人。我很好奇,人都在家里吗?”(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口不足10亿。)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在长假期间连续5天刊登署名“钟才文”(意指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系列文章,密集为经济形势打气。文章承认,中国经济正面临内需疲弱、物价低迷、房地产波动及地方财政压力等挑战,但强调产业分化属于转型过程,“不能因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
该系列评论指出,智慧化与资讯化行业效益提升,而传统行业“日子难过”是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文章还宣称,中共长期执政可避免政策短视,并强调中共宏观政策“可信、可靠”。
然而,对于官媒的论调,民众却不买账。广东深圳的网民表示:“现在的经济环境太差了,政府说是挑战,我们觉得是‘快不行了’,现在无论哪个行业都在挣扎。”“如果社会再这样持续下去,那不是发展,那是全体失业。”
来自央企的李小姐表示,她所在单位已经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她还透露,部分县区的事业单位员工近几个月仅能领取基本工资,福利与奖金都暂停了。“以前我总觉得国企、事业单位比较稳定,现在也开始吃紧了。”
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者王玉芳指出,地方财政吃紧正在形成恶性循环,而民众不敢花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前景失望。“我们在网上看到许多百姓过得都很苦,有房的还不起房贷,没房的找不到工作。这些问题不是短期现象,从2021年就开始。疫情过后的2023年,本以为会反弹,结果整体经济反而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