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民谣云:“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转世的故事代代相传。
很多人记得,《封神演义》中记载,比干拥有“七窍玲珑心”。而古代传说,人间有一种罕见而珍贵的天赋被称为"九窍玲珑心"。相传此乃天地间最为稀有的智慧之源,九窍源自古代中医,人体有“九窍”,两眼、两耳、两鼻孔、一个口、前阴、后阴),九窍是人与外界沟通的通道,象征着感知、交流与生命活力。"玲珑"则形容其通透灵巧。
道家古籍曰,九窍玲珑心者,天地精华所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其人思虑过人,聪慧绝顶,洞察天机,明晓世事,六韬三略皆可一目了然。一览即通,过目不忘,可谓天授之才也。"此等天赋非人力可求,乃天意所钟,命格所定。"九窍玲珑心"者往往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出现,辅佐明君,安定天下。而这样的人往往因难以善终,需要经历多次轮回才能完成自身道果。
姜子牙便是这样一位拥有特殊使命的灵魂。
道者初心 封神奠基 姜子牙传奇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其一生可谓传奇。年近七十,钓渭水而遇文王,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主持封神大业,威名远播。作为昆仑山道门弟子,姜尚本欲完成封神大业后归隐修道,成就道果。然而,元始天尊观其根骨不足,告知其需经过多次转世修行方能成就大罗金仙之位。故安排其转世重修。因姜尚忠心耿耿,为道门立下赫赫功绩,元始天尊特意下令地府,姜尚转世须得九窍玲珑心方能投胎,以保其智慧不减。
比如说姜子牙执掌兵权时创下"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善用奇谋与战术,将计就计,以智取胜。此等天赋五百年难得一现。这些智慧与谋略的种子,将在他的后世转生中不断发芽、茁壮。
姜子牙临终前有言:"吾心有憾,未竟全功。他日若有机缘,当再世为人,完成夙愿。"此言埋下伏笔,预示着未来转世的使命。
姜子牙死后在地府耐心等候,直至春秋战国之际才获得转世机会。
智谋巅峰 孙膑遭逢磨难
孙膑(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待春秋末战国初年,九窍玲珑心再现人间!姜尚转世为齐国人孙膑。这一世的他聪明绝顶,与前世相比,智谋更胜一筹,却也因此埋下祸根。
孙膑拜在鬼谷子门下,与庞涓同为师兄弟。鬼谷子早已看出孙膑不凡,再掐指一算,知其前世乃是封神功臣姜尚,故对他格外关爱。孙膑天资聪颖,兵法造诣极高,创下《孙膑兵法》,被后世奉为兵家经典。
不料前世智谋太盛,今生反遭嫉恨。其师兄庞涓因忌妒心重,设计诬陷孙膑盗取兵法,致使孙膑遭受"膑刑",双腿残废,从此只能乘坐轮椅行动。这成为孙膑魂魄中难以磨灭的创伤,影响到其后世转生。
孙膑虽身体受损,智谋却愈发精进。他辅佐齐将田忌,以弱胜强,多次大败庞涓所率领的魏军。"围魏救赵"的战略,成为千古传颂的兵法典范。这一战略思想与姜子牙当年运筹帷幄、以少胜多的军事才能一脉相承。
孙膑晚年修成正果,终得道成仙,然而双腿残疾已成定局。即便是成仙之后,也无法恢复如初。孙膑心有不甘:"吾今成仙尚不能复原形体,此身难圆满矣。愿再入轮回,求得完整之躯。"故而选择冰解转世,期待下一次轮回能够拥有健全之体。
鞠躬尽瘁 诸葛亮再承使命
诸葛亮为完成"兴复汉室"的夙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图片来源:Winnie Wang/看中国)
果然五百年后,九窍玲珑心再现人间。姜尚魂魄转世为汉末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一世的他集前两世智慧于一身,文有姜尚治国之才,武有孙膑练兵之道,智谋更甚从前。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隆中,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当他踏出茅庐那一刻,忽有一阵清风拂面,恍惚间似乎看到渭水之畔垂钓的身影,以及战场上运筹帷幄的车辇,一时间前世记忆隐隐浮现。诸葛亮长叹一声:"命乎?命乎?再世为人,仍难避帝王之托。"
因前世孙膑双腿残疾,只能乘坐轮椅,所以这一世的诸葛亮虽然身体健全,但《三国演义》中描写,两军对阵,“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诸葛亮坐在车中,“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这实为前世习惯的潜意识延续,诸葛亮出行有常坐"四轮车"的习惯,这便是前世记忆的无意识流露。
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蜀汉,并在刘备死后承担起兴复汉室的重任。他北伐曹魏,为完成"兴复汉室"的夙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六出祁山"的坚韧精神,正是姜子牙挂帅伐纣时的不屈意志再现。
然而天命难违,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心愿。临终前,他望着北方,低语道:"吾前世未竟之业,今生仍未能完成。若有来世,当再为国效力,完成未竟之事。"这一誓言,为下一次转世埋下伏笔。
有一个关键处为:诸葛亮在世时火烧藤甲军,伤了阴德,又因刘禅之累,未能完成统一大业,道业未成,再度落入轮回。
辅明立国 刘伯温道破天机
忽必烈的“诸葛亮” 元初盖世奇才刘秉忠(图片来源:合成图 看中国)
这次兜兜转转经历了两个五百年,姜尚魂魄转世为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刘伯温相貌清奇,额头宽广,眉宇间隐约可见与诸葛亮的几分相似。他自幼聪颖异常,学识渊博,尤精通天文地理、兵法韬略。
朱元璋起义时,刘伯温前去投奔,初见之时,朱元璋感叹道:"卿之相貌,恍惚间似曾相识?"刘伯温微微一笑:"陛下若觉相识,或许前世曾有缘分。"此言暗示二人或许在前世也曾有君臣之缘。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天下,设计建都南京,制定明朝典章制度。其韬略之精湛,治国之才能,皆是前三世积累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其军事才能,将姜子牙的谋略、孙膑的兵法和诸葛亮的统筹能力融会贯通,屡立奇功。
刘伯温与姜子牙一样,都辅佐开国之君建立新朝;与孙膑相似,善用奇谋击败强敌;与诸葛亮相通,既是军事家又是治国能臣。他设计的"削藩"策略,帮助朱元璋巩固中央权力,这与诸葛亮治蜀、姜子牙助周武王建立分封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命运的玄机终于在一次偶然中揭晓。一日,刘伯温游历至一座古庙,发现庙中石碑上刻着:"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这一刻,前世记忆如洪水般涌入脑海,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前生今世。
更有传言,刘伯温居住在成都少城时,恰巧住在诸葛亮旧府。府上有一牌匾写着"天下第一人",他心中不服,命人取下,却发现牌匾背后还有一层,上书:"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五百年前吾知汝,五百年后汝知谁?"面对这穿越时空的对话,刘伯温长跪不起,前世记忆彻底觉醒。
传说刘伯温在发现自己前世身份后,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朱元璋不解:"卿正当壮年,何故欲归?"刘伯温叹道:"陛下,臣已历经四世为人,助四朝建立功业。今天下已定,臣愿归隐修道,了结宿命。"朱元璋虽不解其言,但见其去意已决,只得允许。
刘伯温隐退后,在武当山中遇一道士,道士对他说:"你前世为姜尚,助周武王伐纣;转世为孙膑,创立兵法;再世为诸葛亮,匡扶蜀汉;今世为刘伯温,辅佐明君。四世皆为名相,功德圆满,可返回昆仑山修道。"刘伯温听罢,恍然大悟,随道士远去,从此在人世消失,不知所踪。
从姜子牙的军事谋略,到孙膑的兵法精髓,再到诸葛亮的治国韬略,最后到刘伯温的运筹帷幄,超人的智慧在每一世都得到积累和升华。而他们四位又皆忠心耿耿,辅佐明君,鞠躬尽瘁;同时又有超然物外的隐士气质,功成身退的洒脱。四位每一世都肩负着扶持新政权、建立新秩序的使命,直到刘伯温这一世功德圆满,所有的记忆复苏,才得以脱离轮回。
从姜子牙的未竟道果,到孙膑的身残志坚,再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后到刘伯温的功成身退,最终回归修道之路——有道是:
渭水垂钓遇明君,兵法韬略胜群雄;
膑足未阻智谋展,羽扇纶巾定蜀中;
明初再世辅新朝,四朝元老道乃成;
九窍玲珑心不灭,轮回转世为苍生。
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虽为不同时代之人,却是同一灵魂的延续。可见,智慧不灭,使命不止,即使历经千年,信念与追求仍会指引灵魂不断转世,完成未竟的事业,而当生命的道缘逐渐成熟后,个体遂走上修炼之路。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