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度優越神話的崩解(圖)

作者:洪耀南 發表:2025-10-29 10: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天安門
霧霾籠罩下的北京天安門。(圖片來源: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29日訊】當中共在二十大後的四中全會上,隆重頌揚其「五年規劃制度的優越性」時,外界的焦點卻意外被三件突發事件搶去——解放軍高層因嚴重貪腐遭集體拔官、蔚來汽車(NIO)遭新加坡主權基金GIC控告證券欺詐、以及對綠能政策的制度性灌水現象持續曝光。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其實交織出一個共同的邏輯核心:制度性腐敗早已成為中共五年規劃體制的內建副產品,不是例外,而是常態。

制度設計下的貪腐養殖場

從2006年起的每一輪五年規劃,中共皆以「國家戰略」之名,啟動國家資本大規模政策投資與資源動員。從基建狂潮到綠能轉型,從城鎮化到數位中國,每一波熱潮,表面看是發展引擎,實則是權力與資本的盛宴。

地方政府為了追指標,投入巨資發包工程,導致資金流向不透明的專案公司與人脈圈。四川燃氣改造專案遭審計揭露挪用1.25億,廣州冼村改造案甚至出現「市長+村官+開發商」共構的腐敗鐵三角。制度設計變成貪腐養殖池,資源越集中,腐敗越難以遏止。

而類似的邏輯也蔓延至軍中。解放軍為達成「建軍百年現代化」的目標,近年來國防預算連年以雙位數成長。然而裝備採購、軍事基建與後勤資源配置領域,卻幾乎全無透明監管。高階將領團滅式落馬,不是清洗,而是清算長年制度失控的債務。

指標綁架與數據幻術

五年規劃還有另一毒瘤:KPI式的指標綁定制度。一旦GDP、能耗、減排等數字與官員仕途掛鉤,便激發出一整套「數據幻術」產業鏈──提前認列收益、製造假項目、造假報表,從中央到地方,逐層上演。

蔚來汽車就是最典型的產物。透過「電池租賃+資產公司」操作,粉飾成高成長新經濟樣板,成功吸引政策紅利與國際投資。然而,當GIC控告其證券欺詐時,才揭露那套被包裝成創新的財務結構,其實是對制度漏洞的精準利用。

這些操作並非個案,而是已制度化地內嵌於地方政府與國企的合作平臺中,變成「從政策到利益」的扭曲產業鏈。

監管空白與政策套利

在新能源、數位經濟、科技研發等新興領域,中共每一個「規劃重點」幾乎都成為貪腐熱點。監管未成形,補貼先到位,地方企業與官僚「先拿錢、再編故事」,把創新做成套利,把戰略做成財務工程。

蔚來案中,企業借由新業務模式逃避財務實質揭露,在監管尚未完善的制度真空中大步狂奔。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制度選擇:當政策挂帥、問責缺席,創新很容易變成掠奪。

當制度變成合法掠奪的外殼

五年規劃原應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如今卻成為一場場失控的制度表演。中央政策願景宏大,但地方執行脫序;政策熱點成為貪腐溫床,制度設計與利益分配幾乎已形成默契共謀。

當制度不再被用來控管權力,而是成為掩飾風險、包裝利益的工具,「制度自信」也就淪為了空洞口號。

從制度宣示到制度風險

這三件事──中共自誇的五年規劃、解放軍的系統性貪腐、蔚來汽車的跨國訴訟——其實是同一制度硬幣的三種刻面:五年規劃,是政權合法性的儀式;貪腐,是制度執行的成本;跨國訴訟,是風險外溢的結果。

一句話總結:五年一規劃,十年一貪腐。

若一個制度無法建立起透明、公正、可問責的治理機制,那麼不論它如何高唱優越,最終都會在風險的積累中自行崩解。中共所謂的制度優勢,或許最大的諷刺,就是它始終無力處理自己製造出來的制度風險。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