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内幕节目,我是禹同。
哈德逊研究所是美国白宫重要的智囊团之一,对白宫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近日,哈德逊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及副主管迈克.沃森发出呼吁,美国政府应该“为一场持久的战争做好准备”,而且他说,“如果我们不能对中(共)国形成威慑,接下来就轮到我们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他又看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咱们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迈克.沃森的观点。
美国应该做好准备
7月25日,迈克.沃森撰写文章,标题就是《为一场漫长的战争做准备》。他向美国提醒说,“自从俄罗斯重新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伊朗对以色列的战争也已持续了将近两年。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正在为缺乏准备付出鲜血的代价。如果我们不能威慑中(共)国,接下来就轮到我们了”。
文章指出,“乌克兰和中东当前的战争提醒我们,不要听信速战速决的‘海妖之歌’——正是这种幻想曾将轴心国引向灭亡。普京在2022年2月发起的闪电攻势早期就宣告失败,随后战争造成了25万俄罗斯人死亡,另有70万人受伤。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部长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指出,尽管军费支出激增,但是“我们基本上已经处于陷入衰退的边缘”。
除了俄罗斯乌克兰战场,再来看看中东方向,看看中共点的第二把火。
迈克.沃森文章说,“今年6月,以色列的所谓‘十二日战争’看似对伊朗的快速胜利,但实际上只是伊朗及其代理人在2023年10月7日发起的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仍在持续。核武器在这两场冲突中确实阻止了某些类型的攻击,但并未使常规防御变得过时。
1936年,丘吉尔在下议院提及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时说:‘这就是军火生产的历史:第一年,几乎什么都没有;第二年,不多,但总算有了一些;第三年,几乎能满足所需了;第四年,多得超过所需。’”
实际上,丘吉尔还说过“如果一个国家不在战争之前做好准备,那它就只能在战争之后仓促应对,并且只能感激时间还来得及。”
迈克.沃森针对目前的全球形势这样分析:
“全球局势正再次滑向灾难的边缘。欧洲正在经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中东深陷一场旷日持久且血腥的冲突,而红色中国正不懈地为战争做准备。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未能妥善应对挑战,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此丧生。四十年后,领导人终于在关键时刻醒悟。今天的当权者应竭尽所能做好准备,以此防止最糟糕的局面发生。”
在分享这些美国重要智库的观点时,我们发现,与中共的宣传文章相比,我们总是能看到美国人、美国军队在认真检讨自己存在的潜在问题,甚至让人从表面上感觉,“是不是把自己说的问题太大了”
美国的特殊文化
其实,美国五角大楼前台湾科科长胡振东曾经在台湾节目中,曝出美军内幕,正好可以解释迈克.沃森的观点。
胡振东告诉主持人,美国和中共国的文化不一样,在美国的时候,常常一兵推,突然就告诉你,你这个被打掉了。你质疑说:敌人怎么打得掉?他告诉你,不用管,你就这样打。
胡振东还说,美国兵推“喜欢做最坏的假设,总是最坏的(假设),像我们在兵推方面,美国的文化是找到你(自己)的弱点,你越难越好”。
咱们再来看看中共的宣传文章,简直是把自己说成是天下第一。其实咱们客观想一想,中共多少年没有打仗了,而美军方面呢?其实双方的实力有目共睹,但是美国人厉害的地方在于,即便这样,不但没有骄傲情绪,甚至比中共对自己审视还要严格,那么美国越这样,它的赢面就越大。
迈克.沃森接下来的文章,也是类似的观点,他说:
“美国的军工产业早已为此做了精密而周到的准备。五角大楼致力于打造能够以最小风险打击敌人的军力,这一目标已相当成功。以色列在伊朗上空的行动证明,F-35隐形战斗机能够击败全球最先进的防空系统。美军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也展现了惊人威力,哪怕是像B-2轰炸机这样比较旧的装备,展现了它所拥有的惊人威力。而美国的防空系统在东欧和中东的实战中也已经证明了自身的可靠性。”
说到这里,文章话锋一转,强调说:
“但如果习近平发动战争,这些可能还不够。有一些公开可查的估算警告称,美军在开战后仅数天或数周内就可能耗尽远程导弹。印太司令部司令萨缪尔.帕帕罗上将在5月表示:‘以我们现在拥有的部队规模,美国将在冲突中取得胜利。’但他也指出,‘所有关键战力要素的未来发展趋势都令人担忧。’
有关与中共冲突的预测(例如围绕台湾的战事)大多集中于击退最初的中共进攻。虽然这很重要,但远远不够。正如二战中许多参战国所发现的那样,几乎没有哪个大国会在第一击中就垮掉,而‘速胜论’大多数时候都是失败的。
轴心国两强曾错误地认为可以凭借闪击战达成目的。但他们失败了,战争不仅加剧而且扩大,最后他们不得不把全部力量投入到一场原本急于避免的战争泥潭中”。
文章中以日本举例说明:
“日本的国防规划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观察到欧洲的惨烈战况后深感震惊。他们更希望通过短暂而决定性的战争达成目标——正如他们在1895年从中国手中夺取了台湾、十年后从俄罗斯手中夺取亚洲大陆部分地区所做的那样——但他们担心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将不得不卷入一场如欧洲战场那样漫长的全面战争。一个最初规模不大但意志坚定的集团执着于获取满洲,并以此为基础扩张帝国。
他们为全面战争做准备的计划需要再赢得几场速战速决的胜利。1931年对满洲的夺取是一次成功,但这也在中国引发了难以平息的强烈愤怒。1937年,日本陆军决定解决这一争端。他们派出三个师团攻占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并预期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将提出和解。他们预测这场军事行动会持续三个月,耗资约一亿日元。”
然而他们错了,他们遇到的这个中国领导人,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样,叫做“介石”,咱们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很多人不知道“介石”的意思就是“耿介如石”。
《易经》上说:“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形容坚定不拔,操守坚贞。
而蒋介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定不拔”,日本希望中国投降,偏偏遇到了最硬的骨头,遇到了无数不投降的中华民国军民。
迈克.沃森在文章说到:
“然而,东京却引发了一场恰恰是他们最不想面对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一种他们明知自己尚未做好准备的全面战争。虽然北京陷落,但蒋介石并未屈服。到了1938年初,日本意识到自己还必须再增编20个师团,年度预算也从27.7亿日元暴涨到83.6亿日元。但即使这样仍然不够: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海岸线并攻陷了蒋的首都南京,在那里大肆屠杀和虐待平民,但中国仍未屈服。
这场对华战争很快就脱离了任何日本原本理性的政策目标,只剩下一点——避免在面对这个原本被轻视的对手时失败。日本的工业规划者很快意识到,即使彻底整合中国经济,日本仍然会对其美英对手的资源严重依赖。石油问题尤为严重,而日本通过夺取东南亚的欧洲殖民地来获取石油的行动,引发了美国的石油禁运,几乎让日本的战争机器瘫痪。
东京因低估中国的抗战意志而陷入泥潭,又因误判美国而自取灭亡。”
那么,美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又有什么好的经验呢?
文章说,“(美国)进攻日本是一项艰钜的任务,但美国为持久战争制定的战略成果在1945年夏天得到了充分体现。1940年,罗斯福宣布美国将每年生产5万架飞机,这一目标起初遭到广泛质疑。而在巅峰时期,美国一年生产了9.5万架飞机。经过多年的艰难研发,B-29重型轰炸机——这场战争中美国最昂贵的武器系统——满布日本上空,用燃烧弹系统性地摧毁了日本几乎所有城市。而广岛和长崎都被一架搭载终极神奇武器,也就是搭载着原子弹的B-29彻底毁灭”。
迈克.沃森通过这样正反两种例子,向美国发出呼吁,要做好和中共长期战争的充足准备,而他在近期的另外一篇文章,则向中共发出认真警告。
他说,“共产主义中国对朝鲜战争进行了近乎痴迷的研究,主要是因为中共军队除了朝鲜战争,几乎没有与美军正面对抗的经历。
希望北京已经认识到,尽管美国民众有时会对国际事务失去兴趣,但一旦遭到攻击,他们会以极大的愤怒做出回应。容忍某一战区的侵略行为,也可能会对北京的其他战略目标造成挫败:在朝鲜发动进攻之前,台湾看起来岌岌可危,但当美国向西太平洋大量增兵之后,进攻台湾便变得不可能了”。
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您订阅这个频道。我们的节目每周一和周五固定播出,如果您喜欢这个节目,请帮我们点个赞,以上是今天的中国内幕节目,感谢您的收看,让我们下一次节目再见。
=====================
●《看中国》订阅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干净世界《看中国TV》订阅频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们一起守护香港、守护台台湾、守护14亿中国人,获得真实资讯的权利!
荣誉会员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国》作为一家不受中共审查的海外独立中文媒体,已经在全球各地义工的支持下走过了风风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于《看中国》坚持一线独立报道反送中运动,我们在Facebook上可赚取广告费用的新闻帐户被强行关闭甚至注销;由于我们坚持报道台台湾民主选举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们在Youtube上的频道被黄标,收入甚微。但为报导真实资讯,《看中国》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