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四通桥到成都高架桥(图)

——在高压中萌芽的宪政理想与中共“制度自信”的崩塌

作者:田茂 发表:2025-04-25 02: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成都
四川成都高架桥的抗议标语 (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X 推特)

【看中国2025年4月25日讯】2025年4月15日,成都茶店子高架桥上三幅标语赫然展开:“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民族复兴”、“人民不需要一个权力不受制约的政党”、“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这些直指专制体制核心的字句,仿佛一记惊雷,划破中国公共空间中久违的沉寂。它们迅速被封锁删除,传播者遭到拘捕,但这些横幅所承载的政治诉求却未随风而逝,反而透过社交网络与口耳相传,在人们心中激起更强烈的自由意识。

这幕激烈却短暂的政治表达,勾起人们对三年前另一场孤勇抗议的记忆。2022年10月13日,北京四通桥上,彭立发(网名“彭载舟”)举起“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的标语,公开质疑一党专政,呼吁民主体制改革。在那个高度封控、动辄封城的年代,他的声音点燃了全国范围内的“白纸运动”,唤醒了压抑已久的社会情绪。

一、民主宪政的理念正在破土而出

无论是彭立发的横幅,还是成都三条标语,这些来自体制缝隙中的声音,都展现出公民社会在压制下的坚韧与理性。四通桥事件起初以“不要封控”为切口,从生活困境出发,最终直指政治本质;而成都横幅则毫不掩饰地触及政权合法性问题,标志着民间抗议语言的成熟与升级。

成都抗议发生之日,正值胡耀邦逝世纪念日。作为中共改革派象征,胡耀邦在民间拥有极高声望。他的忌日被选作表达政治诉求的时机,显示出抗议者对历史脉络的深刻把握。这不仅是一种反抗,更是一种有历史意识、系统性地对专制制度发起挑战的姿态。

这些事件虽然在国内平台迅速被屏蔽,却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得以传播。X平台上的诸多账号,成为国内异议声音传出的窗口。一些看似被淹没的声音,正在全球华人社区中激发共鸣。正如《德国之声》曾评价四通桥事件:“极权制度下的孤胆英雄,其力量不可小觑。”这正是一个被压制却不灭的觉醒过程。

二、“制度自信”的悖论与恐惧

中国政府口口声声宣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似乎已找到了优于西方民主的“中国特色”路径。然而,面对四通桥和成都横幅的出现,政府的第一反应却不是辩论、倾听或修正,而是删帖、抓人、噤声,甚至连“高架桥”这几个字也成了敏感词。

这恰恰暴露了“制度自信”的虚伪与恐惧。一个真正有自信的政权,应能容忍乃至吸收社会批评与不同声音,进而优化治理结构;而非视一张横幅、一个声音为“颠覆国家政权”的威胁。彭立发所说的“不要领袖要选票”,成都的标语呼唤的“民主才是方向”,正是现代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透明、制衡、公民参与。

更让当局坐立不安的是这些事件引发的“连锁效应”。四通桥之后爆发了“白纸运动”;成都高架桥的表达,则呈现出更具组织感和理论深度的反抗面貌。当局深知,在高压体制下,一次抗议可能引发千层浪,因此选择在第一时间“清零”信息源。然而,暴力封口与维稳策略非但未能阻止问题的蔓延,反而愈发激化社会的分裂与不满。

三、“防火长城”内的禁果效应与自由渴望

中国的信息审查制度堪称世界最严,被称为“防火长城”的网络封锁系统几乎可以实时屏蔽敏感词、删除帖子、封禁账号。然而,正是这种铁腕式的信息控制,激发了公众更强烈的求知欲与反抗意识。

“六四”、“四通桥”、“成都高架桥”这些词语一旦被封禁,便在网络上变成“禁果”。被禁止的消息反而成为最值得追寻的真相。不少人通过翻墙工具、加密社交软件,绕过审查阅读外媒报道。这种地下的信息流动,让“制度外”的认知不断扩大。尤其在年轻一代中,这种探索变成了一种对抗压迫的日常行为。

更关键的是,审查制度不仅禁言,更试图塑造一种“无言即安全”的表象社会——让人们不再思考、不再发问。然而,白纸运动所展示的“无声抗议”,成都高架桥的“横幅突袭”,表明人们并未沉默,而是在寻找可以发声的缝隙。

海外华人媒体和民运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禁锢中信息得以流通的关键通道。四通桥横幅的照片、成都事件的视频、彭立发的诉求、横幅背后的文字,正在超越国界,汇聚成一个跨国的中国民主记忆库。这正是“言论自由”的种子,在封锁的缝隙中破土而出。

四、结语:横幅之下,是正在醒来的中国

从北京四通桥到成都高架桥,一幅幅横幅下,不只是抗议者个人的孤胆与血性,更是整个社会深层渴望制度转型与民主改革的呐喊。它们虽然被迅速掩埋,却如夜色中燃起的微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方向。

中国政权越是强化“制度自信”的言辞,越难掩其对自由话语的深度恐惧。而每一次试图清除“异见”的操作,反而都在播撒着觉醒的种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一个连横幅都无法容忍的体制,必然也无法容纳他们的尊严、权利与未来。

民主的路或许漫长,但它的每一步,往往正是在压制中孕育。四通桥是起点,成都不是终点。未来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高架桥,都可能成为人民发出声音的场所。而这些微光,总有一天,会聚成一道无法掩盖的曙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