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川普与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苏格兰登拜里(Turnberry)会晤,双方达成一项关键性贸易协议。此举不仅避免了美欧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也为横跨大西洋、规模高达1.9兆美元的双边贸易关系注入新动力。图为2025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川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苏格兰坦伯利的川普坦伯利高尔夫俱乐部会晤后握手,宣布达成美欧贸易协议。美国总统川普将于7月25日至29日短暂访问苏格兰,期间参观其位于阿伯丁郡的川普坦伯利高尔夫球场和川普国际高尔夫球场。(图片来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2025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川普与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苏格兰登拜里(Turnberry)会晤,双方达成一项关键性贸易协议。此举不仅避免了美欧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也为横跨大西洋、规模高达1.9兆美元的双边贸易关系注入新动力。这项协议的核心,是美国对大多数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5%关税,并针对部分产业实施豁免,同时欧盟承诺加大对美国能源及国防产业的采购与投资。
以下将从协议内容、产业影响、豁免项目、谈判细节与后续发展等多个面向,深入剖析这场全球瞩目的贸易重大转折。
协议主要内容总览
1. 关税税率的调整
协议最受瞩目的部分,是美国对多数欧盟商品的关税由原先的30%降至15%。这一变化让欧洲企业松了一口气,尽管15%的税率仍然明显高于疫情前平均4.8%的税率,也高于先前的2.5%,但总算避开了川普政府近期加征的30%“惩罚性关税”高峰。
根据协议,15%的关税适用于绝大多数欧盟出口美国的商品,涵盖汽车、制药、半导体、机械、消费品等主要产业。这一税率同时也与美国本月稍早与日本达成的协议税率一致,反映出美国在全球贸易政策上逐步推动“一致性”的策略。
2. 能源与国防合作大幅升温
协议的另一个重点,是欧盟承诺于未来三年内,分阶段向美国采购总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包括液化天然气(LNG)、石油与核燃料。此举被视为欧盟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强化美欧战略合作的重要步骤。
此外,欧盟还承诺加码对美国直接投资金额,从原本提案的5000亿美元“现场被加码”至6000亿美元,同时将向美国购买数千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进一步巩固跨大西洋安全同盟。
3. 部分产业豁免与配额安排
尽管大多数商品适用15%关税,但协议也针对部分产业给予双边豁免,减轻对特定欧盟国家和产业的冲击。具体包括:
- 半导体和制药业:两大产业均获得关税豁免。这对爱尔兰等以制药、半导体为主要出口的国家至关重要。
- 飞机、特定化学品、部分农产品、关键原物料:这些商品经双方协议后亦获得关税豁免。
- 欧洲钢铁:虽依旧面临高达50%关税,但将建立配额制度,配额内产品可享较低税率,超出部分才适用高税率。
产业影响与各方回应
1. 欧洲汽车业的松绑与挑战
欧洲汽车业长年是美国与欧盟贸易争端的主战场。美国原已将欧洲汽车关税从2.5%大幅调高至27.5%,险些瘫痪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汽车巨头的出口业务。新协议将税率降至15%,虽仍高于过去,但德国等汽车大国普遍认为“可承受”。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学者吉尔克加德(Jacob Funk Kirkegaard)认为:“这对汽车业无疑是个好消息,德国会很高兴,所有拥有汽车供应链的欧盟成员国都将受惠。”
但欧洲智库“贾克迪罗研究所”(Jacques Delors Institute)专家法布利(Elvire Fabry)也指出,15%虽非理想,但考量到川普政府的强硬态度,这已是欧洲能取得的“最佳结果”。
2. 制药、半导体等知识密集产业的保护
针对半导体及制药业,欧盟成功争取到关税豁免。这对爱尔兰(欧洲制药重镇)、荷兰(半导体设备核心出口国)、比利时等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保命意义。若无豁免,这些产业将面临美国加征最高达200%关税的巨额风险,相关就业与投资将遭重创。
3. 钢铁与基础产业面临新挑战
欧洲钢铁出口美国仍遭遇配额与高税率限制。虽然相关机制尚未公布细节,但可预见将有部分高端钢铁产品受益于较低配额税率,其余则需承担50%高关税。这对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的钢铁产业而言,未来压力仍大。
4. 能源、军工与直接投资大单
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及6000亿美元投资,对美国页岩气、核能、国防工业等产业是天降甘霖,也将带动美国就业与科技升级。此外,欧盟大手笔采购美国军事装备,将强化北约盟国间的军事协同。
谈判过程与“现场加码”内幕
1. 关键的苏格兰会谈
这次协议的达成,得力于两位领袖在苏格兰的面对面会谈。根据韩国News1与美联社报导,会谈现场出现川普亲自“手写加码”的现象。
会谈文件原本写有“双方关税10%”,被川普亲笔改成“15%”;欧盟投资额由“5000亿美元”加码至“6000亿美元”;能源采购则从“6000亿美元”直接拉高至“7500亿美元”。这种临时修改的手法,川普阵营认为是“灵活谈判”,但也突显美方在谈判桌上的强势地位。
有分析认为,现场加码反映出川普政府“临机应变”的谈判风格,既能快速取得成果,也使协议条款更加有利于美国利益。
2. 欧盟内部协调与压力
尽管范德赖恩对外强调协议的“双赢”性质,但欧盟内部对于能源采购、军工采购及高额投资的压力不小。法国、德国等大国虽然欢迎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豁免,但对于庞大采购与投资承诺,部分国会及公民团体已有疑虑,认为或会影响欧盟自主与产业竞争力。
豁免项目与特殊安排
1. 豁免产业范围
协议特别对下列产业给予关税豁免:
- 半导体及相关设备
- 制药产品
- 飞机(含零件)
- 特定化学品
- 部分农产品(尚未公布细项)
- 关键原物料(如稀土、科技金属等)
这些豁免主要聚焦于欧盟出口优势产业或对美国产业链同等重要的领域,减少双方产业受到“贸易战”波及。
2. 钢铁配额与高关税机制
欧盟出口美国的钢铁虽仍面临50%高额关税,但双方同意建立配额制度。配额细节尚未公布,但预计将根据欧盟各成员国过往出口量、产品种类等指标分配。配额内的钢铁产品或可适用较低税率,超出配额则维持高税率。这一安排既保障美国国内钢铁产业,也避免欧盟低价钢铁“倾销”美国市场。
3. 酒类产品的争议
协议尚未对葡萄酒、啤酒等欧洲重要农产品作出最终决定。法国、荷兰等国正积极争取将葡萄酒、啤酒排除在15%关税清单外。范德赖恩表示,相关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完成,预料将成为双方未来谈判的重点之一。
协议的法律程序与后续发展
1. 欧盟程序
该架构协议尚须获得欧盟成员国批准。欧盟各国大使预计将于近期与执委会官员会议,听取协议简报并讨论细节。由于协议涉及庞大能源采购与投资承诺,部分成员国可能要求更多保证或补充条款。
2. 技术性谈判与细则制定
未来几周内,欧盟与美国将进一步展开技术性谈判。包括配额分配、豁免清单细节、税率调整公式、争端解决机制等,都需细化。尤其是针对酒类、农产品、钢铁等争议性商品,双方需进一步协调。
3. 国际政经影响
这份协议被认为将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美国对欧盟、日本采取一致关税政策,或将影响中国、印度等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谈判策略。欧盟大幅提高对美能源与国防产业的依赖,势必改变其全球产业与能源供应链布局。
各界评价与未来展望
1. 政治层面
范德赖恩与川普皆强调“这是一份好协议”,希望以此展现领导力与合作意愿。对川普而言,这份协议有助于在大选年争取国内产业与劳工选民支持;对范德赖恩与欧盟高层,则可避免贸易战升级,维护欧洲核心产业利益。
2. 经济层面
短期内,协议有助于欧洲汽车、制药、半导体等出口恢复正常,减轻企业与就业压力。美国则可受益于庞大的能源、军工出口订单,推动国内经济成长。但长期来看,欧盟需警惕对美国能源及国防产业依赖过重,避免产业空心化。
3. 产业层面
汽车产业、制药、半导体等将明显受惠;钢铁、农产品、酒类产业则尚需观察细则敲定结果。欧洲企业与投资人普遍认为,“虽非完美,已属最佳选择”。
美国与欧盟最新贸易协议,既是全球经济博弈下的权力平衡,也为跨大西洋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奠定新基础。关税税率、豁免清单、能源与国防合作“三箭齐发”,在化解贸易战风险的同时,也考验双方未来协同与互信。未来数周,随着技术性细节陆续明朗,这份协议势必将成为全球贸易秩序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