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制度先天不合理 所以强制才有问题(组图)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2025-08-20 09: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餐厅
中国餐饮业(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20日讯】一则关于社会保险的法律解释引发了“全民强制社保”的网络热议,话题源头是最高法于8月1日发布的一则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其中提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论以何种形式约定不缴社保,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解释将从9月1日起施行)因此,许多解读者都认为,既然任何“自愿放弃社保”的约定均无效,那用人单位出于合规考量,就必须给员工缴纳社保,也就衍生出了“强制社保”的结果。这类解读自然被官方批评是“误导公众、制造混乱”,因为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缴纳社保本就具有强制性。但显然有关的担忧也并非“狼来了”,例如已有上海包子铺打出新招聘,只要60岁以上的店员,因为“自带退休金,无需缴纳社保”。

长期以来,中国的劳动者和用人方之间就普遍存在着“不缴社保”的情况,而这也成了双方之间可弹性磋商的砝码——不缴社保就多给点现钱,缴纳社保就少给点工资,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但强制社保的推行,意味着这些社会领域的灵活性消失了,以至于出现“就业者面临收入下降、失业风险”、“激励老年人再就业年轻人啃老”等担忧。当然,也有声音指出,强制社保的规定其实早已存在,如今是要求从“宽松执行”转向“刚性落实”,作为一种必要的兜底保障,它有利于劳动者的长远福利。但很快网民对于社保问题的讨论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假设“强制社保”真的很必要,那现有的社保制度本身,真的划算吗?足够公平吗?

在微博、知乎等平台流传着许多“自费买社保是否划算”的帖子,人们得出的结论几乎一致:社保(涵盖五险)中的养老保险存在着缴费限制、领取限制、类型差异、地区差异等,再叠加中国已出现的养老金亏空、经济衰退风险等,算来算去,虽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庞氏骗局”,但其收益性的确不容乐观,甚至比不上一些低风险的稳健理财方式。当然,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当下的社保制度本身就存在严重不公,而养老金更是长期以来都在积累民怨。在“双轨制”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而普通企业职工则需自行参保,待遇更低。为了合理化制度差异,官方还创造了“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概念,但它不仅埋下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违背了平等原则,有人就问道:“某人补缴40年的个人社保费用才能获得与某领导同等的养老金待遇,这公平吗?”

除此之外,国家财政对于不同群体的养老补贴也存在巨大差异。广大农民群体不仅被排除在“视同缴费年限”之外,而且基础养老金水平极低,往往只有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零头,这也让他们成为了“被遗忘的群体”。早在2014年,就有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城乡人均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如今在并轨改革十年之后,城乡之间、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巨大差距依然存在,是两种国民待遇的延续,是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2025年3月,总理李强宣布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最低标准提高人民币20元,个别地区农民的每月养老收入因此大涨14%,引部分网友调侃“表面施恩实则羞辱”。财新网就在一文中直白的点破了这种制度性不公——“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现收现付主导的职工养老体系的实质是乡村父母抚养的子女进城工作,给城里的退休职工养老。”

此外,随着中国迈入人口负增长和低生育率陷阱,年轻一代面临的负担也愈发沉重。近年来已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年轻人选择断缴社保,因为“生活压力大、看不到未来”,同时也“不信任社保的回报与意义”。而微信作者彭远文则表示,中国社保缴存比例过高,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浅了,抽水机抽得越来越急了”、“因为制度先天不合理,所以强制才有问题,制度执行越严格,问题就越严重”。也难怪有人最近将强制社保比喻为“收入税”,因为它暂时只是让人看到了强制与负担。诚如网友所言“年轻人一开始发现到老保障不了老年生活,后来才发现延长退休后活不到保险兑现,再后来才意识现在的社保实际上是一种税!”

杨兰兰
澳洲华人女性杨兰兰(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本周,发生在澳洲的一起豪车交通事故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一名年仅23岁的华人女性杨兰兰驾驶劳斯莱斯迎面撞上了一辆奔驰车,导致对方受到重伤。有报道称,杨兰兰非常富有并拥有其他豪车。于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与杨兰兰有关的传言,且大都说她是一名“天龙人”、“贪二代”,甚至可能是“红二/三代”(因为名字是ABB组合),巨额财富或来源不明、来路不正。其中也有一些夸张的谣言,例如说杨兰兰被天价保释,金额高达7000万澳元(相当于4亿元人民币),例如说杨兰兰账户上拥有2700亿澳元存款(约1.35万亿人民币)。而“杨兰兰”一词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相关搜索包括“杨兰兰是谁”、“杨兰兰是谁的后代”等。

当然,杨兰兰本身的举止神秘也加剧了人们的猜忌,澳媒还发现杨兰兰的身份相当可疑,无社交媒体、无注册企业,甚至没有领英个人资料,是没有数字痕迹的“透明人”,这在网络时代非常罕见。也有人认为,杨兰兰或许并非什么“天龙人”,只是因为近年有大量通过不正当手段积累的巨额财富被转移至海外,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她的奢靡生活因此格外扎眼,进而成为人们新的怀疑焦点。讽刺的是,中国现行规定限制每个公民每年购汇额度为5万美元,最近甚至要求单笔向境外汇款超过5000元人民币就要核实汇款人身份。有网友调侃“财富可以低调,但不能神秘得像一场行为艺术”。与此同时,杨兰兰开始在墙内互联网上消失,相关微博话题及多篇微信文章遭到屏蔽,网络审查力度远远超过了李欣X(被网暴的大连工业大学女生)、董袭莹以及杨X媛(武大图书馆争议事件女方)等热点事件的主角。最终她也被送进了装有海量敏感词的信息黑箱里,而这恰暴露出一种吊诡:毕竟在中国,“不可言说之人”本身就享有不容触碰的信息特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