暱稱:
*
已有
54
條評論,共
0
人參與
(看不見請點擊“驗證碼”刷新)
請輸入上面看到的數字: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限350字。
排序
先發表在前
後發表在前
最多頂在前
最多討論在前
每頁5個討論串
每頁10個討論串
每頁15個討論串
看全部
分頁:
看中國網友
1樓
孔子講的是做人的境界,而非修煉的境界。
2021年09月28日 09:26
2
頂
回覆
舉報
3767453
984845
00/
2
1632792407812
2
看中國網友
1-1樓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出紅塵,而入紅塵。神仙,佛是在紅塵外修煉的嗎?漫漫人生本就是修煉。
2021年09月29日 08:49
4
頂
回覆
舉報
3767870
984845
00.00/
4
1632876586249
看中國網友
2樓
孔子始終未能把他如此重視的禮講清楚,它到底是什麼,以及它為什麼那麼重要。他沒完沒了地推崇遠古的禮,說明他當代的禮已經不值得借鑒,可是我們今天連他那時候的禮是什麼都不知道。樂更是早已失傳。從曾侯乙編鐘我們可以知道,春秋時的樂是高度發達及其深奧的。然而經歷了兩千年的改朝換代毀滅殺戮,那些宮廷樂早已失傳。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孔子的理論,他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換句話說樂是帝王將相的特權,老百姓根本不可以搞高端的樂,有錢也不行,否則滿門抄斬株連九族。所以樂才會失傳。孔子和儒學的確很好,但僅供參考借鑒,絕不可當作教條,更不能奉為神明。
2021年09月28日 14:50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555
984845
01/
1
1632811809688
6
看中國網友
2-1樓
禮樂是什麽,多去讀幾遍《論語》,您自能有所領悟。至若「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八佾」是天子禮樂,季氏不過是家臣,僭越天子禮樂,非但有不臣之心,而且是慾壑難填。爲臣爲子者具存非分之想,貪婪權力,崇尚暴力,以至於德不配位,卻都想「大一統」,天下蒼生將會如何?「春秋無義戰」。「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各安其分,等級森嚴,雖不合於當今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但在當時卻是「安邦,定國,平天下」的基礎。
2021年09月29日 09:03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875
984845
01.00/
1
1632877408290
看中國網友
2-2樓
三家分晉,以至於春秋後的戰國,都是始於僭越。「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正是對於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的時代感嘆。
另外,儒學,儒家當然可以僅做參考,但上升爲儒教,必然是教條,神明。倘若您反對進一步純粹,禁止教條化,神明化,則成為反對宗教自由,涉嫌侵犯民眾權力,即便當今時代同樣不允許。
2021年09月29日 10:29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904
984845
01.01/
1
1632882570341
看中國網友
2-3樓
禮樂是行為規範,民主法治同樣是行為規範,時代不同,作用並無不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聯繫時政,黃俄匪酋習賊近平威脅台海,以專制獨裁進犯民主法治,以奴役壓迫進犯自由平等,如此「大一統」只是再多兩千三百萬中國人被黃俄共匪奴役壓迫,對於中國人只是增加苦難,無論古今絕非合於規範。
2021年09月29日 10:39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908
984845
01.02/
1
1632883148788
看中國網友
2-4樓
古人結婚是需三書六禮,倘若沒有了禮樂過程,即便男女兩情相悅,私定終身,也是「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更有甚者,強搶民女,成王老虎搶親,欺男霸女已然不是婚姻。今人結婚需要約會,戀愛,登記……倘若沒有了這些過程,即便居住在一起,也只是同居,而非婚姻。更有甚者,欺騙,脅迫,買賣人口,則是暴力犯罪,絕非婚姻。古今行為規範不同,但如何使得民眾更好生活,作用並無不同。
2021年09月29日 10:57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920
984845
01.03/
1
1632884223684
看中國網友
2-5樓
符合春秋時代的禮樂,合於彼時的社會行為規範,如同今世行為合法,符合當代社會行為規範。
黃俄共匪以沒有民眾授權的非法偽政權,進犯民眾授權的中華民國合法主權國家,當然不合當今主權在民,民主法治的現代政治準則。黃俄共匪以無神論,唯物論,馬列主義,進犯民族主義的中華文化,當然並不符合中華文化中的「大一統」。
2021年09月29日 11:06
2
頂
回覆
舉報
3767933
984845
01.04/
2
1632884779675
看中國網友
3樓
我是普通人。我不是聖人。我也做不了聖人。做個普通人挺好的。不要用聖人的標準衡量我。
2021年09月28日 18:41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620
984845
02/
1
1632825663784
2
看中國網友
3-1樓
彼人也,我亦人也。以聖人之則自律,是以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超凡入聖,以為聖賢。望乎上,則得以中;望乎中,則得以下。以市井之標自律,您將成為什麽呢?除了您自己,任何人也無權以聖人的準則要求您。倘若您自甘墮落,就是自棄了。
2021年09月29日 08:46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869
984845
02.00/
1
1632876416608
看中國網友
6樓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裡仁》
問題來了:既然「吾道一以貫之」(是一),為何是「忠恕而已」(是二)?
感興趣的朋友請解釋,不才九點再給出自己的回答。
2021年09月29日 08:26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855
984845
05/
1
1632875209130
1
看中國網友
7樓
「仁愛」在是兩個詞,甚至在古文中不存在連用。「仁者人也」,「人而不仁,於禮何?人而不仁,於樂何?」仁是儒家核心內容。「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愛是什麽呢?是珍惜,是吝惜,是不忍放棄。故而只是仁而已,跟愛毫無關係。
2021年09月29日 08:34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858
984845
06/
1
1632875655190
39
有意思
7-1樓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仁者愛人。
仁者愛之理,愛者仁之用。
仁與愛「毫無關係」?要不,您再把書細讀讀?
2021年09月29日 12:54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984
984845
06.00/
1
1632891267541
看中國網友
7-1-1樓
攀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論語,顏淵第十二》
仁,愛人;智,知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使不仁者遠離。這是此段完整邏輯講述。引用就要引用全,不可以摘出。更何況,孔子曰仁,孟子曰義。便於能能讓西方人理解仁,才有了大愛,博愛之說。對於傳統中國人而言,「易」都比「愛」更接近儒家理念。您覺得不才讀書不細,那不才再讀讀就是了,並無關係。
2021年09月29日 14:29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11
984845
06.00.00/
1
1632896983044
看中國網友
7-1-2樓
攀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論語,顏淵第十二》
2021年09月29日 14:31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12
984845
06.00.01/
1
1632897087383
看中國網友
7-1-3樓
仁,愛人;智,知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使不仁者遠離。這是此段完整邏輯講述。引用就要引用全,不可以摘出。更何況,孔子曰仁,孟子曰義。便於能能讓西方人理解仁,才有了大愛,博愛之說。對於傳統中國人而言,「易」都比「愛」更接近儒家理念。您覺得不才讀書不細,那不才再讀讀就是了,並無關係。
2021年09月29日 14:31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13
984845
06.00.02/
1
1632897104640
有意思
7-1-3-1樓
總算承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密不可分而非毫無關係,有進步。
2021年09月29日 16:27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77
984845
06.00.02.00/
1
1632904062565
看中國網友
7-1-4樓
攀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2021年09月29日 14:32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16
984845
06.00.03/
1
1632897160911
看中國網友
7-1-5樓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聖經》讀多了,都讀串了,是吧?細緻到分不清是在讀《論語》,還是在讀《聖經》了,是吧?己之渾渾,而慾使人昭昭,您卻是很有意思。^_^
2021年09月29日 14:40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18
984845
06.00.04/
1
1632897629082
看中國網友
7-1-7樓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愛人是愛天下蒼生,是愛加害者嗎?「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五39)。
韓裔學生槍殺同學,造成學校血案,美國民眾受基督教熏陶,連開槍行凶的加害者在內也算進被害人,但在中國,以及深受中華儒家文化影像的韓國,是這樣計算的嗎?能這樣計算嗎?
2021年09月29日 14:59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27
984845
06.00.06/
1
1632898744602
有意思
7-1-7-1樓
猶大出賣耶穌,賺了血銀,下地獄去了。
2021年09月29日 16:25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76
984845
06.00.06.00/
1
1632903922817
看中國網友
7-1-7-1-1樓
引用《聖經》是為了講述愛,大愛,博愛的由來,闡明儒家並不著重於愛,您在表述什麽呢?上面一個不才懶得跟了,一併就此發出——「朝聞道,夕死可矣。」,對於「生死無大事」的中國人而言,道,道義,仁義……重要性勝於肉體生命存在。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盡心上》。對於肉體生命尚且不加吝惜,「愛」什麽呢?至於近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以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2021年09月29日 16:56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093
984845
06.00.06.00.00/
1
1632905819802
有意思
7-1-7-1-1-1樓
耶穌明知要被釘死,還是義無反顧的為人背了十字架,唉,對肉體生命的不加吝惜,實在莫過於此啊?
2021年09月29日 18:16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131
984845
06.00.06.00.00.00/
1
1632910608607
有意思
7-1-7-1-1-2樓
美國人紀念恐怖獨狼,就是反映基督教的偉大?
那,把那個大魔頭至今挂城門樓子上紀念,是不是更說明馬教的偉大?呵呵。
2021年09月29日 18:19
2
頂
回覆
舉報
3768132
984845
06.00.06.00.00.01/
2
1632910749623
有意思
7-1-7-1-1-3樓
董仲舒(春秋繁露 仁義法)中說:「仁之為言人也。…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
瞧瞧,需廣被(廣施之意)其愛,才是仁的精義所在哦,廣被之愛,不是大愛、博愛,又是什麼?
2021年09月29日 18:30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133
984845
06.00.06.00.00.02/
1
1632911428649
有意思
7-1-7-1-1-4樓
不管教徒們想表達什麼,想怎樣表達,人做了什麼事,就要去承擔相應的因果,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宗教也絕不能否認這個。
所以呢,與其縱容惡人任意行惡,不如把惡人變作善人。變不成善人,那,他干到了什麼分上,就要擔什麼報應。不把握這個,把什麼恐怖獨狼再紀念來紀念去,也不會有意義,不念人惡固然是美德,不分是非就真要不得。
2021年09月29日 18:40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135
984845
06.00.06.00.00.03/
1
1632912040567
看中國網友
7-1-7-1-1-4-1樓
看到了。如果是講基督教,講《聖經》,您過聖誕節再講;如果是講因果報應,講佛法,您過中元節再講;如果是要掛著聖人相,講儒教,講《論語》,麻煩您,儒學,儒家,儒教並不重視「愛」,古文中也無「仁愛」稱謂。加個引號是指「愛」的本意:愛惜,憐惜,不忍放棄。
2021年09月30日 08:53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343
984845
06.00.06.00.00.03.00/
1
1632963219004
看中國網友
7-1-7-1-1-4-2樓
做魯菜就要是魯菜,做川菜就要是川菜,一板一眼,毫不馬虎。倘若上佛跳牆,居然搭配餐刀叉杓,份食盤碟,這是西餐,還是中餐呢?炸醬麵不是雜醬麵,八寶飯不是雜彙飯,儒學經典不是混同斑駁,自以為是的胡說八道,辱及先聖,侮人眼目。
獸莫不愛其毛,鳥莫不惜其羽。身為中國人,不才沒有心思跟您抬槓。
2021年09月30日 09:00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346
984845
06.00.06.00.00.03.01/
1
1632963619412
有意思
7-1-7-1-1-4-2-1樓
法門各異,基理類同。崇善、重德、修忍、愛人,這個是不會有大差的(各自的側重與表述不同是正常,層次不同另有升華這不細論)。
你以西教裡才有博愛來證明儒家有仁無愛,這不是亂講麼?「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廣被之愛,不是博愛是什麼?
您愛吃魯菜了,總不能不許川菜師傅們用蔥吧?
2021年09月30日 10:48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378
984845
06.00.06.00.00.03.01.00/
1
1632970095554
有意思
7-1-7-1-1-4-2-2樓
另外,不要把分食制當成西餐的絕對特徵啊。中國的分餐制是直到元後才被聚餐共食全面取代,唐宋之前正式宴會,是以分餐制為主的!唐宋之時,胡式傢俱逐漸推廣,社會經濟、交流的發展令市井文化發達,才逐漸有了聚餐制的演變。
2021年09月30日 11:02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380
984845
06.00.06.00.00.03.01.01/
1
1632970976928
看中國網友
7-1-7-1-1-4-2-2-1樓
既然主帖在講的是儒教,不是基督教,那麽只能是「仁」,而非「愛」,更無斑駁混雜的「仁愛」。您要對不才說什麽?怎麽做您的私房菜,是您這位大廚的決定,但倘若掛出魯菜招牌,就得按照魯菜菜譜做,改一下尚且不正宗,中餐西做,還好意思掛魯菜,這與掛羊頭賣狗肉的欺騙,毫無區別。
學識淺薄,不知道,是無知;混淆概念,死抬槓,已然不是無知,而是無恥了。
2021年09月30日 12:49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14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
1
1632977342689
有意思
7-1-7-1-1-4-2-2-1-1樓
仁者愛之理,愛者仁之用。
把愛跟仁愣要分開講,甚至硬說仁跟愛毫無關係,您覺得這麼講合適?儒家文化,仁者愛人,仁,就是愛人,您的講法,是胡說。
好像基督教對愛大談特談,儒家文化就講不得愛了?
2021年09月30日 12:56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18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
1
1632977767693
看中國網友
7-1-7-1-1-4-2-2-1-1-1樓
您吃陳皮鴨,是吃陳皮嗎?您吃紅燒肉,是吃醬油嗎?您吃孜然羊肉,是吃孜然嗎?……既然都不是,那講儒學只是孔仁孟義,連朱子理學都排不上,「愛」什麽呢?
別抬槓。不才雖非專業,但學習,思考很有年頭了。
2021年09月30日 13:03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21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
1
1632978211143
有意思
7-1-7-1-1-4-2-2-1-1-1-1樓
「仁者愛之理,愛者仁之用」都敢不面對,還思考啥?
思而不學則罔。還什麼陳皮鴨孜然肉?肉食者鄙。呵呵
2021年09月30日 13:23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30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00/
1
1632979387060
看中國網友
7-1-7-1-1-4-2-2-1-1-1-1-1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引全,也就算了,還引錯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連不才舉例論證是在說什麽都不清楚,「鄙」人者孰耶?另外,不才再次持齋,不再吃肉,已然又是很多年了。
2021年09月30日 13:34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34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00.00/
1
1632980095068
有意思
7-1-7-1-1-4-2-2-1-1-1-1-1-1樓
學藝不精,著了急就引錯,慚愧慚愧。
思而不學則怠,是您的典型特徵,前面一句與您沒關係,您顯然不是學而不思則罔,而是思而不學則殆。該學的不好好學,胡思亂想一氣,也就不知怎麼弄出來個「仁跟愛毫無關係」之類令人目瞪口呆的調調。不是胡扯是什麼?
2021年09月30日 13:44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37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00.00.00/
1
1632980695532
有意思
7-1-7-1-1-4-2-2-1-1-1-1-1-2樓
不過,既然您很對原文有研究,那麼,也就提醒提醒您,《論語》裡頭,只有一個「樊遲」,從來沒有什麼「攀遲」,您也小心不要亂引用。呵呵
2021年09月30日 13:48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40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00.00.01/
1
1632980889660
有意思
7-1-7-1-1-4-2-2-1-1-1-1-1-3樓
肉食者鄙,原意應該是說,高居廟堂者,往往見識淺陋,這兒就是開開您的玩笑。
您號稱持齋,一舉飯食之例就是陳皮鴨紅燒肉鴨孜然羊肉,這是口不應心,還是心直口快啊?呵呵。
持齋在於持心,不在表面之定規,嘴不啖鴨,心裏想它,呵呵,騙我?騙法?
2021年09月30日 14:01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46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00.00.02/
1
1632981674175
有意思
7-1-7-1-1-4-2-2-1-1-1-1-1-3-1樓
哦,又多打了個「鴨」字,道歉道歉。原文是「紅燒肉」而不是「紅燒肉鴨」。
2021年09月30日 14:12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49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00.00.02.00/
1
1632982342170
有意思
7-1-7-1-1-4-2-2-1-1-1-1-1-4樓
引錯也就算了,還再三的錯。唉。
2021年09月30日 14:09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48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0.00.00.00.00.03/
1
1632982188734
看中國網友
7-1-7-1-1-4-2-2-2樓
中餐沒有分餐一說,只有歐美民眾旅遊才會出現各自點一盤菜,各吃各的,荒唐滑稽狀態。中國人能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都是合餐,現在能使用公筷取菜確實是衛生進步,但無論主客,對於情感而言卻都是同樣的傷害——同一個盤子裡取菜,非要什麽講衛生,用公筷,嫌我髒,是嗎?
鐘鳴鼎食之家,沒有分餐一說。
2021年09月30日 12:57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19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1/
1
1632977876607
有意思
7-1-7-1-1-4-2-2-2-1樓
好好學學歷史吧。
有好處,可避免人云亦云,可避免想當然。
中國人全面聚餐合食,也不過就幾百年歷史,要不您對本民族的文化,再多瞭解瞭解?
2021年09月30日 13:14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26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1.00/
1
1632978842270
看中國網友
7-1-7-1-1-4-2-2-2-1-1樓
意思已然表達清楚了,您怎麽選擇,是您的事情了,與不才無關。
2021年09月30日 13:25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33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1.00.00/
1
1632979517036
看中國網友
7-1-7-1-1-4-2-2-3樓
席地而坐時代的分食就餐,與今天的分餐制不是相同概念。現今的分餐制是由歐美而來,並非中國人就餐習俗。秦漢時雖然各自就坐,但菜品依舊獨立,分別不同盛器,絕不混同在一個盤子裡。即便主客分坐,獨自一幾,依然是燕飲酒會。今天的分餐制是這樣嗎?自助餐是這樣嗎?即便餐館涼菜可以隨意拼菜,但不才從來只要兩樣,絕不要第三樣,只是避免成了雜燴菜。混雜在一起,成豬食了,還像是菜嗎?
2021年09月30日 13:24
1
頂
回覆
舉報
3768431
984845
06.00.06.00.00.03.01.01.02/
1
1632979442319
看中國網友
8樓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吾道一以貫之」為何是「忠恕而已矣」?前者爲一,後者爲二。
2021年09月29日 08:36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862
984845
07/
1
1632875791710
2
看中國網友
8-1樓
忠恕表裡,仁以貫之。
2021年09月29日 08:38
1
頂
回覆
舉報
3767865
984845
07.00/
1
1632875929341
分頁:
另外,儒學,儒家當然可以僅做參考,但上升爲儒教,必然是教條,神明。倘若您反對進一步純粹,禁止教條化,神明化,則成為反對宗教自由,涉嫌侵犯民眾權力,即便當今時代同樣不允許。
黃俄共匪以沒有民眾授權的非法偽政權,進犯民眾授權的中華民國合法主權國家,當然不合當今主權在民,民主法治的現代政治準則。黃俄共匪以無神論,唯物論,馬列主義,進犯民族主義的中華文化,當然並不符合中華文化中的「大一統」。
問題來了:既然「吾道一以貫之」(是一),為何是「忠恕而已」(是二)?
感興趣的朋友請解釋,不才九點再給出自己的回答。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仁者愛人。
仁者愛之理,愛者仁之用。
仁與愛「毫無關係」?要不,您再把書細讀讀?
仁,愛人;智,知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使不仁者遠離。這是此段完整邏輯講述。引用就要引用全,不可以摘出。更何況,孔子曰仁,孟子曰義。便於能能讓西方人理解仁,才有了大愛,博愛之說。對於傳統中國人而言,「易」都比「愛」更接近儒家理念。您覺得不才讀書不細,那不才再讀讀就是了,並無關係。
《聖經》讀多了,都讀串了,是吧?細緻到分不清是在讀《論語》,還是在讀《聖經》了,是吧?己之渾渾,而慾使人昭昭,您卻是很有意思。^_^
韓裔學生槍殺同學,造成學校血案,美國民眾受基督教熏陶,連開槍行凶的加害者在內也算進被害人,但在中國,以及深受中華儒家文化影像的韓國,是這樣計算的嗎?能這樣計算嗎?
那,把那個大魔頭至今挂城門樓子上紀念,是不是更說明馬教的偉大?呵呵。
瞧瞧,需廣被(廣施之意)其愛,才是仁的精義所在哦,廣被之愛,不是大愛、博愛,又是什麼?
所以呢,與其縱容惡人任意行惡,不如把惡人變作善人。變不成善人,那,他干到了什麼分上,就要擔什麼報應。不把握這個,把什麼恐怖獨狼再紀念來紀念去,也不會有意義,不念人惡固然是美德,不分是非就真要不得。
獸莫不愛其毛,鳥莫不惜其羽。身為中國人,不才沒有心思跟您抬槓。
你以西教裡才有博愛來證明儒家有仁無愛,這不是亂講麼?「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廣被之愛,不是博愛是什麼?
您愛吃魯菜了,總不能不許川菜師傅們用蔥吧?
學識淺薄,不知道,是無知;混淆概念,死抬槓,已然不是無知,而是無恥了。
把愛跟仁愣要分開講,甚至硬說仁跟愛毫無關係,您覺得這麼講合適?儒家文化,仁者愛人,仁,就是愛人,您的講法,是胡說。
好像基督教對愛大談特談,儒家文化就講不得愛了?
別抬槓。不才雖非專業,但學習,思考很有年頭了。
思而不學則罔。還什麼陳皮鴨孜然肉?肉食者鄙。呵呵
思而不學則怠,是您的典型特徵,前面一句與您沒關係,您顯然不是學而不思則罔,而是思而不學則殆。該學的不好好學,胡思亂想一氣,也就不知怎麼弄出來個「仁跟愛毫無關係」之類令人目瞪口呆的調調。不是胡扯是什麼?
您號稱持齋,一舉飯食之例就是陳皮鴨紅燒肉鴨孜然羊肉,這是口不應心,還是心直口快啊?呵呵。
持齋在於持心,不在表面之定規,嘴不啖鴨,心裏想它,呵呵,騙我?騙法?
鐘鳴鼎食之家,沒有分餐一說。
有好處,可避免人云亦云,可避免想當然。
中國人全面聚餐合食,也不過就幾百年歷史,要不您對本民族的文化,再多瞭解瞭解?
「吾道一以貫之」為何是「忠恕而已矣」?前者爲一,後者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