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刀斬心魔易 人性惡難除(圖)

作者:扁舟記 發表:2025-10-19 06: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特大

周處
周處像,位於江蘇省宜興市團氿東岸、新蛟橋西北側。(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前段時間,臺灣小成本犯罪劇情片《周處除三害》,火爆了大陸電影市場,不但票房狂攬6.6個億,還獲得金馬和金像獎的多項提名,連影片導演都感到非常意外。這部電影的英文譯名也很有意思,它把「周處除三害」這樣一個我國西晉時期的典故,翻譯為:The Pig,the Snake,and the Pigeon。意思就是:豬、蛇和鴿子。為甚麼叫這麼個四不靠的名呢?個人認為,這是編劇的一個巧思,因為在影片裡談及了很多佛教的概念,而在佛教中,把貪、嗔、痴認為是三毒,並把鴿子作為貪的代表,蛇呢,作為嗔的代表;而豬呢,就是痴的代表了。如此一來,就讓影片多出了一層內涵,就是:把「除三害」的概念,從具體的人與人、人與事的對抗,昇華到個人祛除「貪、嗔、痴」心魔、歷練心性的層面上去了。而且,也正暗合了歷史上,周處這個人物的人生經歷。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處是甚麼樣?他有哪些鏟除三害、自我昇華的故事呢?

西晉,是一個動盪混亂、異人百出的時代。這個時期發生的故事,要麼神奇玄遠,要麼黑暗殘酷。而周處作為這時代的一員,更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他的整個人生,都像生活在一個黑暗叢林中,這叢林是如此的濃密,以至於很少有人性的光亮能照耀進來。

周處除三害」的典故主要是來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中學教科書裡把它塑造成古代歷史中「浪子回頭」的經典案例。但浪子何以成為浪子,回頭以後又成為了甚麼樣的人,經歷了甚麼樣的事,卻鮮有提及。

周處,字子隱,西晉義興陽羨人,也就是今天江蘇省宜興市人。他的父親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關內侯、鄱陽太守周魴。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的時候,黃蓋詐降,燒了曹操的大營;而這個周魴,把詐降的計謀對著曹休原樣用了一遍,又成功了,大敗十萬曹軍,史稱「石亭之戰」。

周處繼承了父親的良好基因,從小就天生神力,勇武過人。由於周魴去世的早,所以周處從小沒有父親的管教,漸漸就成了紈絝子弟,整天縱馬打獵,騷擾鄉里。所以,鄉民們私底下都把他和長橋下的蛟龍、南山上的猛虎,合稱當地的「三害」。

周處雖然少年頑劣,但內心是希望能像父親那樣功成名就,造福家鄉父老的。他聽說家鄉有「三害」,於是就上街打聽到底是哪三害,好除之而後快,為鄉親們做點好事兒。誰知從街頭走到巷尾,也沒有人敢告訴他。周處怒了,一把揪住一個街邊的老漢,厲聲問道:「說!三害是甚麼?到哪兒能找到三害?」老漢戰戰兢兢,說:「周公子莫急,這三害呀,誒,就是那南山上的吃人的猛虎,和城外長橋下的惡蛟啊。」

「不對呀!老漢不識數吧?這才倆,還差一個呢?」「這個嘛……您要是能同時除掉這前兩害,我估摸著,這第三害也就差不多了。」

周處沒聽明白,但還是放了老漢,直奔南山。上山後不久就遇上了那隻吊睛白額的大蟲。「呔!哪裡走!」周處二話不說,撲將上去,經過一番慘烈的撕鬥,最終殺死了老虎,滿身是血的扛著老虎就回城了。鄉親們見狀都圍上來,對著他和老虎是指指點點,竊竊私語,有的說:「咳,這老虎怎麼這麼不爭氣啊?打輸了。」還有的說:「咳,反正除了一害,都是好事兒。」周處一看,還以為大家誇他呢,正得意洋洋的時候,人群裡有人就說了:「周處,你不費吹灰之力就殺了老虎,真是厲害。不如一鼓作氣,把那長橋下的惡蛟也除了,如何啊?」「對、對、對!」「同去、同去。」周圍的人立馬也跟著附和了起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