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金海空軍基地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發言的率性世所皆知,因此對他的言論抱持必要的謹慎態度,但最近在與習近平釜山會面之後發表的言論中含有一個已經退隱多年的詞彙「G2」,還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滔天巨浪,在猜測中,國際社會紛紛或明或暗地調整對中國的態度。其中最著急的是歐盟;最難堪的是日本,與中國好不容易修復的「友誼小船」頓時傾翻。最不需要急轉彎的是東盟大多數國家,因為本來就在美中之間取中間立場。
川習釜山會前夕喊話:「G2峰會即將召開!」
川普(特朗普)與習近平在韓國APEC峰會期間會面前夕,川普在Truth Social發表一條「G2 WILL BE CONVENING SHORTLY!」(G2峰會即將召開!),這短短一句話卻有如一塊巨石投入池塘,不僅在美國國內,亦在國際社會激起了千層波浪。
美聯社迅速做了報導,11月4日,在《川普看似漫不經心地提及「G2」,實則將中國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地位拱手讓給了中國》一文中,言簡意駭地將幾個要點指出來了:1、這條短貼文「或許揭示了川普對美中關係的態度——這令注重自身聲譽的北京感到欣喜,卻也令擔憂中國日益崛起的全球影響力的美國盟友感到憂慮」。2、報導引用了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政治研究員尼爾.湯瑪斯(Neil Thomas)的看法:「G2概念意味著中美兩國在全球舞台上地位平等,其立場應被賦予同等的權重,」3、記者特別提到9月9日「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在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通話後,在社交媒體上再次使用了G2一詞」,以暗示這並非川普即興之言。中國官方當時是這樣報導的:「國防部長董軍9月9日晚應約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視頻(訊)通話。董軍說,要秉持開放態度,保持溝通交往,構建平等尊重、和平共處……」,並未提G2。
歐洲國家對G2的反應非常強烈
法廣登載了兩篇法媒譯文,一篇是ESSEC商學院地緣政治學教授菲力浦.勒科雷(Philippe Le Corre)發表在《回聲報》上的文章《中美關係:回歸「G2」時代的未來是?》,儘管該文不無諷刺地提到「川普是唯一一個從他最近與習近平的會面中看到了‘G2’回歸的人」,但也承認一個對歐洲不利的現實:「一個‘G2’似乎符合當前的現實。歐洲尚未能確定其‘第三條道路’,中東、拉丁美洲以及印度、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印太強國,正不安地注視著國際關係朝著有利於華盛頓和北京的方向發展」。該文還指出「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一個轉折已經發生: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已從20%下降到15%。在十個月內,川普成功地給他的G7盟友帶來了困擾,……但卻未能動搖他的主要競爭對手,現在他卻向這個對手提出了冒險的‘G2’式對峙。」——注意,這篇文章的G2關係是對峙,並非這個概念的提出者伯格斯滕(C.Fred Bergsten)最近向美聯社記者Didi.Tang表示的那樣,是希望G2能促進「兩大超級大國之間必要的合作」。
另一篇《通過釜山協議,中國證明已與美國平起平坐》中,引述《費加羅報.世界裂解》作者派翠克.聖保羅(Patrick Saint-Paul)11月6日致訂閱者的一封信的內容,認為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達成的協議既模糊又暫時。雙方接受的是戰術性緩和,而非戰略性和解,換言之,只設定了有限的目標和不明確的時間表,但「權力天平向中國傾斜」。
德國之聲在《川普重提「G2」,中美關係新定義?》(11/04/25)一文中,認為重提「G2」這一曾被華盛頓棄用十餘年的說法引發全球關註:對北京而言,這似乎象徵著中美平起平坐的新格局;但對美國盟友來說,卻意味著潛在的焦慮與被邊緣化的風險。還特別引用兩位前拜登政府外交官員(包括前副國務卿坎貝爾在內)的話表達這種不安,除了華府之外,這個詞讓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擔憂,「他們認為美國在亞洲迎合中國的意願,這可能會以他們的利益為代價。」
中東大國土耳其與美中兩國的關係都不遠不近,該國專家與媒體評論,並不僅從川普的發言考慮,還從中國的角度考慮了可能性。TRT世界論壇發表《川普將與習近平的會晤稱為「G2」峰會——這對多邊主義世界意味著什麼?》,稱G2這一術語暗示美中兩國共同領導全球事務,儘管川普的措辭表明他承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但分析人士表示,北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框架仍然以在關鍵全球問題上更廣泛的國際參與為基礎。其他文章也類似這種分析,認為中國會堅持多邊主義。
G2成行不僅取決於美國還取決於中國
川普這9個多月以來(其實可前溯至川普第一任期的第二年),對中國的態度經歷了180度大轉彎,從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並採取強力遏制,到現在的「G2」,其間反反覆覆,說過很多威懾之語也付諸行動。因此,僅以他一次即興式發言,就判斷美國的對華戰略將發生重大調整,完全不必要。歐盟等國因自身國防能力太弱,對美依賴性太強,出於安全考慮對川普的G2表述有過度反應,是情理中事。但是,川普有的話是他的內心想法,比如他11月10日在接受Fox News採訪時說:「我和中國領導人以及中國的關係很好,但與他們保持良好關係的唯一方式,就是以實力為基礎行事」——前面只是川普習慣的話式,最後一句才是實話,歐盟從這話中得到的啟示應該就是必須加強自身實力。
習近平在釜山會上的發言是「中美國情不同,有分歧摩擦很正常,但我們雙方應該把握好方向,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中美也可以攜手多做一些有利世界的好事與實事」,主打「中美合作」四字,即使是全世界都在猜測川普G2的內涵時,中國官方也未就此正式回應,但媒體言論應該就是官方的想法。
中國輿論對川普G2之說,總的反應是勝利感,但態度上有區別。一種是認為中國在關稅戰中憑實力贏了,美國也只會承認實力原則。但不忘以當年美蘇冷戰為例:「當中國還不夠強大的時候,美國可以扶持你,讓你去牽制蘇聯。可當中國的體量和實力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開始讓美國感覺到壓力時,對不起,你就成了那個必須被遏制的新目標。所謂的‘印太戰略’,所謂的‘四方安全對話’,就是美國為了按住中國,攢起來的一個局,這四國就是這個局裡的棋子。需要給中國上壓力的時候,就把這些棋子往前推一推,搞搞軍演,喊喊口號」。還有文章專談川普G2之說是離間中俄關係的招術。
還有一種言論則有點飄。比如香港01發表的那篇《中美G2︱美國左右翼媒體共識:中國是‘美國不能與之為敵’的國家》,該文列舉《大西洋》(左翼)雜誌,《國家利益》(右翼)對川普對華政策的批評之後,總結說「在當下美國政治極化的環境下,左右翼刊物難得在一件事上取得共同立場,這就足以說明,很多美國人已經意識到,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美國不能與之為敵’的國家」。然後代表官方表態:「中方是不可能接受‘G2’的,而是以‘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回應,直接戳破其霸權邏輯。北京態度很清晰:未來的中美互動仍將基於對等原則,而非復刻以往的霸權模式。」
國際合作的前提是互信,美中之間現在與可見的將來毫無信任可言,能夠達到美方希望的重大事情能夠互相溝通、管控風險就算是外交成功,所謂「G2」這個名稱將來某時再度被揀起使用,也不會是「共同領導世界」,只能算使用者認為對方與自己實力接近,是世界上兩大強國而已。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