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如果一天多出一个小时,你会用来做什么?多睡一点、追剧、运动,还是放空?科学家指出,这一切或许终有可能发生。地球的一天最终有机会从现在的24小时变成25小时。
根据天文观测与地球科学研究,地球自转速度正在出现细微变化。据《日期与时间》网站的纪录,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原子钟以来,地球自转最短的一天出现在2024年7月5日,那天的长度比标准24小时短了1.66毫秒。早在2022年6月30日,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当时地球的自转时间缩短了1.59毫秒。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夏天将接连出现三次“短日”,分别落在7月9日、7月22日与8月5日,这使得今年成为近年来短日现象最密集的一次,显得格外罕见。
但这些变化并非完全线性。科学家观察到虽然大部分长期趋势显示地球自转在“变慢”,但某些年份却突然“加速”。这让原本负责记录时间的全球450座原子钟,也不得不频繁校准,以配合地球自转的微幅变化。这些原子钟不只是为了测量时间,更关乎全球卫星、电信、导航与科学运算的正常运作。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首先,月球是关键角色。月球正以每年约3.8公分的速度远离地球,这一现象会逐渐拉慢地球的自转。根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球科学家迈尔斯(Stephen Meyers)的研究,地月间的引力交互作用将在未来2亿年内,让地球的一天增加一小时,成为25小时。这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可能不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发生,但从长远的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它是确实存在的未来。
除了月球,地震也可能让地球“加速”。2005年印尼的大地震,曾让地球自转加快,缩短了2.68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因为地震改变了地球内部质量的分布。地球科学家迈尔斯说,“类似的变化就像花式滑冰选手在收拢或伸展手臂时会转得更快一样。”不过,近期并没有发生大型地震,这并不能解释当前短日现象。
另一个因素是地球质量的重新分布。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荷姆(Richard Holme)指出,冰川融化、洋流变化、大气活动或地核内部对流等,都可能导致地球质量平衡出现细微改变,进而影响自转速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短日”现象的影响极其微小。缩短1至2毫秒,其实对我们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科学家来说,这却是地球内部与外部动力学复杂变化的重要线索。
总结来说,虽然地球眼下正出现偶尔加速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它最终仍朝着减速的方向前进。地球科学家迈尔斯就表示,1天变成25小时,的确可能发生,但这可能是2亿年之后的故事。无论地球最终是快还是慢,多出来的一小时,仍激发了我们对时间的想像。未来的地球生活,或许真的不再是一天24小时,而是25小时的新节奏。
责任编辑:筑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