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上門消殺 強制開鎖!(圖)

作者:大白 發表:2025-10-21 10: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廣州
廣東基孔肯亞熱疫情消殺(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10月21日訊】感謝提供信息的朋友,特別感謝提醒注意有可能封了這個公眾號的朋友;但我和原創作者相信:真實是最重要的,這世界還是需要說真話的人!

鑰匙上交,不然撬鎖!廣東這波滅蚊操作為何引發爭議?

引言:社區工作人員一句「已作廢」背後,是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邊界之爭,也是疫情防控與個人自由的艱難平衡。

「逾期未提供鑰匙或未開門的,將拍照記錄並由專業開鎖人員強制開鎖。」2025年10月14日,廣東江門市江海區江南街道蓬苑社區向居民發出的這份緊急通知,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

通知要求「單車房」業主上交鑰匙配合入戶消殺,目的是防控基孔肯亞熱病毒。有居民在家睡覺時,相關人員突然闖入拿走多盆綠植;有的村子拆除250間「容易藏蚊子」的舊房;還有小區發布公告,要求三天內清理所有犬只。

01病毒、蚊子與強制開鎖

基孔肯亞熱,這個聽起來有些拗口的病毒名稱,正是本次事件的導火索。它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病毒,患者會出現高燒、皮疹和關節劇烈疼痛等症狀,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會出現長期關節不適。

2025年7月以來,廣東省發生基孔肯亞熱疫情,僅7月27日至8月2日這一週,全省就新增2892例本地病例。疫情重災區佛山的確診人數急劇攀升,累計超過7000例。

面對疫情,江門市開展了大範圍的滅蚊行動。蓬苑社區的通知要求單車房業主在10月14日21時前將鑰匙送至社區居委會,配合入戶消殺。通知中明確寫道:「逾期未提供鑰匙或未開門的,將拍照記錄並由專業開鎖人員強制開鎖。」

不僅是對單車房,有居民反映:「我睡醒後發現陽台上的好幾盆綠植都不見,剩下幾盆被胡亂丟在地上。」胡先生調取監控發現,有工作人員上門拿走了他的3盆綠植。

02法律依據與界限

針對居民的質疑,江門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回應稱,相關滅蚊措施有法律依據,但暫時沒有查到具體條款。那麼,強制入戶消殺到底有沒有法律依據?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27條規定:「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場所和物品,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拒絕消毒處理的,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強制消毒處理。」

法諺有云:「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我國《憲法》第39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瀋巋指出,入戶消殺不僅涉及「家」這一「人們日常停靠的港灣」,更是關係到公民在憲法上享有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

南開大學教授宋華琳認為,消殺應以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為前提,不宜擴大化。如果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沒有進行必要的法益權衡,就可能會落入「非法」的範疇。

03從強制到協商

面對輿論壓力,蓬苑社區工作人員10月15日回應稱,前述通知已作廢不再強制執行。「現在考慮到大家的意見不一樣,我們就不強制開門了,不會再撬鎖。」

社區政策為何出現180度大轉彎?這背後反映了基層治理的困境與轉變。

從管理學角度看,此事件暴露了「一刀切」式管理的弊端。最初的通知旨在快速高效地實現滅蚊目標,但忽視了居民的合法權益和感受。當政策遭到廣泛抵制時,又迅速調整策略,允許居民領取滅蚊用品自行消殺。

從社會學視角分析,強制交鑰匙事件本質上是公權力與私權利的衝突。社區作為基層管理組織,在推行公共衛生政策時,如何平衡公共利益與個人權利,成為棘手難題。

心理學上,這一事件反映了居民對「家」的安全感需求。家是人們的避風港,強制入侵會破壞人們的基本安全感,即使出於公共衛生目的,也容易引發強烈牴觸。

04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這並非首次因疫情防控引發的入戶消殺爭議。在202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類似場景就曾上演。

當時,一些地方採取的強制入戶消殺措施引發廣泛討論。法律專家們就指出,消殺是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阻斷病原體傳播,另一方面可能侵害公眾的財產權、住宅權和隱私權。

2025年廣東基孔肯亞熱疫情防控中,似乎重複了類似的歷史。除江門外,佛山等地也出現了相關爭議。基層人員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滅蚊工作,包括入戶檢查、清理積水、噴灑滅蚊劑等。

一位基層人員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清理菜農的一桶「加料雨水」(裡面混合了糞便、殘羹剩菜、海鮮殼),一邊倒,一邊乾嘔,「末了,還被阿姨追罵了幾條街」。

05風險溝通與社區共治

面對公共衛生危機,良好的風險溝通是爭取居民理解與合作的關鍵。蓮苑社區最初的通知缺乏充分解釋,未能說明強制措施的必要性和法律依據,導致居民產生牴觸情緒。

「清積水、防叮咬、早診治」是防控基孔肯亞熱的核心措施。與其強制入戶,不如通過教育引導,提高居民自覺參與度。

事實上,當社區政策從強制轉向合作後,效果反而更好。蓮苑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居民現在可以領取滅蚊用品自行消殺,之後拍照記錄給社區查看。這種合作共贏的模式既尊重了居民權益,又實現了防控目標。

在佛山,一些社區動員學校參與滅蚊宣傳,通過學生帶動家庭搞好衛生。這種社區共治模式,比簡單的強制開鎖更可持續,也更能贏得居民支持。

類似的事件在廣東其他地區也有發生。在湛江,一位母親稱凌晨上夜班時,兩個獨自在家的孩子被當地村委會等人員上門抽血。在佛山,有網友反映居委會以查積水防病毒為名,在家中無人的情況下破門而入,換了房門鎖芯。

法律專家指出,即使出於公共衛生目的,強制措施也必須遵循比例原則。消殺方法應當必要、適當,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害應當最小,收益與損害間應合比例。

隨著輿論持續發酵,江門市的滅蚊措施可能會進一步調整。當地12345熱線表示,相關滅蚊措施有法律依據,但暫時沒有查到,後續查明後反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微信公眾號「關心你的關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