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于2024年迎来近半世纪以来最动荡、最具转折性的时刻。自民党与公明党自1955年联手掌权至今,堪称“一党优势体制”的经典范例,但今年秋天连续两场国会选举惨败,让自民党彻底失去国会多数,执政权岌岌可危,甚至有“秋天让石破下台”的呼声不胫而走。图为2025年7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的第二天,在东京自民党总部出席记者会。(图片来源:PHILIP FONG/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日本政坛于2024年迎来近半世纪以来最动荡、最具转折性的时刻。自民党与公明党自1955年联手掌权至今,堪称“一党优势体制”的经典范例,但今年秋天连续两场国会选举惨败,让自民党彻底失去国会多数,执政权岌岌可危,甚至有“秋天让石破下台”的呼声不胫而走。
自民党的危机:从“一强”到“两头落空”
自民党长期以来善于操控国会议席、主导内阁,但本次众议院提前选举与参议院改选,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与公明党联盟仅差3席失去参议院过半优势,但对自民党而言,这已是“全面溃败”的讯号。两院皆成少数派,这是自民党70年执政史上罕见的低潮。
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强调将继续领导国家、确保政局稳定,但《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均质疑他能否撑过秋天。自民党内部流传着“Miga”——Make Ishiba go away(让石破走人)的新谐音口号,党内大老与青年世代对石破执政能力失去信心。
党内顾问坦言:“自民党已没有一位能同时收复选民、提出清晰经济蓝图、并协调新兴政党合作的强力领袖。如果现在再提前大选,恐怕将是一场更大灾难。”
经济困境与政策推动困难
政党危机并非无本之木。日本经历“失落的三十年”后,近年终于出现温和通膨,但多数在职日本人发现自己薪资涨幅远远落后于物价、房价的上升。日银结束负利率政策,利率自2024年春天首度转正,金融环境丕变,导致企业与个人贷款成本上升。
日本国内投资与消费信心持续低迷,尤其在首都圈以外的农村票仓,人口老化与外流更加严重。自民党传统农村票源逐年萎缩,年轻选民则大量流向民粹政党。对于长年支持自民党的中老年人来说,生活压力与政治冷感同步加深。
另一方面,日本正与美国进行艰难贸易谈判,川普总统即将于8月1日对日本多项产品加征25%关税。石破政府只剩一周多时间应对,政治学者普遍认为,若无法在外交上有所突破,民众的不满将持续发酵。
自公联盟的脆弱平衡与议会攻防
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自公联盟”,过去二十年为稳定日本政局提供了定海神针。然而,两党选民结构与政策主张近年分歧加深。公明党重视城市中产阶级与宗教社群,自民党则更依赖农村与保守派,彼此的选票难以完全整合。此次选举惨败后,自公联盟只好被迫与各反对党逐案协商,国会运作变得极不稳定,预算案与重要立法案可能屡遭搁置。
日本政坛专家哈里斯(Tobias Harris)指出:“自民党若继续摇摆于保守与革新之间,不仅会流失基本盘,也无法吸引年轻选民。”事实上,2024年自民党流失的选票高达数百万张,直接导致国会失守。党内外普遍认为石破缺乏应对危机的领导力,短期内无法扭转颓势。
民粹右翼崛起:“参政党”成新焦点
这场选举最惊人的现象,是极右翼民粹政党“参政党”的崛起。该党成立仅四年,领袖神谷宗币(Sosuke Kamiya)原本也是自民党人,2020年疫情期间以反疫苗阴谋论影片走红YouTube,逐渐扩大组织。参政党强烈主打“日本人优先”、反移民、反全球主义议题,并用美式民粹手法在社群媒体动员支持者,这次一举夺下14个参议院席次。
该党选举承诺包括削减消费税、增加儿童补贴,但最吸睛的还是排外论调与民族主义色彩。党魁神谷公开承认自己受美国川普影响深远,并抨击日本菁英阶级“被全球主义与外国资本操控”。他的语言风格激情、情绪化,特别能吸引20至50岁的劳动人口。参政党支持度已大幅侵蚀自民党保守派基础。
亚洲集团副研究员西村凛太郎分析:“参政党利用民众对移民与观光客的不安情绪,指责执政党放任外国人涌入,导致社会问题。”事实上,截至2024年底,日本外籍居民已达380万人,占总人口3%。去年外国旅客人数也破纪录,达到3690万人次,为经济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引发治安、生活品质、房价上涨等争议。
社会焦虑与排外情绪升温
近年日本对外国人态度虽渐开放,但社会主流观念依然保守。经济学家指出,部分民众将犯罪率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物价上升等问题归咎于外国人与新移民。这种焦虑情绪被参政党有意渲染与放大。政府选前仓促成立“与外国人和谐共处”委员会,但对于基层社会的不安已难以收拾。
神田外语大学讲师霍尔博士指出:“反移民言论在经济疲弱国家最为盛行。部分日本民众对外国游客的不礼貌行为早有不满,这次选举更放大了这种感觉。”参政党虽强调并非主张全面排斥外国人,但事实上,他们的主张在舆论场上已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极化。
政治版图重组与未来前景
除了参政党外,中间偏右的国民民主党也在此次选举大有斩获,从五席暴增到16席。这反映出日本选民对传统大党的不满,转而支持看似“新鲜”或“改革”的力量。不过,民粹政党能否稳定立足,仍需经过时间考验。亚洲集团的西村凛太郎指出,日本选民向来“善变”,一旦发现支持的新党无法兑现承诺,往往又会回流旧有政党或寻找新的替代选择。
石破茂政府能否度过这波危机?若秋天如外界所预料辞职,自民党继任人选势必难产,甚至重演2000年代5年换6首相的乱象。专家普遍认为,自民党若无法快速整合、推出真正能说服社会的领袖,政局混乱与决策僵局将持续下去。
历史借镜与国际影响
回顾过去,日本每当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出现深刻变革时,政治体系便会进入一段剧烈的“过渡期”。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引发政党大重组,民主党短暂执政却因经验不足而迅速垮台,最终自民党又重新夺回政权。这一次,极右翼与民粹力量可能带来更深层的结构改变。
国际上,日本的政局动荡与右翼崛起已引发邻国警觉。中韩媒体普遍关注极右翼排外主张会否带来外交摩擦,尤其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移民政策等领域。川普政府对日贸易强硬态度,也可能加剧日本经济压力。作为美国亚太战略重要盟友,日本若陷入内耗,对地区稳定与经济合作都不利。
乱世与新局并存,改革或民粹主义?
2024年的日本,正站在历史转折点:
-
一方面,老牌自民党失去多数,党内外领袖真空,政局面临不确定与乱局。
-
另一方面,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异军突起,挑战旧有政治秩序,也反映民众长期积压的不满与焦虑。
-
经济、外交、社会矛盾多头并进,任何错误决策都可能引发骨牌效应。
接下来数月,日本政坛将围绕“谁来接班?”“民粹新势力能否长期执政?”“自民党会否自我革新?”等议题持续激烈角力。极右翼能否变成主流,还是昙花一现?自民党能否再造、东山再起?还是步欧美“极端民粹主义长期化”的后尘?
历史的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