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乌克兰战场上发生了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幕:一支纯由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组成的“机器部队”首次迫使俄军士兵投降并将战俘押送至乌军阵地,全程未有乌军士兵直接参与。这一“机器俘虏人类”的事件,不仅改写了前线作战方式,也让AI武器赛跑成为全球军事与国际法讨论的焦点。(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7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2025年7月,乌克兰战场上发生了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幕:一支纯由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组成的“机器部队”首次迫使俄军士兵投降并将战俘押送至乌军阵地,全程未有乌军士兵直接参与。这一“机器俘虏人类”的事件,不仅改写了前线作战方式,也让AI武器赛跑成为全球军事与国际法讨论的焦点。从美国、中国到俄罗斯,AI自主武器发展的暗中较劲,正推动人类战争全面进入智能与无人化新纪元。
史上首例:“机器俘虏人类”震撼战场
7月9日,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在哈尔科夫地区发动一次特殊行动。他们派出多架装载炸药的自杀式地面机器人,以及多旋翼无人机协同进攻俄军坚固阵地。数个掩体被摧毁后,其中一台机器人逼近部分坍塌的俄军庇护所,俄士兵为避免爆炸主动投降。紧接着,多旋翼无人机跟随监控,指引俄军士兵安全穿越战场,到达乌军阵地后被收押为战俘。全过程没有乌军士兵直接参与前线战斗,亦无人员伤亡。
乌克兰军方指出,这是历史上首次纯由自主机器系统完成俘虏与押送敌军士兵。此前该阵地已成功抵抗两轮人类步兵进攻,却被无人系统“心理压制”而陷落。这一创举标志AI机器人已能独立完成侦查、攻击、威慑与押送等复合任务,让世界震惊。
AI武器赛跑:美中俄三强角力加剧
这次“机器俘虏人类”事件的背后,是一场以美国、中国、俄罗斯为核心的全球AI军备竞赛。三国近年来投入巨资研发“自主武器系统”——能独立识别、决策与执行攻击的无人作战平台。
美国
美国国防部多年前即启动“联合自主战争系统”(JAWS)、“黄蜂群”(Swarms)计划,强调AI协同指挥、无人机群智能自动化。美军已在中东、印太地区多次部署AI自动识别目标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今年在太平洋军演上,AI无人机群已能协同发起电子干扰、情报搜集和目标摧毁任务。
美国国会近年通过巨额国防预算,支持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安德利斯(Anduril)等军工企业加速AI自主武器平台开发。五角大楼将乌克兰这次“机器俘虏”事件列为高优先级案例,要求纳入未来作战条例及战争法治评估。美国智库认为,无人系统将成为下一场战争的“主角”。
中国
中共解放军正积极推动“智能化战争”理念。中国国防白皮书明确提出“智能化作战”是未来战争形态,强化AI军事研发与无人装备配备。中国军工集团已展出多款智能无人车、无人战车与大规模自杀式无人机蜂群,强调低成本、量产化与系统联网。中共还在南海、台海周边多次试验无人机海空联合作战与电子干扰系统。
今年春季,中共在新疆和内蒙古地区进行大规模“智能化地面部队”演习,首次测试无人作战群自主突击、防守及后勤补给。
俄罗斯
俄罗斯虽然面临制裁和技术封锁,但在AI军事化方面仍具一定实力。俄军研发的“乌兰-9”无人战车、“猎人”隐形无人机以及大量自杀式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已多次在叙利亚、乌克兰战场试用。俄军积极发展“人机混合编组”战术,即前线人类士兵和AI无人平台协同攻防。这次被乌军AI部队俘虏,显示俄军尚未完全适应“纯机器战争”的心理和战术挑战。
国际回应:战争伦理与法律困境
这次乌克兰“无人机俘虏俄军”的案例,引爆国际社会关于AI自主武器的法律、伦理与人道争论。
法律真空
根据日内瓦公约等现有国际战争法,战俘的待遇与权利由人类战斗员间的交战预设。但AI自主武器能否识别、善待战俘?谁负责俘虏途中发生的意外或人权侵害?目前国际法完全无解。
联合国人权专员办公室、国际红十字会呼吁尽快讨论“致命自主武器”(LAWS)在战争中的角色和红线。美国、以色列、英国等多国国防专家紧急召开研讨会,研究“自主系统俘虏人类”的法律责任、伦理审查与作战规范制定。
人道与心理冲击
军事心理学家认为,无人机和机器人能不眠不休地压迫敌方,让士兵在心理防线上崩溃。这次俄军士兵选择向机器投降,证明未来战争将不仅是火力竞赛,更是AI带来的心理战、信心战。有人忧心,如果战场人类越来越少,战争将变得更冷漠、更难以预测和控制。
技术外溢与军备竞赛
美国、欧洲、中国和以色列等国正在观察乌克兰这一案例,加速自主武器理论、法规和技术部署。业界警告,AI武器一旦无序扩散,低成本杀手机器人可能成为未来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的新风险。
乌克兰的技术非对称战
乌军长期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领域积极创新。从消耗型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到地面自杀机器人,乌克兰以低成本、高效率方式对抗俄军传统优势。“机器人攻坚”显示,AI武器可在坚固防线、危险地形下替代人类步兵,减少伤亡,同时对敌人心理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未来,无人机“蜂群”和自主地面平台的协同作战,预计将成乌军、乃至全球陆军的新常态。
AI战争时代已至 规则与道德待重建
乌克兰无人系统俘虏俄军士兵,是AI军备赛跑中的一个历史性分水岭。随着美中俄及多国全速发展自主武器,战争正从“人类间的冲突”演化为“机器与人类、机器与机器”的综合较量。这一变化,给传统军事理论、国际法、人权伦理带来严峻挑战。全球社会必须正视:“未来的战场,谁来制定规则?机器会有同理心吗?人类如何避免失控?”
未来10年,AI武器不仅决定军事强国排名,也将决定世界和平与冲突的底线。2025年夏天,乌克兰战场的一幕,也许正是这场全球“无人战争”时代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