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正深陷於一場由根深蒂固的貪腐問題、日益惡化的戰場形勢以及迫在眉睫的資金短缺所構成的多重危機之中。這些挑戰彼此交織,不僅威脅著烏克蘭的國家安全與穩定,更可能動搖其國際盟友的信心,並對其抵抗侵略的決心構成嚴峻考驗。圖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資料圖。(圖片來源:Viktor Kovalchuk/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俄烏戰爭自於2022年2月全面爆發以來,烏克蘭經歷了數個艱難的冬季,但即將到來的2025年冬季,無疑是其面臨的最為險峻的考驗。當下,烏克蘭正深陷於一場由根深蒂固的貪腐問題、日益惡化的戰場形勢以及迫在眉睫的資金短缺所構成的多重危機之中。這些挑戰彼此交織,不僅威脅著烏克蘭的國家安全與穩定,更可能動搖其國際盟友的信心,並對其抵抗侵略的決心構成嚴峻考驗。
腐敗醜聞的陰影籠罩
烏克蘭國內近期爆發的一系列貪腐醜聞,無疑為這個飽受戰火蹂躪的國家蒙上了一層新的陰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Energoatom)涉及的一宗鉅額回扣案。據《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報導,這起醜聞牽涉到約1億美元的回扣,這些資金本應被用於簽署合約,以建造防護設施來保護烏克蘭的關鍵能源基礎設施免受俄羅斯空襲。然而,這些寶貴的資金卻遭到侵吞,嚴重削弱了烏克蘭在抵禦俄羅斯戰略性打擊方面的能力。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起貪腐案的核心人物之一,據稱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一名親信兼前商業夥伴明迪奇(Timur Mindich)。此人目前據報已逃往海外,這不僅加劇了公眾的憤怒,也對澤倫斯基政府的廉潔形象造成了沉重打擊。鑑於此案的嚴重性,澤倫斯基總統迅速採取行動,於2025年11月12日要求能源部長葛林丘克(Svitlana Grynchuk)與司法部長加盧申科(German Galushchenko)請辭,以示對此事的重視。
這宗醜聞的曝光時機極為敏感,因為自2022年初以來,歐盟及其成員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2000億美元的財政、人道和軍事援助,這些援助包含了捐款、貸款和實物支援。在如此龐大的國際援助背景下,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的腐敗行為引發了歐洲盟友的嚴重質疑,擔憂這些援烏資金可能未能完全用於抗俄戰爭,而是部分落入了貪腐分子的囊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公開表示,這起貪污醜聞「極其不幸」,並強調基輔應對此事「極為嚴肅看待」。
烏克蘭的兩大反貪機構——國家肅貪局(NABU)與肅貪專責檢察署(SAPO)已於近期宣布對此案展開大規模調查。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5年夏季,澤倫斯基辦公室曾試圖削弱這兩個機構的權力,但在引起大規模示威和歐盟的嚴厲譴責後,最終打消了相關動作。這段歷史背景使得當前的貪腐調查更顯其重要性與敏感性,烏克蘭能否有效打擊腐敗,將直接影響其國際聲譽和未來獲得援助的能力。
資金鏈告急 國際援助困境
腐敗醜聞的陰影,恰逢烏克蘭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之際。根據政治新聞網POLITICO歐洲分台外交事務專欄作家戴特默(Jamie Dettmer)的分析,烏克蘭的資金預計將在2026年2月耗盡,這意味著留給基輔政府尋求新一輪資金奧援的時間已所剩無幾。總統澤倫斯基正積極向歐洲盟友求助,以確保國家機器和戰爭機器能夠持續運轉。
然而,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援助意願和能力也面臨挑戰。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資金來源,即歐盟擬議的一項計畫,旨在以被凍結的俄羅斯央行資產為基礎,向烏克蘭發放1400億歐元的貸款。這筆巨額資金對於烏克蘭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但該計畫卻在關鍵時刻遭遇阻礙。比利時對此表示擔憂,主要原因包括潛在的法律訴訟風險以及俄羅斯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此外,斯洛伐克總理費佐(Robert Fico)也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使得這項重要的資金援助計畫陷入僵局。
在烏克蘭急需資金的當口,貪腐醜聞的曝光無疑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它不僅讓國際夥伴對烏克蘭的治理能力產生疑慮,也可能削弱部分國家繼續提供巨額財政支持的政治意願。資金的告罄將直接影響烏克蘭軍隊的運作、政府服務的維持以及戰後重建的努力,其後果不堪設想。
戰場形勢惡化
除了內部的貪腐和外部的資金困境,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形勢也日益嚴峻。在經歷了三年九個月的大規模衝突後,烏克蘭軍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烏東地區。交戰一年多的後勤與交通重鎮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俄稱紅軍城)目前已幾近失守,這被視為一個潛在的戰場轉折點。
波克羅夫斯克位於頓涅茨克地區,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是連接烏東前線與後方的關鍵交通樞紐。一旦俄羅斯軍隊完全控制該地,將使其能夠更好地威脅烏東地區的三個戰略要塞:康士坦丁諾夫卡(Kostyantynivka)、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和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這三座城市不僅是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的重要防禦陣地,也是其軍事指揮和後勤補給的關鍵節點。波克羅夫斯克的失守,將可能導致烏克蘭在該地區的防線被進一步壓縮,甚至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使得整個烏東地區的戰局對烏克蘭更加不利。
戰場上的挫敗不僅打擊士氣,也消耗了烏克蘭寶貴的兵力與物資。長期以來,烏克蘭一直面臨兵源補充的挑戰,而最新的政策調整更是雪上加霜。一項新規定允許尚未被徵召的年輕烏克蘭男性出國,導致近期大量烏克蘭男子湧向歐洲各國。德國內政部的統計數據顯示,18至22歲烏克蘭男性入境德國的人數從2025年8月中旬的每週約19人,飆升至10月的每週1400到將近1800人。這種大規模的年輕男性外流,使得烏克蘭軍隊的缺兵情況雪上加霜,嚴重影響了前線的兵力補充和後備力量的儲備。
這一現象也引發了接收國的社會問題。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已公開揚言削減新抵達烏克蘭人的社會福利給付,並對已在德國居住的烏克蘭人也會有相應調降。這不僅反映了歐洲國家在承擔難民壓力方面的困境,也可能在烏克蘭難民群體中引發新的不滿情緒。
烏克蘭的存亡考驗與艱難抉擇
除了資金和戰場的挑戰,基輔面臨的第三個嚴峻考驗是其能源基礎設施遭受的持續重創。俄羅斯在過去的冬季攻擊中,已將烏克蘭的能源系統作為其戰略打擊的重點。而即將到來的2025年冬季,情況預計將更加惡劣。
俄羅斯不僅繼續瞄準烏克蘭的電網,還將攻擊目標鎖定在天然氣基礎設施上。其空襲攻擊的規模正在加大,且更加精準和頻繁。與此同時,烏克蘭的防空能力卻在不斷下滑,這使得其關鍵基礎設施更容易成為俄羅斯導彈和無人機的目標。根據報導,截至2025年10月,距離冬季僅剩一個月,烏克蘭恐已失去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氣生產能力。
天然氣生產能力的嚴重損失,加上電網的脆弱,意味著烏克蘭的民眾將在寒冷的冬季面臨嚴重的能源短缺。這不僅會導致供暖困難,影響民生,也將對工業生產和國家運轉造成巨大衝擊。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能否確保其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並維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能源危機不僅是人道問題,更是國家韌性的考驗,可能引發社會動盪,並對烏克蘭的長期抵抗能力構成威脅。
綜合來看,烏克蘭在2025年冬季面臨的貪腐、戰場與資金三重危機,確實是開戰以來最為險峻的局面。腐敗醜聞侵蝕了國際信任,資金短缺威脅著國家運轉,戰場失利動搖了防禦根基,而能源危機則將給民眾帶來嚴酷的考驗。正如專欄作家戴特默直言,基輔當前最大的難題,已是如何在種種劣勢中堅持下去,以避免被強加一個不利的和平協議。
這是一個決定烏克蘭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其領導層和民眾的韌性將再次受到考驗。能否成功度過這個「最險峻的冬天」,不僅關係到烏克蘭的獨立主權,也將對歐洲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