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京港口(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十月長假過後,中國出口製造商就迎來了一個晴天霹靂,川普(特朗普)宣布從11月1號開始,加徵100%的關稅,以應對中共最新出臺的稀土出口管理條例。
對經歷過今年四月145%關稅的中國廠商來說,這是吃兩遍苦、受二碴罪。中國國內流傳的製造商微信群就兩個字:完了。
川普是上個週五宣布加征關稅的,一般來說,遇到這種情況,中共會第一時間表態,譴責美國加劇貿易戰,且表明自己不怕、奉陪到底。但這次中共沒有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可能還在十月長假的狀態沒有恢復過來吧,一直到星期天,商務部才發表了一項聲明,指責美國在9月最新一輪貿易談判後首先對中國引入新限制,聲明說:頻繁威脅徵收高關稅不是與中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商務部進一步解釋說,其新的稀土限制將僅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有限影響,且相關國家已在週四宣布前得到通知。新規定不是出口禁令,而是一套出口許可證要求。不過這番說辭立刻被打臉,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反駁說,事先他們毫不知情,還是在媒體中得知這一消息的。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降近17%,而整體出口增長約6%。當美國高筑貿易壁壘的同時,各國也開始擔心中國商品傾銷到他們的市場。
中國經濟日漸蕭條,出口是唯一的支柱,國內的消費和投資在最近幾個月有所減弱,中共已經發起反內卷運動,控制生產並防止價格戰升溫,這對近期經濟增長構成壓力。如果貿易戰顯著惡化,這可能危及中共今年5%的GDP目標。但看起來北京似乎並不擔心,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準備推出更強有力的刺激措施。這就涉及到一個話題,就是這場貿易戰誰輸誰贏的問題。許多小粉紅經常會亢奮,每次貿易戰升級,美國股市一瀉千里,美國商界哀嚎一片,而中國這邊鎮定自若,A股上漲毫不動搖,出口數據刀槍不入的穩步增長。也就是說,貿易戰美國這邊一打就疼,中國這邊皮糙肉厚,挨得起打。
其實要筆者來看,美國一打就疼是一個自由市場國家的正常狀態。一方面是華爾街,別說貿易戰升級了,稍微有點風聲就有反應,投資市場是有前瞻性的,任何可能的風險都會體現定價、風險對沖。而中國的A股紋絲不動那是不正常,一個沒有前瞻性的投資市場能是正常的嗎?只有人為操控的賭博才會這樣,中國打不疼不是皮糙肉厚,而是神經系統痲痺。美國一打就疼是因為有自由開放的媒體,華爾街、商界、進口商、出口商,包括政府,都有媒體發聲的渠道。
而且自由社會的媒體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看自己的短板,看對手的長板。你看美國媒體經常發出警報:中國的AI跟美國要同步啦;中國的晶元製造跟美國也就兩年的差距;中國的電動汽車席捲全球啦;中國的電商要打敗亞馬遜啦。而媒體對美國往往都是批評不斷:美國造船業沒治了;美國海軍戰艦陳舊要落伍啦;美國聯邦債務太高要破產啦;美國政府打烊讓人看笑話啦;美國的出口市場被中國搶佔了。
西方媒體的這種區別對待造成了一個宏觀的效果,那就是老有危機感,看到了短板就會補齊短板。而中共的媒體不用說了吧,經濟穩中向好,形勢不是小好是大好。中國已經不是平視美國,而是要俯視美國了,什麼高質量發展、人民幸福指數爆表、遙遙領先、彎道超車、出口冠軍,世界離不開中國等等。中國媒體報導簡單說,就是把數據美化、比喻拔高、對比拉踩,目的是對內自嗨,對外秀肌肉。
這個星期,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也談到了這個話題,文章標題是:中國自信能打贏貿易戰,正「硬槓」川普。文章的關鍵點是:習近平在貿易戰中的強硬策略基於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川普最終會妥協讓步,而不是真的動用美國武器庫中的殺手鐧。知情人士說,今年5月達成的中美貿易休戰協議助長了這種信心。在中方拋出稀土籌碼後,川普緩和了態度。
也就是說,中共認定,華爾街和稀土,就能讓川普軟下來,美國人取笑川普是TACO,翻譯成中國話,就是死鴨子嘴硬。華爾街日報也說:川普上星期五威脅100%關稅,還要取消峰會。兩天後又改口了,「別擔心,會談繼續」。但這不是川普的弱點,恰恰是他的長項,他的不可預測性,他的交易藝術。
華爾街雖然會一驚一乍,但美國經濟沒那麼脆弱,經濟基本盤才是華爾街的壓艙石,美國畢竟是全世界最大的甲方,經濟韌性遠超中國。雖然因為貿易戰有幾次大起大落,但最終結果是大起而非大落。中共打稀土牌的確能起到硬槓的作用,但過幾年在看,稀土供應鏈必遠離中國。
這裡作一個小預測,川普和習近平會見面,但協議難產。川普要中國買大豆,屬於實際利益,習近平要平等對話,屬於面子身份。如果談崩了,中國轉攻「一帶一路」,美國推「印太經濟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