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硼砂!這4種常見食物可能暗藏風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硼砂原是工業原料,卻被部分不法商家違規添加到食物中,只為讓外觀更好、口感更彈、保存更久。但硼砂對人體有害,長期攝入可能損害肝腎功能,以下4種日常食物最容易「中招」,購買時務必留意。
一、腐竹
真正的腐竹是淡黃色,帶有自然的豆香,看起來柔和、有油光但不刺眼。但若腐竹顏色過度鮮黃、均勻得不自然、硬度明顯偏高、咬起來異常有彈性,就可能是加入了硼砂。硼砂會讓腐竹保存時間變長,也更耐煮不碎,因此成為部分黑心商家的「秘密配方」。
購買時,最好挑選顏色自然偏淡、標示完整、有食品安全認證的產品。
二、肉丸
魚丸、牛肉丸、豬肉丸在火鍋季熱銷,但很多人不知道,彈性十足的肉丸,有時不是肉質好,而是硼砂在作怪。硼砂能讓肉丸外表光亮、久煮不散、口感更Q,但吃多了容易傷腎、傷胃。
購買肉丸時建議避免低價散裝、選品牌大、標示清楚的產品,不要只看份量或外觀。食物回歸原味最好;過度「彈牙」不一定是好事。
三、涼皮、涼粉
正常的涼皮、涼粉質地柔軟、容易斷裂。但若你看到透明度特別高、用手拉很長都不斷、不會破、不會糊,那很可能也被添加了硼砂,使其更有黏性與韌性。
購買時應選擇乾淨有衛生保障的店家,不要因為「口感好」就忽略安全。
四、餃子皮、麵條
餃子皮、麵條、拉麵,是許多人最常買的主食。但你可能也發現——外面賣的餃子皮比自己做的更韌、麵條煮久仍不斷,甚至彈性異常好。原因之一,就是有不法商家會加入硼砂提升筋度、Q彈口感、外表光澤、不易煮爛。
購買時若發現色澤「過度光亮」、拉扯彈性異常、久煮也不會斷,就要特別小心。建議選擇大品牌、包裝完整、來源可追溯的產品,不要只看「口感」。
食品安全靠「多一分注意」
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但也不必因此什麼都不敢吃。最重要的是養成三個習慣:
1.優先挑選大品牌、有生產資訊的產品
黑心食品通常沒有清楚標示,也難追溯來源。
2.過於「完美」的外觀反而要小心
太彈、太亮、太黃,都可能是添加過度。
3.多吃天然原型食物
加工越少,風險越低。
結語
硼砂是會危害人體的化工原料。只要提高警覺、選擇可信品牌、避免貪圖口感或低價,就能遠離大部分風險。
記住:食物越自然,越安全;有彈性不代表好吃,更不代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