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捕捉到每一场雨的灵动与美好。(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文化有一种特点,就是文人对自然万物有着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比如,每逢春夏来临的雨季,历代诗词大家都会细细地去品味雨的灵动与美好。每一场雨在他们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被赋予了不同的诗意名称。细密如丝的春雨被称为“轻丝”,形象地描绘了雨丝如同轻盈的丝线飘落人间。而急骤而下的大雨则被称为“银竹”,仿佛无数银色的竹箭从天而降,生动展现了雨势的磅礴。
这些美丽的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雨的细腻感知,也反映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赋予雨以不同的名称,古人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使得每一场雨都承载着独特的诗意和文化内涵,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01.“跳珠”
喻指溅起来的水珠或雨点。
“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
——唐钱起《苏端林亭对酒喜雨》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宋苏轼《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02.“廉纤”
细小,细微,多用以代微雨。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唐韩愈《晚雨》
“泉声分寂历,草色借廉纤。”
——宋叶梦得《为山亭晚卧》
“澄空晌午,廉纤数点,又疑虚度。”
——宋李曾伯《水龙吟》
03.“霡霂”
“小雨谓之霡霂。”
——《尔雅.释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信南山》
“霡霂微雨散,葳蕤蕙草密。”
——南朝谢朓《闲坐》
“霡霂时雨霁,清和孟夏肇。”
——隋江总《游摄山栖霞寺诗》
04.“宝露”
“山吐石青,野降宝露。”
——南朝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
“干吕青云垂宝露,结邻恰挂初弦。”
——宋洪适《临江仙》
“暖萧不到茱萸帐,宝露空薄五云碗。”
——明宋濂《皇仙引》
05.“清露”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唐白居易《小池》
“歌缥缈,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宋陆游《鹧鸪天》
06.“瑞露”
“东京飞其瑞露,北陆霣其祥星。”
——南朝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
“瑞露纵横滴,祥风左右吹。”
——唐郑畋《麦穗两歧》
07.潏露
“灵芝潏露,月萃郊园。”
——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
“潏露卿云,朝团晓映。”
——南朝徐陵《陈王九锡文》
08.“雨足”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唐孟浩然《大禹寺义公禅》
“西北云肤起,东南雨足来。”
——唐李峤《雨》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黄庭坚《清明》
09.“淋潦”
“西风八月淋潦尽,稻穗崿比无蝗蟊。”
——明 刘基《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
“至丁未日夜三鼓,有风徐来,淋潦顿收。”
——明刘基《祀方丘颂》
10.“滂澍”
“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魏书.王肃传》
“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
如期诚无感,便宜滂澍。
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
——南朝王琰《冥祥记》
11.“滂沱”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诗.小雅.渐渐之石》
“何况连宵旦,滂沱泻惊瀑。”
——清唐孙华《大雨行海淀道中》
12.“霶霈”
“隐隐大雷,霶霈为雨。”
——汉焦赣《易林.巽之离》
“持杯桊而承澍雨,自满而止,又安能测其霶霈之所至哉!”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启》
“幽天赫赫势霶霈,雷公振铎驱山碎。”
——清曹寅《望雨谣》
13.“水潦”
“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
——《魏书.崔浩传》
“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唐高适《苦雨寄四房昆季》
14.“银索”
指雨,以其似银色的绳索从空而降。
“玉竿银索倾瓶盆,谊威怒力凌乾坤。”
——宋文同《季百般已亥大雨》
“霆裂大瑶瓮,电萦湿银索。”
——宋杨万里《望雨》
15.“银竹”
“银白色的竹子,常喻大雨。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唐李白《宿虾湖》
“电驱霹雳掣金蛇,檐溜奔腾泻银竹。”
——宋仇远《州厅设醮即事》
“瓦沟淙淙万银竹,变化只在须臾间。”
——宋陆游《七月十七日大雨极凉》
“金蛇照夜三千尺,银竹倾云百万条。”
——宋姜特立《大雷雨》
“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 (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16.“沃霖”
“赤地有焦土,烈野无沃霖。
涸潭深幽幽,枯岳高岑岑。”
——宋梅尧臣《次韵和马都官苦热》
17.“淫霖”
“淫霖更值七八月,凉冷不待秋冬交。”
——宋赵蕃《连雨即事》
“兹晨气候佳,淫霖始云歇。”
——明张羽《初晴登望》
“初夏苦淫霖,百川涨皆满。”
——清唐孙华《秋日酷暑焦旱偶成》
18.“霪霖”
“霪霖翳日月,穷巷变沟坑。”
——唐 林宽《苦雨》
“鸿雁何时到,霪霖未肯晴。”
——宋李洪《九日效少陵体》
“好雨不期至,霪霖愁过时。”
——清曹寅《和耦长西堂坐雨》
19.“甘霖”
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昨日旸乌赤似金,朝来忽化作甘霖。”
——宋刘克庄《喜雨口号九首呈潘侯》
“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
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元关汉卿《窦娥冤》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元冯子振《鹦鹉曲》
20.“嘉澍”
好雨,及时雨。
“顺帝阳嘉元年立为皇后,
是时自冬至春不雨,立后之日,嘉澍沾渥。”
——《东观汉记.顺烈梁后传》
“时雨所以澍生万物。”
——李贤注引《说文》
“霈然得嘉澍,荷天如免谴。”
——宋余靖《夏日江行》
21.“嘉泽”
及时雨。
“人心上感,天降嘉泽。”
——唐李华《润州丹阳县复练塘颂序》
“乐岁饶嘉泽,荒山遍有秋。”
——宋刘宰《云边偶成》
22.“甘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老子》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宋梅尧臣《和永叔桐花》
23.“膏泽”
雨,雨水。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三国曹植《赠徐干》
“甘雨膏泽,嘉生所以繁荣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唐韦应物《观田家》
24.“灵泽”
滋润万物的雨。
“思灵泽兮一膏沐,
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
——汉王逸《九思.悯上》
“人间半夜天地白,灵泽一洒万汇周。”
——宋韩维《和圣俞喜雪》
25.“龙润”
“李煜在国时,自作祈雨文曰:尚乖龙润之祥。”
——宋陶谷《清异录.龙润》
26.“霖霪”
指的是久雨。
“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霪。”
——南朝鲍照《山行见孤桐》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27.“霈泽”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唐杜甫《大雨》
“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
——宋苏轼《祭常山神文》
“皇天悯老农,霈泽满前溪。”
——清孙枝蔚《插秧》
28.“玄液”
“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
——唐柳宗元《种术》
“雕光发炯成禹壁,海王川后轮玄液。”
——宋宋无《古砚歌》
29.“奇水”
谓无云而降之雨。
雨无云而降,非龙而作,号为奇水。
——宋陶谷《清异录.奇水》
30.“偷霖”
特指夜雨。
“早禾怕白撞,番禾怕偷霖。”
——中国农谚
最后,分享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忧伤之雨》中的一段文字,也是散文名篇中的精华,希望给雨季中的您带去美好与安慰。
“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这样许愿时,感觉雨和泪都清明了起来。这样许愿时,使我知道,娑婆世界的雨也是菩萨悲心的感召。”
责任编辑:舒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