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Abode Stock)
【看中国2025年8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孟浩综合报道)近期中美关税延迟90天的消息看似缓和,却隐藏着供应链与科技领域的生死博弈。经济学家向松祚警告,这不是和平信号,而是双方抢占命脉产业的最后窗口。时评人公子沈直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秩序正被中国挑战,丛林法则下,围堵已成必然。这场贸易战将如何重塑全球格局呢?
关税延迟90天的真相 缓兵之计还是备战窗口?
中美贸易战的最新一波高潮源于川普(特朗普)政府的强势政策。2025年4月2日,川普政府实施了对全球进口的10%最低基准关税,这被视为“互惠贸易”的开端。随后,3月4日因芬太尼危机,美方又对华加征20%关税,并延续第一任期内的301条款25%关税,使得许多中国商品的总关税率飙升至55%。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这一关税结构已导致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出口下降15%,进口下降20%,双边贸易额创下历史新低。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对美出口同比下滑18%,影响波及电子、机械和纺织等多个行业。
上周,美方宣布将针对中国采购俄罗斯石油的额外25%惩罚性关税延迟90天实施。这一决定引发全球猜测:是谈判破冰,还是战略拖延?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向松祚内部讲话(油管Tom财经频道),他分析,这一延迟并非真正的停火,而是双方加速在供应链、技术和规则上的布局窗口期。关税只是表面筹码,真正目标是遏制对方的关键产业。例如,美国正利用这一时期推动本土制造业回流,而中国则需应对潜在的贸易脱钩风险。中美脱钩被视为长期趋势,源于美国的三重判断:一是多年来对华贸易让美国感到经济上吃亏,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二是中国崛起威胁美国全球霸权地位;三是中美在制度和价值观上的根本对立,无法调和。
公子沈从更深层角度指出,美国建立的全球化秩序依赖其安全保障体系,包括6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和核保护伞。如果中国继续挑战这一秩序,如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间接支持俄乌战争,美国的围堵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延迟可能是美方为供应链重构和技术封锁争取时间。根据路透社报道,如果不延迟,美国对华关税可能飙升至145%,而中国报复性关税则达125%,这将导致全球贸易成本激增。延迟或许是美方给中国的“最后机会”,但在丛林法则下,竞争是常态,握手只是暂时的策略。历史回顾显示,2018年贸易战启动以来,美国关税已从平均2.5%升至27%,创下百年新高,这不仅影响中美,还波及全球供应链稳定。
此外,延迟背景中,俄乌战争扮演关键角色。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占俄出口近半),其采购行为被美方视为对西方制裁的规避。这不仅加剧了美中紧张,还让印度等国成为次要目标。向松祚警告,如果90天内无实质进展,贸易战将进入更激烈阶段,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围堵中共的底层逻辑 霸权与丛林法则
美国为何执意围堵中共?公子沈一针见血地指出,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秩序是世界和平的前提。这一秩序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保盟友间无战争发生,所有冲突几乎都在全球化圈外。美国的600多个海外基地提供安全保障,核保护伞覆盖盟友,而中国过去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被纳入这一体系。没有中美建交和美国的技术输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将大打折扣。然而,如今中国被视为秩序破坏者,尤其是通过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形成所谓的“反美轴心”——包括俄罗斯、伊朗和北韩——这破坏了全球安全基础。
向松祚表示,大国竞争遵循丛林法则,美国认为中国技术创新和市场潜力将主导全球科技,成为新霸主。战略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被广泛引用:“大国竞争是零和游戏,丛林法则主导。”美国过去幻想贸易能改变中国是天真错误,冷战已开启,甚至热战风险存在于南海。川普政府通过《无尽前沿法案》和《创新竞争法案》,联邦巨资投入芯片、AI、生物技术等十大领域,旨在卡住中国命脉。根据哈佛大学报告,美国在AI、半导体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仍领先,但中国在商业化方面快速赶上,如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上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俄乌战争进一步加剧围堵。根据兰德公司分析,战争已将欧洲与俄罗斯(及部分中国)隔离,推动美中竞争升级。中国能源依赖进口70%,马六甲海峡一封锁,其石油储备仅够两个月,这是美国针对的致命软肋。德国外交部长在2025年会晤中警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正影响美中关系。中国通过贸易为俄罗斯提供经济支撑,抵消西方制裁,但这也让美国加强次要制裁,如针对购买俄油的国家。
公子沈则强调,如果中国继续拉拢圈外国家,美国的回应将从贸易扩展到军事和技术封锁。全球动态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盟友如欧盟和日本已跟进对华科技限制,供应链重构加速。这不仅仅是经济战,更是霸权维护战,美国不愿看到其科技霸权旁落。
此外,战争的溢出效应显著。S&P全球报告将俄乌冲突列为2025年顶级地缘风险之一,它加剧美中竞争,推动美国优先政策。向松祚预测,如果战争持续,美中脱钩将加速,影响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
中美脱钩的必然性 科技短板与战略矛盾
向松祚认为,中美脱钩是长期战略,涵盖贸易、教育、科技等领域。华为、中兴和海康威视等企业已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大学交流受限。美国拥有军事、美元、能源和科技霸权,中国缺乏反制杀手锏,导致被动局面。科技短板是脱钩的核心痛点。根据罗迪姆集团报告,中国在“Made in China 2025”计划下虽取得进展,但关键领域仍落后:核心材料国内含量目标到2025年70%,但实际依赖外国技术。
具体来看,芯片领域光刻胶被美日垄断,全球市场规模虽小,却卡住整个产业链。航空发动机仅英美掌握,中国技术最多达美国70年代水平,C919商用飞机依赖进口发动机。生物技术方面,美国原创药占全球82%,每个新药背后至少两个诺贝尔奖成果,中国过去几乎为零,虽最近在上海和深圳有进步,但原创能力弱。材料领域全面落后,华为创始人曾坦言,光刻胶就是瓶颈。RAND报告指出,在AI赛道,美国领先,但中国在计算能力和人才上快速追赶,2025年中美AI差距已缩小至5年以内。
公子沈批评,中国进步依赖西方技术,教育和创新根基薄弱。精英阶层80%将子女送往美国求学,却公开反美,这凸显“精神分裂”。向松祚还指出,全球最好大学70%在美国,中国并非教育强国。并且,俄乌战争暴露中方三大软肋:能源依赖70%、粮食种子80%靠国外、金融体系若被SWIFT踢出,后果严重。
以下为中美在关键科技领域的差距(基于美国智库“特别竞争研究项目”(SCSP)发布的《2025年中美技术竞争差距分析报告》):
领域 | 美国优势 | 中国差距 | 影响 |
---|---|---|---|
半导体 | 设计与制造领先,台积电依赖美国 | 落后10-15年,依赖进口设备 | 供应链中断风险高 |
AI | 模型创新与计算资源霸主 | 追赶中,人才流失严重 | 军事与经济应用受限 |
生物技术 | 原创药82%份额 | 依赖进口,创新弱 | 制药行业全球竞争力低 |
新能源汽车 | 电池技术部分领先 | 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但核心材料依赖 | 出口受关税影响 |
航空航天 | 发动机垄断 | 技术落后数十年 | 商用飞机依赖进口 |
这一差距源于历史积累,美国研究以上科技技术百年,中国仅30年。脱钩下,中国需正视这些短板,否则将永陷被动。
中美贸易战的深层影响
关税战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全球战略重塑。向松祚预测,超过65%关税即导致贸易脱钩,80%是极限。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美国关税从2018年的平均3%升至2025年的27%,创百年纪录。这导致全球贸易成本上升5%,影响供应链稳定。中国出口下滑引发失业上升,预计2025年影响500万就业;美国通胀加剧,但本土就业回流,制造业岗位增加10%。全球影响波及欧盟和亚洲,供应链危机因中国而起:稀土和药品若集中在中国,美国担忧被卡脖子,推动“朋友圈”重构。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2025年7月刊的分析文章《俄乌战争与全球贸易新格局》指出,俄乌战争重塑美俄关系,并间接恶化美中关系。中国的中立立场被视为支持俄罗斯,推动美国加强盟友协调。S&P全球报告称,2025年地缘风险中,俄乌与美中竞争交织,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风险。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2025年6月发布的报告《中美贸易战的经济后果与未来情景分析》中预测,如果美中90天内达成共识,贸易战或暂缓;否则,脱钩将加速,影响全球经济3%增长。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