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5年4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香港立法会昨天(22日)出版的《数据透视》显示, 香港在创新方面的全球排名,已由2020年的第11位跌至去年的第18位,相关原因包括知识与技术产出的表现较为薄弱、本港研究人才严重短缺等。
根据光传媒报导,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5所百强大学的城市,港府也有意将香港发展成国际教育枢纽。不过,最新一期《数据透视》披露,香港在创新方面的全球排名,从2020年的第11位下跌至2024年的第18位,4年间下跌7位。其中一项主因,是香港的研究人才严重短缺。数据显示,去年香港每百万人口中仅有4809名研究人员,远远不及新加坡的7488名及韩国的9467名。
实际上,研究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就业前景并不明朗。在2022至2023学年,由教资会资助的8所大学中,仅有63%研究生在毕业后的半年内找到全职工作,显然低于学士学位毕业生71.8%的比例。此外,研究生想寻找跟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可谓是难上加难,尤其是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等STEM领域的相关学科。
同样在2022至2023学年,有59.8%研究生修毕跟“工程与科技”及“理科”的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却仅有11.6%毕业生成功取得跟学科直接相关的工作。分析认为,很大程度关乎香港工商机构的研发投资增长放缓。
研究生在相关产业求职难,想在学术界发展同样不容易。根据过去十多年的数据,教资会资助大学的整体教职员人数大幅度增加了43.6%,但研究生往往入职的初级教学职位仅仅增长了10.1%,反倒是高级教学人员数目大幅增加了40.7%。此数字反映香港的大学更倾向招聘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及科研成果的教学人员,以进一步提升研究质素。
由于国际教职员比例是全球大学排名的关键指标,因此香港的大学在招聘初级教员时,比较偏好非本地研究生,导致变相减少了香港研究生的学术工作机会。
根据统计显示,香港研究生数目在16年间大幅减少了38.2%,2024至2025学年的仅有1384人。以研究生总额比例计,香港研究生从2009至2010学年的35.4%明显下降至2024至2025学年的12.9%。如果单看2024至2025学年,来自中国的研究生高达80.1%。
虽然香港研究生找工作难,但文章却指出,如果中国研究生毕业后留港工作的话,将有助于壮大香港的人才库。港府也将要在2025至2026年度推出总值30亿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盼借此招揽研究人才。
其实,港府已于2022年底放宽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规定,并扩大其适用范围,并将本港大学的大湾区校园毕业生涵盖在内。
自规定放宽后,非本地毕业生反应积极,光是2023年的获批宗数按年急增了151.1%。倘若按照学历分析,此次增长主要来自于硕士学位持有人,占总增幅了88.3%,其次是博士毕业生7.9%,学士学位持有人则占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