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左右着人体排除体内毒素的效率。(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般人视小便为又脏又臭的排泄物,上完厕所,大概没有人会特别驻足观赏。其实尿液暗藏许多健康警讯,若能在每次方便后仔细观察,往往就从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早发现疾病,发挥这些废物的剩余价值。
尿液所排出的毒素,占身体所有毒素的百分之十五,可说是反映身体代谢、内分泌及泌尿系统运作机能的窗口。尿液中约有百分之九十六至百分之九十九的水分,其余大部分是废物,如尿酸、肌酸酐、磷酸盐、草酸盐及氯化物等。既然尿液中本来就含有许多杂质,若是水分喝不够,加上小便时的角度或速度,有一些泡泡乃正常现象,除非是多层、大且不易消散的泡泡,才需要担心。
如果泡泡在三十分钟内未消失,蛋白尿的可能性非常高。因为正常人尿中仅含微量的蛋白质,每百西西不超过五毫克,每天排出不超过七十五毫克,所以在一般临床检查无法发现;但是,每天如果有一百毫克以上的蛋白质流失,不仅可被侦测到,且因为尿中含有蛋白质,表面张力增大,会使得尿中泡沫不易消失。
如果有蛋白尿的情形,可能是肾丝球通透率升高,或者肾小管再吸收功能降低,表示肾脏的功能已经有衰竭的现象,已经不能正常运作,将蛋白质留在体内,若进一步恶化,可引起水肿、倦怠等现象,最后形成尿毒。其他病理性的蛋白尿还包括高热、药物中毒、充血性心脏衰竭及感染疾病等,必须尽早诊治。此外,有些人在暴饮暴食、进食过量蛋白质、妊娠期、剧烈运动、情绪波动或长久站立时,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这是正常的。还有少数青少年,因脊柱前凸,压迫肾静脉,起床活动后尿蛋白为阳性,休息几小时后,由于肾瘀血得到缓解,尿蛋白则会消失,故无需多虑。
上完厕所别急着冲水,尿液暗藏健康警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就中医观点而言,小便泡沫多可能是虚证也可能是实证,必须结合其他相关症状才能综合判断。虚证常见的是“下元亏虚”,这种泡沫通常较大而不易消散,或合并混浊不清,可能小便失禁或解完仍有残留尿滴不干净,病人总是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无力,应以六味地黄丸或菟丝子丸加减来补肾固元。实证常见的是“湿热下注”,这种泡沫通常较小而消散较快,或合并黄赤混浊、频尿而尿量不多,尿时有热涩、疼痛感,病人总是胸口闷、肚子胀、疲倦、口干但不想喝太多水,应以萆薢分清饮加减来清热利湿。有时侯患者并非单纯的虚证或是实证,而是较为复杂的虚实夹杂证,例如常用的清心莲子饮,就是用来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所以还是要请医师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开出最适当的处方。
从一小泡尿可以发现大毛病,我们只要多加留意,从排出的尿液里,可以找出许多疾病的线索,提供宝贵的诊断讯息。所以上完厕所,不妨观察一下,别急着冲水。
(作者为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