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在中東地區成功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第一階段和平協議,國際社會的目光迅速轉向另一個重大衝突——持續近三年的俄烏戰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提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戰略構想,認為透過對中國實施懲罰性關稅,切斷俄羅斯的石油收入來源,可能成為迅速結束這場衝突的關鍵手段。(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在中東地區成功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第一階段和平協議,國際社會的目光迅速轉向另一個重大衝突——持續近三年的俄烏戰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提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戰略構想,認為透過對中國實施懲罰性關稅,切斷俄羅斯的石油收入來源,可能成為迅速結束這場衝突的關鍵手段。
經濟制裁的戰略邏輯與實施挑戰
貝森特的戰略構想建立在一個核心認知之上:俄羅斯的戰爭機器主要依靠石油出口收入維持運轉,而印度和中國正是俄國石油的兩大主要買家。根據貝森特的說法,美國已經對印度實施了25%的懲罰性關稅,作為對其購買俄國石油行為的制裁措施。他預期這種經濟壓力將促使印度重新平衡其能源採購策略,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轉而增加對美國石油的採購。
然而,這一策略的核心在於對中國的擴展應用。貝森特明確表示,如果美國也對中國實施類似的關稅措施,他相信俄烏戰爭會很快結束,因為中國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這一判斷的邏輯鏈條是:通過經濟制裁切斷俄羅斯的主要收入來源,從而削弱其持續作戰的財政能力,最終迫使莫斯科回到談判桌前。
不過,這一策略面臨著多重實施挑戰。首先是技術層面的複雜性。近年來,印度和中國大量購買因歐洲制裁而被市場折價的俄羅斯原油,印度更是在本土煉化後將成品油輸出至第三國,形成了「折價俄油—印度煉化—全球市場」的複雜套利鏈條。要有效切斷這些供應鏈,不僅需要對貨物流向徵稅,還需要對船運、保險、結算服務等環節實施「次級制裁」,避免俄油透過「影子船隊」或第三方混油方式繼續規避制裁。
其次是國際協調的必要性。貝森特強調,要使這一策略奏效,北約國家和歐洲盟國必須跟進美國的做法,形成統一的制裁戰線。這不僅要求盟友在經濟利益上做出犧牲,也考驗著西方國家在對俄政策上的團結與協調能力。如果美國單方面實施制裁而其他國家不跟進,中國和印度可能會尋求其他市場來彌補損失,或者通過第三方國家規避制裁,從而大大降低制裁效果。
美中貿易戰升級
在俄烏衝突的大背景下,美中貿易關係呈現出更加錯綜複雜的態勢。隨著川普計劃在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兩國即將進入新一輪貿易談判。在這個關鍵時刻,雙方都在積極調整自己的談判籌碼。
中國方面採取了多項被視為增強談判地位的措施。首先是對稀土出口的緊縮政策。作為現代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出口政策的任何調整都會對全球製造業和技術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其次,中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採取了「政治化」策略,將原本從美國進口的大豆訂單轉向巴西等其他供應國,直接影響美國農業州的經濟利益。
這些措施反映了中國試圖在多個戰線上與美國進行戰略博弈的意圖。稀土出口的控制針對美國的高科技產業,而大豆採購的轉移則直接影響美國的農業腹地,這些都是美國經濟和政治的敏感領域。然而,貝森特對美中農產品貿易的前景仍持樂觀態度,預測中國將在本季度結束前重新開始採購美國大豆,這可能反映了中國國內對大豆需求的實際需要,以及雙方在貿易談判中可能達成某種默契的預期。
戰場現實與人道主義危機
與外交和經濟博弈並行的是戰場上依然嚴峻的現實。俄羅斯軍隊持續在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州推進,目前已逼近戰略重鎮克拉莫托斯克,距離該市僅不到20公里。這一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為克拉莫托斯克在過去十多年中一直是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的象徵性城市。
克拉莫托斯克的戰略重要性不僅在於其象徵意義,更在於其地理位置。一旦俄軍成功佔領這座城市,就能夠打開通往烏克蘭廣闊平原地區的通道,對烏克蘭的整體防禦態勢造成重大打擊。目前,俄羅斯已經控制了頓內茨克州近80%的土地,持續的軍事壓力正在考驗烏克蘭的防禦能力和國際支持的持續性。
戰場形勢的惡化直接導致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烏克蘭政府已緊急下令撤離克拉莫托斯克的部分居民,特別是有年幼子女的家庭。當地居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俄軍頻繁發動的無人機攻擊使得日常生活變得極其危險。34歲的二寶媽安吉拉的經歷典型地反映了戰爭對普通民眾的毀滅性影響:攜帶爆裂物的無人機在居住區上空穿梭,部分攻擊甚至引發汽車起火燃燒,迫使她不得不帶著5歲和10歲的女兒離開家園。
俄軍正試圖在入冬前加強無人機攻擊的頻率和強度,這是基於技術考量:低溫會嚴重影響無人機的電池性能和整體運作效率。這種「搶在冬季前重擊」的策略預示著烏克蘭東部將面臨更加殘酷的戰鬥,平民的生活也將承受更大的苦難。
外交努力與和平前景的努力
面對嚴峻的戰場形勢,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正積極尋求外交解決方案。他在與川普的通話中明確表達了希望川普能夠以斡旋中東停火的模式來調停俄烏戰爭的願望。澤倫斯基的邏輯是,如果川普能夠在一個地區成功促成停火,那麼同樣的方法也能夠應用於其他衝突。
這種「中東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階段性停火安排、人道主義交換、安全保障機制,以及逐步推進更複雜的政治談判。然而,將這一模式應用於俄烏衝突面臨著顯著的挑戰:如何定義停火線?被占領土的地位如何處理?烏克蘭長期追求的安全保證如何實現?這些問題的複雜性遠超中東衝突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與澤倫斯基的關係正在經歷積極的變化。儘管兩人在今年2月的白宮會面中曾發生口角,但目前雙方關係明顯回溫。川普近期對莫斯科的態度更加強硬,同時對烏克蘭展現出更多同理心。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支持烏克蘭在歐洲和北約協助下「奪回所有被占領土地」,這一表態為可能的和平談判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人道主義層面也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川普表示,她通過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建立的特殊溝通管道,成功確保了一些遭俄羅斯綁架的烏克蘭兒童獲得釋放。這種人道主義突破往往能夠為更高層級的政治談判創造有利條件,累積各方之間的基本互信。
前景展望
當前俄烏戰爭的發展呈現出多重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貝森特提出的經濟制裁策略提供了一條「以經濟推動外交、以外交影響戰場」的潛在路徑,但其成功實施需要滿足幾個關鍵條件:首先是實現跨大西洋和印太盟友的高度一致性,真正封堵俄油的金融和物流漏洞;其次是中國在APEC談判中的戰略選擇,是否會以稀土和農產品為槓桿尋求緩衝空間;第三是戰場和人道層面是否出現足以支持談判的「臨界事件」。
從可能的發展情景來看,存在幾種不同的路徑。最樂觀的情景是經濟制裁策略奏效:美國聯合盟友成功切斷俄羅斯的主要收入來源,在財政壓力和戰場僵持的雙重夾擊下,莫斯科對階段性停火的政治條件軟化,出現實質談判窗口。然而,這一路徑的風險在於可能推高全球能源價格,對歐洲製造業和新興市場造成衝擊,同時可能引發中國和印度的多維度反制。
較為現實的中間情景是「部分有效、部分轉嫁」:印度在關稅壓力下確實調整策略,但俄油通過更複雜的轉運網絡繼續以折價銷售;中國維持一定規模的購買,同時用政策工具緩解內部成本。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現金流受損但不致斷裂,戰場維持「拖消」格局,和平談判可能只能從人道議題和局部安全安排切入。
最不樂觀的情景是制裁效果有限:歐洲因內部掣肘對美國方案跟進不完全,影子船隊和灰色結算體系進一步擴張,俄軍雖無法取得決定性突破,但能夠維持壓力並繼續消耗烏克蘭的防空和能源系統。
接下來數週,幾個關鍵指標將決定俄烏戰爭的走向:首先是APEC峰會的成果,美中能否在某些領域達成「止損型」交換將直接影響對俄制裁的強度和效果;其次是歐洲盟友對美國關稅策略的跟進程度,這將決定制裁的實際效力;第三是克拉莫托斯克和烏克蘭南部能源設施的軍事態勢,戰場變化將直接影響各方的談判意願;最後是人道主義領域的進展,特別是被轉移兒童的返還和戰俘交換,這些往往是政治談判的重要前奏。
總的來說,俄烏戰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經濟制裁、外交斡旋、戰場博弈和人道關懷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決定這場衝突的最終走向。國際社會需要保持高度關注,並為各種可能的發展情景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