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总统这次主动谈话内容并未特别着墨两岸关系。(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5年5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针对总统赖清德20日就职周年演说后,回应媒体该如何维护台海和平时表示,他坚定追求和平,侵略者才是和平破坏者。对此,美国国务院今天表示,期待跟赖总统及台湾伙伴持续合作,推动共同利益,及维护台海稳定。
赖总统周年谈话未提两岸 美国务院:盼跟赖总统及台湾伙伴合作共推利益护台海稳定
赖总统20日发表就职周年“迎风转型、稳健前行”谈话,内容涵盖“民主台湾、韧性精神、诉求团结”3元素,而跟过往不同的是,赖总统主动谈话内容并未特别着墨两岸关系,只触及了因应统战威胁的17条,希望朝野能支持提升国家韧性的预算。
不过,赖总统在媒体问答时,回应了中共过去一年来处理两岸关系的态度与目的,以及正值两岸关系紧张,未来将如何维护台海和平的提问。
赖总统表示,侵略者才是和平破坏者,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包括台湾在内,是遭受侵略者的胁迫,台湾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与人为善,他则坚定追求和平,因为和平无价、战争是没有赢家的。
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于美东时间21日晚间透过电子邮件回复中央社询问时指出,美国跟台湾的伙伴关系由来已久,且持续于贸易、创新及文化等领域深化。“我们期待与赖总统及台湾伙伴持续合作,推进我们的共同利益与价值,并维护台海和平及稳定。”
针对赖总统520谈话,美联社当天以“台湾总统淡化与美关税紧张称朋友间的摩擦”为标题报导,指赖总统发表就职一周年演说时,聚焦在台湾应对美国关税冲击,以及中共军事威胁的策略时,采取了相对包容的语调。
路透社则以“赖总统:台湾期盼和平并与中国对话但仍需强化防卫”为标题报导,聚焦在赖总统传达台湾希望和平,并跟中共对话,因为“战争没有赢家”,政府仍需要持续强化台湾的防卫力量。
法新社则以“台湾的赖总统就职周年受政治乱象所苦”的角度报导,提及总统迎来就职一周年,然而赖政府正面对着中共的军事压力、美国的关税威胁及国内的政治纷乱。
报导提及,赖总统发表执政周年谈话并答复媒体提问期间,承诺捍卫民主,也强调只要是在对等尊严状态下,台湾相当乐意跟中国交流合作。
赖总统周年谈话未提两岸 学者解读“3个转向”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1日举办“赖总统执政周年的美中台关系评估与展望”座谈会,学者们也在会上进一步分析赖总统520谈话内容。
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赖总统在谈话中并未提及中国,显示两岸关系可能有缓和迹象,这部分非常重要。
徐遵慈表示,若能稳定两岸的关系不致恶化,将有助于台湾一些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在中国市场上的供应链,更重要的是,能让台湾产业留在台湾,而不是因为没有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优惠后,就得要转至东南亚国家,之后再转进中国大陆。
她强调,两岸关系能否止跌,稳定现在已有的双边优惠及合作,显得非常关键。
政大国关中心副研究员曾伟峯则认为,赖总统在此场合上不谈两岸关系,必定有其意义及意涵。若从他谈话中的论述及语调观察,其中蕴含“3个转向”。第一,是“转向低调”,赖总统于去年520就职演说,是从两岸关系开场,再谈到了台湾民主化,相信许多人在关注今年520,赖总统可能会出现关于两岸方面的新论述,但结果没有,看来似乎是要以低调姿态进一步缓和两岸关系。
第二,曾伟峯表示,是“转向美国”。赖总统在去年就职演说,讲了7次中国,完全没有提到美国;但这次就职周年谈话中,情况却恰好相反,讲出了7次美国,没有提及中国。“这个也是一个很明显的转向,如果这样的语气代表我们政府的关注焦点,我们可以说看起来过去是为了聚焦在因应中国威胁,到现在其实是要去把重心放在搞好对美关系上面。”
第三,曾伟峯表示,是“转向合作”。他分析,虽然赖总统在谈话时有提及所谓的国家安全,但他认为更多是放在合作及交流上,例如赖谈到朝野合作,以及在对等尊严下能跟中国进行交流与合作。
不过,曾伟峯强调,这三个转向均未涉及原则及立场的转变,仍是在所谓主权论及两国论的基础上,因此属于战术性的考量,而不是战略性的要追求两岸关系的和缓,但不论如何,两岸之间的冲突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
政大国关中心主任王信贤表示,过去10天,赖总统接受非常多媒体的专访,其中有很大部分在谈论两岸关系,因此赖总统是把这部分放在媒体专访中,但就内容看来,针对性已没有那么强,是在慢慢地放缓。
王信贤表示,据他观察,由于北京高层尚未对赖总统的谈话定调,因此国台办只能先按照过去方式做出相关回应;但从中国官方今年把有关两岸关系的会议全部都移到520之前举办,由此可见北京跟国台办针对赖总统就职周年的谈话,其实是严阵以待的。
王信贤指出,既然中国官方将这些会议都往前移,且是在咨询了许多学者的状况底下,它一定会设定“高、中、低”,即赖总统讲了什么话,我们应该要做何回应。
王信贤认为,在他看来,赖总统少提,以及在这一、两周所接受专访的状况底下,从国台办的角度来设定,战术上应该是属于中低层次,因此在回应时还是“行礼如仪”,用过去方式来做回应。
针对台湾、中国与美国三方关系,王信贤解读,台湾跟中国之间,其实还是在“各取所需”,因为从北京角度而言,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赖总统,而是美国的川普总统;从台北角度而言,最大的不确定则不在于中国的习近平,同样也是川普。所以台湾与中国在面对各自外部最大的不确定状况下,就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是各取所需。
政大国关中心兼任研究员刘复国强调,美中台的关系,目前就在等待川普跟习近平何时会面。他指出,当两人见面后,可能会就贸易战、科技战及整体双边关系定调,到时将会影响美中台的互动关系。
刘复国表示,在美中关系尚未定下之际,赖总统的周年谈话展现柔软,不去碰触两岸敏感议题,且他也期待,借此能让原本紧绷的两岸关系,带来新的可能性。
赖总统520谈话 葛来仪:聚焦国内强调台湾属世界
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近日以电子邮件回复中央社记者提问说,赖总统在演说中适当地聚焦台湾国内议题,而他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先前已经在其他演讲上清楚且坚定地表达出来。
前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副处长葛天豪(David Keegan)则认为,赖总统强调的愿景是“这是一个世界的台湾”,一个致力于推动国内繁荣及社会、政治稳定的台湾。中国仅仅为对台湾韧性的一项挑战,赖总统所描绘的台湾并不是由中国或两岸紧张局势来定义的。
谈及两岸紧张关系有无可能改善,葛来仪分析,北京持续对台湾施压,明确传达出对赖总统的不信任,中共仅愿意在其设定的前提下跟台湾进行对话,而这些条件对执政的民进党政府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虽然两岸在短期之内恢复对话的机会不大,但她相信,双方都不希望爆发军事冲突。
前AIT理事主席、现为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非常驻资深研究员卜睿哲(Richard Bush)受访时说,赖总统看来是重申了处理当前两岸局势的基本立场。
卜睿哲认为,赖总统的前提是,造成两岸紧张局势的根源并非是台湾。相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16年以来使用“非暴力胁迫”政策,才是造成了两岸关系改善的阻碍。如果北京能够展现克制,两岸共存的机会就会出现。
葛天豪表示,短期内并没有办法能够降低两岸的紧张情势,但可预防情况恶化,例如:台湾不断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加强对“统战威胁”的抵抗力,以及中共降低在台湾附近进行军事活动的规模及频率。
由于赖总统在演说中提及,台美关税谈判经前一轮实体磋商之后,过程顺利,政府也会争取最好的谈判结果。他还引用圣经箴言的“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来形容台美之间难免有磨擦,但终究能够磨合。
葛来仪表示,台湾跟美国进行关税谈判所面临的挑战,跟其他国家遇到的情况类似,谈判内容涵盖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她认为,台美双方都带着诚意在协商,致力达成互利结果。
葛天豪表示,相较于其他贸易伙伴,台湾具备了一些优势,例如:身为资通讯、人工智能(AI)方面的关键伙伴,这些均是美国希望快速发展的领域。但台湾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协助,华府可能会利用这点,要求台湾做出更多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