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5年7月31日讯】(看中国记者谢心宇编译报导)没有人喜欢被蜜蜂、黄蜂或大黄蜂叮咬,但对某些人而言,风险远不只是短暂的肿胀、发炎与疼痛而已。
凯萨医疗机构(Kaiser Permanente)过敏科医师特洛伊・贝克(Troy Baker)说:“大多数情况下,肿胀不会超过手掌大小,这才算是正常反应。”
然而,对螫虫(stinging insects)过敏则是严重得多的问题。贝克说:“美国有5%的人对螫虫过敏,我们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过敏反应,但当你被叮咬时,免疫系统会把它当成敌人,进而引发全身性的反应。”
他表示,多数人直到第一次发作时才知道自己过敏。他说:“这可能表现为全身出现荨麻疹,或是叮咬部位以外也开始肿胀。更严重的是,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眼花。极少数情况下,甚至会昏厥甚至死亡。”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资料,因螫虫叮咬致命的案例非常罕见。贝克说:“根据CDC的数据,每年平均仅约72人因叮咬身亡。”
当一个人第一次对螫虫叮咬产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就医。贝克说:“如果你已知自己对螫虫过敏,务必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也就是俗称的EpiPen。”
EpiPen会将肾上腺素注射入肌肉中。他说:“该肌肉会迅速将肾上腺素分送至全身,约需三分钟,速度比口服药物快得多。”肾上腺素能增加心脏与大脑的血流,并对抗患者所经历的过敏反应。
如何降低或消除过敏反应的风险
贝克表示,已有不同的免疫疗法可帮助降低或消除过敏反应的风险。他说,未经治疗者将来再次发作的机率为50%至70%,而治疗后则可降至2%。贝克说:有一种快速疗法为:“在一到两天内进行多次注射,之后每月只需注射一次即可维持疗效。”另一种较缓慢的脱敏疗法为:“需要每周打针,持续四至六个月,之后也要每月回诊一次,为期约五年。”
当然,最理想的方式还是避免被叮。贝克说:“若昆虫靠近你,不要挥打它,保持冷静放松就好。避免穿着鲜艳的衣服、使用浓香水或乳液,因为那会吸引它们。”
他提醒,户外用餐时,像黄夹克蜂等螫虫是会觅食的昆虫,特别容易被甜味食物如水果与汽水吸引。他建议当你没在喝饮料时,可以用餐巾纸盖住杯口。
贝克警告说:“它们可能爬进罐子里,你却没察觉,结果一喝就被叮在嘴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