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天下7月29日启动“AI素养普及计划”,邀集产官学界成立教育联盟。图中关键人物为光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张衣宜(右4)与台积电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许峻郎(右3)。(图片来源:亲子天下教育创新中心提供)
【看中国2025年8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见眞综合报导)在被誉为“科技岛”的台湾,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中小学校园。知名教育媒体《亲子天下》近日发布的一份全国大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老师和学生都用过AI,在课堂上,也有七成老师和近半数学生会在教学或学习中用到它。
高使用率下的AI素养断层
然而,在高普及率的光环下,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素养落差。无论师生,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承认,自己对AI的了解其实“似懂非懂”。
调查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远比他们的老师更有自信。有22.7%的学生觉得自己“完全了解AI”,而这样回答的老师只有12.1%。这种自信与真实理解之间的差距,成了教育现场一个看不见的断层。更令人注意的是,当被问到AI给出错误答案该谁负责时,只有不到四成的学生认为“使用者要负责”,这为AI时代的伦理观念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调查揭意外清单 学生常用中国AI
这次调查中最让外界震惊的发现,来自一份学生爱用AI工具的清单。除了大家熟知的ChatGPT和Siri,榜单前五名中,竟然出现了两款来自中国的应用:小米的语音助理“小爱同学”,以及新创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
这份清单在台湾社会引发热议,因为它与老师们的选择截然不同——在老师的爱用工具中,完全不见这两款中国AI的身影。这意味着,继短影音平台抖音(TikTok)之后,中国的AI工具正透过市场的力量,悄悄成为台湾年轻世代生活的一部分。
“这结果满让人意外的”,台湾政治大学的AI专家蔡炎龙直言。他提醒,DeepSeek这类服务在全球范围内,都曾因潜在的个资外泄风险而受到关注。在台湾特殊的背景下,来自对岸的软件渗透,很自然地会引发从技术到安全的双重疑虑。
资安风险与无形文化隐忧
除了数据安全,专家们也指出了更深层的担忧。AI就像一个学生,喂给它什么资料,它就会学成什么样子。如果AI的训练资料大量来自简体中文世界,那么它回答问题的口吻、引用的事例,甚至内含的价值观,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使用者,尤其是思辨能力还在发展中的孩子们。
长期关注此议题的立法委员葛如钧认为,想靠“禁用”来防堵是不切实际的。根本之道在于积极建立全民的“AI素养”,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如何批判性地看待AI给出的答案,聪明地驾驭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牵着鼻子走。
科技巨头领衔发起教育解方
面对调查所揭示的挑战,一场由民间媒体发起、科技龙头企业响应的行动正迅速展开。由《亲子天下》牵线,联合了全球半导体制造的领航者台积电,以及知名科技企业光宝,共同发起“接轨全球AI素养普及计划”。
这个计划将引进国际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中小学生设计的AI课程,并将它“本土化”,变成完全适合台湾师生使用的中文教材。更特别的是,这份台湾版的中文教材,未来也将分享给全球上百个国家,让世界看见台湾除了硬件制造外,在AI教育上的软实力。
“AI素养对台湾的未来至关重要。”台积电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许峻郎表示,他们希望透过这个计划,帮助下一代更有智慧地迎接AI时代。光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张衣宜则说得更直接:“这不只是教会孩子怎么‘用’AI,而是要帮助他们在人类与AI之间,找到自己无可取代的‘价值’。”
从硬件矽岛到素养堡垒
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在三年内走进全台三分之一、超过1000所中小学,培训数千名种子教师,让超过30万名学生受益,并特别关注偏乡地区,希望能弭平数位资源的差距。
当被问到最想学什么时,老师和学生的答案竟高度一致:“分辨AI说的对不对”,以及“如何控制AI,而不是被它控制”。这个简单的答案,或许已为未来全世界的AI教育,指明了最重要、也最核心的方向。
在这场由AI掀起的全球教育变革中,台湾的经验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技术、世代与安全之间的复杂课题。如何在这片数位新大陆上,为孩子们建立起一座兼具开放探索与批判思考能力的“素养堡垒”,这不只是台湾的功课,也是这个时代给所有人的共同挑战。
责任编辑:郑心语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