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和王毅。(圖片來源: 金濤拍岸製圖)
近年來,中共外交系統屢屢上演「戰狼式表演」,從王毅、趙立堅,到如今惹出巨大風波的駐日公使薛劍,一個又一個「嗆聲外交」人物不斷冒出。這並非偶然,也不是個別外交官的性格問題,而是源自習近平全面「定於一尊」後的制度性結果。
要理解今日薛劍事件,就必須回到戰狼外交的開端,王毅在日本的崛起,以及習近平如何把戰狼塑造成政治忠誠的「陞官捷徑」。
戰狼外交的真正起點 王毅在日本的「表演式外交」
許多人以為「戰狼外交」始於趙立堅,其實不然。真正的戰狼始祖,是王毅。
王毅在2004–2007年擔任駐日大使期間,正值中日關係緊張。他在日本的強硬表演被北京視為「敢鬥善鬥」,尤其是幾次公開怒懟日本媒體、冷臉翻白眼、擺出「嗆聲式肢體語言」,恰好符合中共內部對「強硬外交」的期待。
王毅回國後迅速升遷,最終成為外交部長與國務委員。這形成一個極其明確的政治信號:在習近平時代,強硬=忠誠=陞官。
從此,外交部內部人人開始模仿王毅的模式:嗓門大、動作猛、表情硬、逢日本必罵、逢美國必懟、逢西方必反擊。戰狼外交,不是偶然,而是官場競爭的結果。
習近平定於一尊後 戰狼外交成為官方路線
戰狼外交真正制度化,是在2017年十九大之後。此時習近平全面「定於一尊」:誰敢表現軟弱,就是政治不忠;誰敢喊口號、擺硬姿態,就是「維護核心的鬥士」。
於是外交系統形成一種恐怖的從眾效應:越激進,越安全;越兇狠,越受重用。這也解釋了為何從王毅、華春瑩、趙立堅,到後來的劉曉明、薛劍,劉沙野全都朝戰狼方向競相表演。
他們不是為了外交,而是為了仕途。他們不是代表國家利益,而是在取悅最高領袖。這些戰狼不是「政策制定者」,而是習近平戰狼外交的執行者和投機者。
薛劍為何更像「表演過頭」?
薛劍此次事件(威脅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所以引發巨大反彈,有兩個特點:他以為自己在表現忠誠,其實踩到了日本的底線,他也錯估了中共近期外交路線的變化。
因為在習近平對美「突然大轉彎」、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全面示弱後,中南海此刻不希望對美對日同時開戰。
但薛劍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他仍照舊上演舊式戰狼表演,結果反而成為「體制外溢」的亂流。
中共為何突然在日本問題上「克制」?
中共歷來在反日問題上比反美更狂熱,多年來煽動仇日、製造反日情緒、鼓動街頭打砸日企的從來不是日本,而是中共。
甚至多次在國內掀起一輪又一輪反日高潮,導致社會暴力事件、刺殺日本學生等極端事件層出不窮。
但這一次中共卻沒有像以往那樣大規模煽動反日。原因有三:
其一:面子不能丟,但國際局勢也容不得冒進。中共不能公開道歉,不敢承認戰狼外交是錯誤,但也不敢把事情鬧到失控。
其二:日本已不再是「好欺負」的日本。高市早苗的強硬立場,與她與美國尤其是川普陣營的密切聯繫,都讓中共感到壓力。
其三:中共害怕真正激怒日本,加速日本全面軍事正常化。多年來中共天天喊「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結果日本真的開始軍事正常化了。這是中共最不願看到的。所以中共反而不敢再煽動反日情緒,怕讓日本更加團結、更加強硬。
中日關係未來走向 都不想挑動真正衝突 但都會利用「對方威脅」
高市早苗不太可能真的驅逐薛劍。原因很簡單:中共玩的是人質外交,日本不是對手。中共可以抓日本企業人員、可以扣帽子「間諜」,甚至可以效法孟晚舟事件抓人報復。
日本不願讓情勢走向失控。但日本政壇會利用這次事件,讓國民意識到:「中共真敢威脅日本首相」;「日本必須軍事正常化」;「日本必須擺脫戰後的精神枷鎖」,這對高市來說,是她推動政策的絕佳契機。這就是戰狼外交的反作用力。中共原本想煽動仇日,結果反而把日本推向軍事正常化之路。
戰狼外交不是偶然 是習近平製造的政治怪物
王毅是戰狼雛形;習近平是戰狼制度的設計者;外交部是戰狼孵化器;薛劍是走火入魔的產物。
戰狼外交本質是治理危機下的政治表演。它不會讓中國更強大,只會讓中國在國際上更孤立,甚至促使周邊國家更快武裝自己,讓中共陷入更大的地緣政治困境。這些戰狼,不是保護中國,而是在害中國。但是他們才不想是不是爲了國家好,而是自己升官發財,才是第一重要的。
是否驅逐薛劍的考量
失板明夫在他的X賬號上,發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政府擔心的是,一旦把薛劍趕回去,中國國內輿論很可能立刻把他捧成「抗日英雄」。以目前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的氛圍,他回國後被媒體推上神壇、繼續煽動仇日,是極其現實的劇本,而這正是日本最不願看到的局面。
有一種想法是,讓薛劍留在日本,把燙手的山芋交還給中國。也是一招棋。一個被日本社會討厭、無人願見的外交官,還能開展什麼外事工作?各界活動應不會再邀請他,他無法發揮影響力,反而會被軟封印,成為自己戰狼姿態的囚徒。」
這個觀點也有道理,其實人最怕的就是:誰都不理他,這也許就是對他最好的懲罰,也無法再興風作浪了。
至於薛劍會不會被驅逐,還要看事態的發展,如果兩國事態進一步發展,到了關係破裂的時候,那就沒辦法不驅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