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議會第30選區市議員民主黨候選人黃友興(Phil Wong)。 (由Phil Wong提供)
【看中國記者Judy、Sarah 報導】紐約市議會第30選區市議員民主黨候選人黃友興(Phil Wong),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強調自己是一位「行動派」候選人,致力於以實際成效改善選區治安、教育、住房與環境問題,主張跨越黨派分歧,以務實政策解決社區痛點。
黃友興指出,雖然自己名義上是民主黨人,但其政策理念與廣大選民的日常需求更加契合。他說:「我不關心黨派標籤,我關心的是人們的生活。我們要理解他們的需求,並真正解決問題。」第30選區包括:皇后區的 Maspeth、Middle Village、Glendale以及 Ridgewood、Elmhurst 和 Rego Park 的部分地區。
從父親到社區行動者 12年堅持不懈
黃友興的從政之路,始於一場影響家庭的突發事件。2014年,他的女兒就讀的學校因鄰近旅館被改建為移民庇護所而陷入嚴重超收,導致60多名新學生被迫擠進食堂與體育館。「我們不是反對幫助他人,但也應該保障我們自己的孩子。」他說。
在與家長會及社區合作下,黃友興揭露庇護產業鏈背後利益操作,並推動多項政策改變,包括:要求在庇護所加設廚房、降低人數上限,以及阻止幾起收容所落地。他還曾發起為期51週的抗議行動,成功關閉位於綠谷的非法收容所,並因此贏得「做事的人」稱號。
聚焦四大議題:治安、教育、住房、財政責任
在公共安全方面,黃友興指出目前警察人力短缺嚴重,並指出對汽車盜竊或入室盜竊等犯罪的911電話響應時間已膨脹至兩個小時,而前市長Bloomberg任期內,911電話響應時間只需一、兩分鐘。應增編至少6000名警察以回應社區需求。他同時呼籲修正導致執法人員士氣低落的《反警法案》,恢復民眾對治安的信心。他當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資金,請回這些警察。
針對紐約市無家可歸者的危機,黃先生主張在明確界限的前提下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和臨時支持。 「街頭不是精神病院。」他指出,一些未經治療的無家可歸者出現了暴力事件。他建議恢復近幾十年來關閉的精神病院,並提供職業培訓,幫助無家可歸者在一年內自給自足。 他強調:「你不能只是給他們提供住所,然後就不管他們了。」
在移民問題上,黃友興堅決反對開放邊境和紐約市的「庇護」政策,他稱這些政策是一個每年耗資220億美元的「無底洞」。 「聯邦政府應該處理移民問題,而不是紐約市。」他說。他支持為移民提供合法途徑,但堅持要驅逐那些違法或未能做出貢獻的人。 「年僅10歲或11歲的孩子不去學習,就去賣水果,有些人甚至加入了幫派。」他指出,並列舉了傑克遜高地等地區的問題。
身為前教育委員會主席,黃友興堅定捍衛擇優教育,尤其支持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 「特殊高中是為通過考試的學生開設的。」他說: 「我反對根據地址或收入進行抽籤或配額制。」他反對廢除特殊高中的提議,認為重點應該放在改善紐約市400多所中學的教育,解決教師短缺和品質問題。 「把教育體系的問題歸咎於三所特殊高中是無稽之談。」他說。「應該解決真正的問題:教師水平低,資源匱乏。」 黃先生也支持恢復天才班教育項目,強調菁英教育透過培養卓越人才,惠及整個社區。他的承諾源於他作為一名家長在擁擠的教育體系中,為女兒的教育而奮鬥的親身經歷。
黃友興反對將退休人員的醫療保健費用從工會支持的計畫轉移到個人身上,並警告稱,這種改變可能會讓老年人破產。 「退休福利是承諾的;必須兌現。」他說。
在環境議題上,他支持廚餘垃圾回收等舉措,但批評紐約市缺乏基礎設施。 「全紐約只有一個廚餘垃圾處理中心,在布朗士。」他指出:「皇后區需要有自己的設施才能切實可行。」
黃友興的30選區涵蓋Rego Park、Maspeth和Elmhurst特等地區,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在Maspeth和Middle Village,公共安全至關重要;而在Elmhurst,則面臨著垃圾氾濫和繁忙交通樞紐附近公民責任感下降的困境。 「人們吃了東西亂丟,老鼠也跟著來。」黃友興說道,並呼籲清潔街道和加強政府協調。他還談到了,在有些地區,人們對不斷上漲的租金感到憤怒,從而喜歡「社會主義」。他警告不要信奉「免費午餐」的承諾,因為這會導致稅收增加,並迫使居民離開。「社會主義行不通。」他引用了古巴和中國的例子說道:「如果富人離開了,你就不能對他們徵稅。」
以對話代替對立,回歸理性治理
黃友興的競選之路很順利,得益於多年合作後獲得市議員Robert Holden的支持。
黃友興早年幫助市議員Holden選舉,Holden選上了。那時候黃友興沒空去幫他,黃友興就還做別的事情,告哈佛大學,要告市長啊,有很多事。直到2023年11月,Holden叫黃友興回去幫他做事。然後在2024年11月,Holden說,他做了八年不能再選了,他會支持黃友興出來選,選他的位置。
儘管黃友興起步較晚,但他的積極行動和社區的信任最終讓他贏得了民主黨黨内初選。 黃友興以溫和的舉止和善於尋求共識而聞名,他將政治視為對話。 他說:「市議會有51名議員,其中大約20名是傾向社會主義者。」 「你不能忽視他們;你必須與他們溝通,達成共識,然後繼續前進。」他的競選活動採用草根性的方式,包括挨家挨戶上門拜訪以及在公交車站和學校與選民見面,這得益於一支敬業的團隊。
黃友興強調,他未來若進入市議會,將推動跨黨派合作與政策討論,透過溝通尋求共識。他說:「我們不能只對抗,而應學會對話。」他說:「求同存異,一定有不同,也一定有大家同意的共同點,就可以談話了啊,怎麼解決?怎麼撥款?要提甚麼案?可以談,不同意的,可以不談,但是也要聽他的理由,他也會聽我的。也有時候慢慢會轉的。政治就是這樣,你聽到有道理了,你需要轉了,就會轉的。」
候選人語錄摘錄
「我不是來當政客的,我是來解決問題的。」
「人民不是在選政黨,而是在選能幫助他們的那個人。」
「沒有完美政策,只有肯做事的人。」
關於黃友興
黃友興(Phil Wong)為紐約市第24選區民主黨市議員候選人,擁有12年社區服務經歷,曾任地區教育委員會主席,並長期與市議員Robert Holden合作參與市政改革行動。他精通中英雙語,長期關注教育議題,致力於讓基層聲音進入市府決策核心。
欲瞭解更多競選資訊,請訪問黃友興競選網站:https://philwong2025.com/
責任編輯:James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