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農民工(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綜合報導)往年,農民工返鄉高峰至少要到臘月二十以後;今年卻從9月就已開始,11月中旬已呈井噴之勢。廣州白雲火車站、深圳北站、東莞汽車總站,隨處可見拖著蛇皮袋、紙箱、破舊行李箱的農民工,眼神麻木,沉默不語。他們不是回家過年,而是「被過年」——城市裡沒活干了、,工廠關了,工地停了,訂單沒了,連最低廉的螺絲釘崗位都保不住,只能提前「滾」回老家。
「堅決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11月1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在雲南楚雄召開的「全國鄉村工匠培育及脫貧人口務工就業工作會議」上,副部長姜文勝親口喊出。這句話迅速在網路上炸開,因為它等於官方親口承認:2025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已大到讓北京坐立不安。然而,更可怕的其帶來的連鎖反應。
城市活不下去了:工廠提前關門 訂單斷崖式下跌
「今年廠子10月底就發通知,說12月的訂單全沒了,提前放假。」在東莞打工22年的河南籍農民工老王說,「廠裡原來三條生產線,現在只剩半條,工資從最高的5500跌到3000出頭,連房租水電都交不起。」
類似的故事在全國重複上演。珠三角、長三角大量勞動密集型工廠因歐美訂單銳減、關稅壁壘加劇、外資撤離,提前進入「冬眠」。國家統計局10月數據雖被美化,但仍擋不住真相:出口同比下滑1.1%,對美出口暴跌25%,製造業PMI跌至49,已連續數月處於萎縮區間。更殘酷的是,PPI已連續37個月負增長,通縮已成事實。
與此同時,曾經被吹上天的「雙11」購物節,今年創下近十年最高退貨率:女裝退貨率80-90%,男裝接近50%。商家在血虧,消費者卻仍在「薅羊毛」——因為大家手里根本沒錢。城市街頭冷清到嚇人,曾經人潮洶湧的上海南京路、廣州北京路,如今只有節假日才短暫恢復一點人氣,平日裡連奶茶店都門可羅雀。
回鄉更回不去:土地沒了 種地賠錢 養老金200元
城市把人吐出來,農村卻接不住。
45歲的安徽農民工張偉今年6月被裁員,帶著3000元遣散費回到老家。站在村口,他傻眼了:當年為了孩子進城讀書,全家把農村戶口遷成了城鎮戶口,承包地早被流轉給種糧大戶,現在想回去種地,只能花800-1000元/畝高價租回來。
「種子、化肥、農藥、收割機,一畝地成本1000多,賣糧才600-700,純賠!」張偉苦笑,「以前在城裡一個月四五千,現在一年到頭掙不到四千,還得倒貼。」
更可怕的是養老。農村養老金全國平均每月僅200元出頭,很多偏遠地區只有130-150元。城裡斷斷續續交了十幾年社保的農民工,退休後每月能拿一千多已算「高配」,絕大多數人到60歲後將徹底成為「三無人員」:無地、無保、無收入。
北京驚慌失措 村幹部奉命「堵人」
返鄉潮來得太猛、太早,北京徹底慌了。
11月中旬起,河南、安徽、四川、貴州、湖南等地村委、街道辦密集發出通知,要求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必須提前向村長、村幹部報備,甚至要開具「在崗證明」。官方文件用詞荒誕而冰冷:要「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穩定脫貧人口務工收入」「堅決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
「脫貧人口」四個字尤其諷刺——2021年習近平剛宣布「全面脫貧」,如今卻要「穩定脫貧人口的就業」,等於親口承認當初的脫貧全是數字遊戲、面子工程。
各地村幹部使出渾身解數阻攔:有的直接說「家裡沒活兒別回來」,有的威脅「回來就停低保」,有的乾脆在村口設卡,拿著名單盤查行李箱。更有甚者,部分地區直接切斷返鄉大巴線路,讓農民工「上不能留城、下不能回鄉」。
縣城、小鎮徹底崩盤 失業潮向內陸蔓延
三億農民工曾經是沿海經濟的支柱,也是內地縣城、小鎮消費的核心動力。他們在城裡打螺絲、搬磚、送外賣,每月寄回2000-3000元,養活了老家的餐飲店、菜市場、培訓班、婚慶店。如今這根輸血管被硬生生抽掉,縣城經濟瞬間失血。
河南某三線城市,曾經靠返鄉農民工消費支撐的步行街,如今一半店舖關門,剩下的也在苦苦支撐。房租從每月8000跌到2000,老闆寧願空著也不敢再租。縣城樓盤直接打五折甩賣,仍無人問津。曾經被吹噓的「縣城消費升級」徹底破功。
更可怕的是連鎖反應:沿海工廠倒閉→農民工返鄉→縣城消費崩塌→本地服務行業倒閉→更多本地青年失業→新一輪返鄉潮。惡性循環已經啟動。
外資加速逃離 唯有「館長」逆勢進軍 背後貓膩引猜疑
與此同時,外資撤離仍在加速。星巴克、哈根達斯、蘋果供應鏈多家代工廠,要麼減產,要麼悄悄把產能轉移到越南、印度。反倒是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高調宣布要在廈門開設「成吉思汗健身房」連鎖,並稱「大陸投資人蜂擁而至」。
在工廠關門、失業如潮的當下,這一舉動顯得極不協調。網路上已有人大膽猜測:是否某些紅色家族或官員正借「館長」之手,將資金通過健身房、保健品、電商品名轉移到臺灣乃至海外?雖然只是猜測,卻折射出民眾對當下經濟絕望到何種地步——連外資都跑光了,唯有「洗錢通道」還在逆勢加碼。
崩塌才剛開始
當農業農村部不得不公開喊出「堅決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當村幹部要拿著名單在村口攔人,當三億農民工被城市吐出、被農村拒絕,這已經不是普通的週期性失業,而是系統性、結構性、不可逆的經濟崩塌。
北京最怕的不是GDP數字難看,而是這三億人一旦在縣城、鄉鎮徹底失業、滯留,聚在一起醞釀出的憤怒。明末李自成、黃巢、唐末黃巢,歷史上每一次王朝末年,都是流民四起、民不聊生。今天的中共,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這個邏輯。
2025年的返鄉潮,不是春運,而是逃難。
這不是週期調整,而是中共經濟奇蹟徹底終結的喪鐘。
崩塌,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