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增长率5%?官方公布7省统计数据造假(图)

发表:2025-05-28 14: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24年1月4日,江苏省南京港堆放着大量货柜。
2024年1月4日,江苏省南京港堆放着大量货柜。(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5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近日,中共国家统计局指出,包括江苏在内的7个省份存在统计造假等问题。专家指出,中国GDP增长率年年都是5%达标,实际上是数据造假所致。

综合《新京报》、人民网等报导,中共国家统计局从去年11月下旬起,组建10个督察组,进驻山西、辽宁、江苏、浙江、海南、重庆、宁夏7个省和3个国务院部门科技部、市监总局、金监总局,开展常规统计督查,发现有些项目统计数据存在“失实问题”。

浙江、辽宁、重庆、山西督察组提到了当地出现“干预统计工作”情况,其中江苏最为严重。“有关地区仍存在干预数据上报、授意或指使统计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等问题。”

今年1月,江苏省政府省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主要负责人曾召开新闻发布会称:“2024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37008.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当时,“江苏超车”、“广东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不保”成为了热门话题。

中国经济学家程晓农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不只江苏、浙江,各省都有虚报经济数据的情况。否则,如果各地如实上报,那么多企业倒闭、工商业瘫痪,经济很可能是全面负成长,中共官方却公布GDP成长5%,这十分离谱。

程晓农认为:“中国国家统计局若真如此造假,局长恐怕得上法庭,因此中央与地方都在配合美化数据。针对江浙开刀,可能是中央借此警告其他省份。此外,地方政府若想提高税收,势必要同步编造经济成长的假象,否则在GDP负成长的情况下,税收不应增加。”

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情况恶化,全国多数省份的政绩都很难看。但既然中央要求GDP成长5%,那就上报5%。其实,地方政府数据造假的问题不是今年才出现,去年、前年都曾发生。

BBC曾报导,河南将2023年GDP下修3100多亿元,使2024年经济成长率由衰退3.6%变成增长4.1%。福建省2023年GDP同比增长2.3%,但当它把2022年数据下修后,增速就变成了4.5%。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江西和湖南,经济增速都因“修正”后增长翻番。

程晓农说:“中国中央政府也明知各地造假成风,却不能公开承认,否则就等同于承认整个国家统计体系失真,国家统计局也将面临信用危机。”

他补充道:“中国国家统计局也无法坦承自己对下属单位施加数据压力,让国际社会质疑其公信力。因此中国中央政府一方面否认统计造假压力的存在;另一方面则选择局部地方‘提罪压责’,当成回应国际质疑的工具。”

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赖荣伟表示,中共是个独裁体制,缺乏健全的民意监督机制。在这样的高压体制下,所有党政部门都面临极大的压力,官员必须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否则不仅影响未来的政治生涯,甚至连个人生活都会受到牵连。

他说:“在经济严峻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许多荒谬做法与不合理数据,甚至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互相矛盾。”

赖荣伟分析,由于中共中央政府喊出经济增长要达到5%的指标,基层官员面临庞大业绩压力。中共地方基层干部通常两三年就轮调一次,如果账面政绩不够漂亮,就难以获得升迁。因此,他们为了生存与升官,不得不在地方建立人脉、串联网络,彼此拉抬政绩。

他说:“当中央一下达指令,地方就会千方百计‘创造’指标数据。例如失业率居高不下,基层干部就会动脑筋美化数据,例如安排年轻人去参加各类临时性活动或志工服务,让失业率下降稳定达标。”

赖荣伟指出,中共中央看到美化过的统计数据,可能会误以为国家发展良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时恐会高估自身条件。中共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弯不下腰,最终受害的还是全国老百姓。

澎湃新闻社论指出,数据统计是经济社会的晴雨表,也是科学决策的指南针,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一旦发生数据造假问题,不仅有可能误导宏观决策、损害政府公信,还有可能滋生攀比造假等不良作风,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