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即將於韓國舉行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在APEC上會面,受到全球的矚目。然而,川普於本月10日在其社群平臺指出,中國在貿易問題上採取了非常激進強硬的立場,向世界發出了一封極具敵意的信(China has taken an extraordinarily aggressive position on Trade in sending an extremely hostile letter to the World)。為此,川普宣布自11月1日起,正式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加徵100%的關稅。
美中的經貿政策看不出有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在川普(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再次大幅提高關稅之前,中國交通運輸部也為了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籍、在中國製造的、或由中國企業經營的船徵收港口服務費的做法提出反制措施,中國政府宣布自10月14日起將針對美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船舶、美籍船隻、懸掛美國旗、甚至是在美國建造的船,一律課徵「特別港務費」。從美國與中國的做法來看,兩國都不是往達成協議的方向前進。
在川普與習近平於上月底通話後,川普也對外表示TikTok的談判進展順利,但是,針對TikTok的議題,中國商務部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雖表示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問題,但是,李成鋼也強調,「中國一貫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絕不會以犧牲原則立場、企業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代價,尋求達成任何協議。」從中國代表的談話可以知道,美、中二國確實針對TikTok進行談判,但是,要達成協議並不容易,也可能僅是雙方可以繼續談判的理由罷了。事實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今年1月17日就已裁定,美國國會對TikTok「不賣就禁」的法律合憲。雖然川普延長禁令的實施期間,但是,對美、中而言,TikTok最差的情況就是被禁,因此,這也讓雙方都認為有談判的空間,即使最後不會達成協議。
美國想要的 中國沒有能力答應
平心而論,在川普的讓美國的再次偉大(MAGA)的願景中,川普關稅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若外國企業不想支付關稅,就到美國投資;第二,若各國希望降低對等關稅,則必須擴大對美國採購。第三,各國應降低對美國進口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
第一,就赴美投資而言,以美國目前的科技出口管制措施以及美國對中資企業在美國市場可能影響經濟安全的疑慮,即使中國政府願意大幅提高赴美投資的金額,即使中國政府可以落實投資承諾,美國政府也不會接受,因此,這是美國與中國談判跟世界各國最大的差異。
第二,擴大對美採購而言,由於中國尚未落實2020年美、中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因此,中國要再次對美國承諾擴大進口的承諾是否可信,不無疑問,在此情況下,美中要就進口產品種類與金額達成協議,實不容易。此外,中國目前的內需經濟數據均說明中國經濟較2020年差,若中國在經濟較好的情況下都無法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在此次談判要以採購數量來說服美國政府的可能性更低。
第三,就降低關稅與非關稅障礙而言,這部分的談判雖相對較前二項為容易,但是,在中國內需市場持續萎縮的情況下,即使中國對美國廠商降低市場准入障礙,則美國廠商可以得到的利益也非常有限。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4%,1月至9月的CPI年增率為0.3%,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是年減2.8%,連續36個月衰退,換言之,中國PPI已連續三年衰退,凸顯其有效需求愈來愈不足。
最後,在TikTok以及關鍵礦物可以讓中國與美國有談判機會的情況下,中國又對關鍵礦物採取敵對的出口管制,進而使得美國政府再次對中國加徵100%關稅。雖然國際股市在短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是,中國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會持續下去,應是確定的。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