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对月图〉呈现出悠远的文人画风,可说是经典之作。(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又是一年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每逢中秋,赏月总是民间盛事。对中国人来说,中秋是文化符号,蕴含家园情怀,总能触发人们的无限思绪。
千百年来,高悬在夜空中的月亮依旧皎洁,映照在古画里的月色依然动人。秋意渐浓,月华如水,让我们一起走入古画佳作——马远〈对月图〉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同赏天上月,共品人间情。
〈对月图〉高远深邃 经典之作
中秋佳节自古以来就是华人世界相当重视的节日之一。除了月圆人团圆的意义之外,皎洁的月光也被画家寄讬诸多的情感。其中,马远的〈对月图〉呈现出悠远的文人画风,可说是经典之作。
题材上,马远的〈对月图〉描绘了一位隐世高人坐于磐石之上,持杯向月、邀月共饮,一童捧壶侍立的场景。作品中铺陈的朦胧月光,为画面营造出一份高远深邃的气氛,而这种运用月圆团圆与山中孤寂的反差创作出来的效果,为赏画者演绎出一股幽深高远的意趣。
〈对月图〉“以偏概全”风格独特
〈对月图〉最特别之处,就在于马远所独创的“以偏概全”画风,即突出主景于画面一角,再用渲染手法将画面逐渐变化为远树朦胧、雾雨烟岚,然后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向虚旷的一隅,给予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这种水墨画风格,除了作者个人的情感抒发之外,通常也与政经情势有所相关。习惯将画作内容集中在画面一隅的马远,在后世有着“马一角”的别称,因鉴于战祸让宋朝版图分裂,而刻意地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明显的分割与留白,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看见了画家心系家国的文人风骨。
马远苍劲风格 影响深远
马远(公元1160∼1225),是南宋宁宗时代的宫廷画家,因为画艺精湛,曾被授与最高职位。自曾祖辈至其子都是皇家画师,擅画山水。他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其苍劲画风,对于后来浙江地区的画坛有巨大深远的影响,是明代浙派画风的重要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