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基金亏空 (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fei123.com)
【看中国2025年8月14日讯】近年来,中国大陆各地政府不断强化社保缴纳要求,甚至将之与企业经营资质、个人出行、贷款、买房等权益挂钩。官方口径是"保障民生""老有所养",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为什么缴费压力越来越大,退休金却并不一定有保障?
一句话点破了关键——不是你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你。
1.社保制度的财政真相
中国的社保基金并非完全独立运作,而是与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密切挂钩。多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就业人口增长放缓,加上地方政府长期挪用社保资金用于基建和债务偿还,社保账户的实际结余状况远不如官方公布的数据。
许多省份已经出现"收不抵支",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输血"才能维持运转。换句话说,社保的持续性很大程度依赖源源不断的新缴费人群。所以,中国社保不是你的储蓄罐,而是政府的提款机。
2.强推背后的动机
表面上是为了让全民享受保障,实质上是为了锁定现金流——通过强制缴费,政府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用来:
弥补社保基金缺口
支付当前退休群体的养老金(现收现付制)
缓解地方财政危机
在部分地区,还可能被挪作与社保无关的开支
这就像一个必须不断拉新才能维持运转的庞氏结构,一旦新增缴费人不足,系统就面临崩溃风险。
3.个人与企业的被动处境
在这种制度下,个人和企业成了"被征用"的现金来源:
个人:即使年轻时收入不高,也被要求按比例缴费,但能否真正拿回、拿多少、拿多久,都存在不确定性。
企业:社保成本被强制纳入用工成本,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压力,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转向"非正式用工"规避成本。
4.为什么是"社保需要你"?
因为当社保资金缺口不断扩大时,政策的重心已经从"保障民生"转向"维持制度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你的需求,不是你的养老安全,而是你的持续缴费。你以为在为自己养老,其实是在帮政府续命。
5.结语
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保体系,应当是透明、可持续,并以保障缴费人权益为核心。然而,当社保变成财政续命的工具,它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你不是社保的受益人,而是社保的供养者。保障只是旗帜,征收才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