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日,飽受戰火蹂躪的中東地區迎來了一線期盼已久的曙光。在持續了近兩年的血腥衝突之後,以色列與哈馬斯終於達成了一項意義深遠的第一階段和平協議。根據協議,哈馬斯承諾在72小時內釋放所有在世的以色列人質,而以色列則將釋放大量巴勒斯坦囚犯並從加沙部分地區撤軍,同時開放大規模人道援助通道。這一突破性進展震驚了全球,並迅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其幕後推手的熱烈討論。(圖片來源:Alex Wo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今日,飽受戰火蹂躪的中東地區迎來了一線期盼已久的曙光。在持續了近兩年的血腥衝突之後,以色列與哈馬斯終於達成了一項意義深遠的第一階段和平協議。根據協議,哈馬斯承諾在72小時內釋放所有在世的以色列人質,而以色列則將釋放大量巴勒斯坦囚犯並從加沙部分地區撤軍,同時開放大規模人道援助通道。這一突破性進展震驚了全球,並迅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其幕後推手的熱烈討論。
川普力促以哈協議 外界高呼:應獲諾貝爾和平獎
中東和平曙光已現,國際社會讚嘆不已,在眾多分析和評論中,一個聲音尤為響亮: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被廣泛認為是促成這項協議的關鍵人物,其獨特的外交手腕和堅定施壓被視為打破僵局的決定性因素。
外界普遍將這次突破的功勞歸於川普,認為正是他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施加的前所未有的壓力,才促成了這項來之不易的協議。從白宮的高調會面到社交媒體的公開施壓,從對哈馬斯設定的嚴厲最後期限到對各方的戰略威脅,川普展現了其獨特的外交風格和「交易藝術」,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的談判僵局。
隨著協議細節的浮出水面以及各方對其貢獻的認可,外界對川普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呼聲日益高漲。這不僅是對他此次中東斡旋成果的肯定,更是對他一貫秉持的「交易藝術」外交哲學在解決國際難題方面有效性的認可。
在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後,有多位國家領導人或其政府表態支持美國前總統川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親手將一封推薦信遞交給川普,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川普在推動中東和平協議方面的努力。此外,一個主張釋放加薩人質的以色列團體也提名川普。
除了以色列,巴基斯坦政府也提名了川普,並且有報導指出多位非洲國家領袖在今年稍早也曾提名他。白宮發言人凱利(Anna Kelly)則表示,川普「值得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儘管有這些提名和支持,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主任妮娜.葛雷格(Nina Graeger)認為,川普獲得和平獎的可能性非常低。
從血腥對抗到談判桌
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以來,加沙地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義災難。以色列隨後展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旨在徹底摧毀哈馬斯並解救被劫持的人質,但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數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在這場持續了470天的衝突中,國際社會多次嘗試斡旋,但都因為雙方的核心分歧而宣告失敗。以色列堅持徹底清除哈馬斯,而哈馬斯則將人質視為與以色列談判的唯一籌碼。拜登政府雖然多次嘗試調解,但傳統的外交手段似乎無法有效打破這種僵局。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川普的介入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作為美國45和47任總統,他在中東地區擁有獨特的影響力,特別是與以色列的特殊關係。他在第一任期促成的「亞伯拉罕協議」已經證明了他在中東外交方面的能力,而這次的以哈協議則進一步鞏固了他作為「和平締造者」的形象。
川普的雙重施壓策略:軟硬兼施的外交藝術
對內塔尼亞胡的戰略施壓
川普對內塔尼亞胡的施壓被認為是此次協議達成的關鍵因素。這種施壓並非單一維度,而是一套精心設計的組合拳。
公開支持與期望管理是川普策略的第一個層面。2025年9月29日,川普在白宮高調接待了來訪的內塔尼亞胡,這次會面本身就傳達了強烈信號。在會晤中,川普公開表達了對內塔尼亞胡「20點和平計畫」的支持,並在社交媒體上多次強調這是內塔尼亞胡「必須接受」的「歷史機會」。
私下威脅與條件化支持構成了川普策略的第二個層面。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在私下溝通中態度更為直接,明確指出如果以色列不抓住這次機會,將可能面臨美國未來政策的重大調整。這種「若不接受,後果自負」的暗示,對高度依賴美國支持的以色列來說無疑是巨大壓力。
川普還巧妙地利用了內塔尼亞胡的國內政治困境。內塔尼亞胡政府既面臨要求解救人質的巨大民意壓力,又要平衡極右翼聯盟夥伴的強硬立場。川普的施壓在某種程度上為內塔尼亞胡提供了向國內解釋妥協必要性的外部因素。
對哈馬斯的最後通牒:時間壓力與後果威脅
川普的斡旋策略並不僅限於以色列。他對哈馬斯設定了明確的最後期限——2025年10月5日,要求其在此日期前接受協議,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這種直接且不留餘地的最後通牒,與傳統外交的循序漸進方式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嚴重後果」可能包括:以色列在美國默許下發動更大規模軍事行動、國際社會對哈馬斯施加更嚴厲制裁,以及對加沙地區人道援助的進一步限制。在加沙已遭受巨大破壞、人道危機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哈馬斯領導層顯然無法承受這些潜在後果。
協議內容:務實的階段性和解方案
第一階段和平協議的內容體現了川普團隊在談判中的務實主義精神,主要包括三個核心支柱:
人質與囚犯交換機制
協議的核心是大規模的人質與囚犯交換。哈馬斯同意釋放20名在世的以色列人質以及25具遺體,總計45人。作為交換,以色列將釋放250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巴勒斯坦囚犯,以及約1,700名在戰爭期間被捕的加薩居民。
這個交換比例的設定反映了談判中的複雜平衡:既滿足了以色列民眾對人質回家的迫切期望,也回應了巴勒斯坦方面對被拘押人員的關切。72小時的時間限制更是為交換過程注入了緊迫感,減少了可能出現的變數。
軍事撤離與緩衝區設立
根據協議,以色列國防軍將從加薩地區的部分區域撤出,退至預先約定的邊界線。這意味著加薩地帶將首次出現相對「非軍事化」的區域,為人道援助進入和加薩居民初步返回創造條件。雖然這並非全面撤軍,但標誌著以色列在軍事行動上的重大調整。
人道援助通道開放
為緩解加沙嚴峻的人道危機,協議承諾允許大規模人道援助進入。最初五天內,每天將有400輛援助卡車進入,隨後將逐步增加數量。這些援助包括食物、水、藥品和燃料等關鍵物資,對挽救加薩居民生命至關重要。
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與川普聲望提升
協議達成後,國際社會迅速給予正面回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稱讚這是「中東和平進程的重大突破」,並表示聯合國將全力支持協議實施。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也發表聲明,讚揚川普政府在促成協議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川普的支持者和許多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川普「交易藝術」的成功體現。他們指出:
「交易藝術」的勝利:川普將國際政治視為大型商業談判,善於利用籌碼、設定期限並威脅後果。在此次談判中,他將人質問題、軍事行動、人道援助打包成一個「交易」,迫使各方在壓力下達成妥協。
對內塔尼亞胡的有效施壓:與拜登政府的謹慎態度相比,川普利用其與內塔尼亞胡的複雜關係以及可能重返白宮的政治前景,對其施加了直接有效的壓力。
果斷與打破常規:川普敢於設定最後期限、公開威脅的果斷風格,在特定情況下能夠突破僵局,迫使各方重新評估立場。
和平締造者形象的重塑
白宮發言人凱利表示:「川普總統直接參與多項重大衝突解決,從善用美國軍事實力到發揮強大經濟影響力,為全球數十年戰火帶來和平。他確實是首席和平締造者。」這一表態不僅體現了川普政府對自身外交成就的自信,也為川普可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造勢。
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算盤
對內塔尼亞胡而言,接受協議既是戰術選擇,也是政治賭注。他面臨著四面而來的內部壓力:人質家屬的長期抗議、以色列社會對戰略目標與代價的疑慮、軍事戰果與戰後治理成本的反差,都在侵蝕執政正當性。
然而,拒絕川普的施壓可能面臨更大風險。以色列高度依賴美國的軍援、情報和外交支持,當華府明確將「人質優先」與援助節點相連時,內塔尼亞胡的選擇空間被大幅壓縮。
哈馬斯同意在72小時內釋放所有在世以方人質,背後也有其成本收益評估。加沙民眾長期處於人道危機中,第一階段的援助放量可降低哈馬斯在地統治正當性流失的風險。同時,在高強度衝突下,短暫靜默可讓其重整力量、修補通訊與補給。
儘管川普獲得了主要讚譽,但卡達、埃及等傳統調解者的作用不容忽視。卡達長年維持與哈馬斯的溝通渠道,在名單核對、地點安排上充當關鍵橋樑。埃及作為「邊界守門員」,其在拉法口岸的協調能力對援助進場效率至關重要。
挑戰與風險:從協議到實現的漫長道路
即便第一階段達成共識,落地仍面臨多重風險。任何小規模交火、誤擊或邊境擦槍走火,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在世」定義、健康狀況、被扣押者身份等細節爭議也可能成為執行障礙。
第一階段協議僅是開始,更大挑戰在於後續階段。永久停火的語言、以軍更大規模撤出、邊界安全機制、加沙戰後治理與重建主導權、哈馬斯武裝處置等,都是極具爭議的關鍵議題。
川普的中東遺產
川普促成以哈協議的成功,展現了非傳統外交手段在特定條件下的有效性。相較於傳統外交的謹慎與模糊空間,川普傾向於清楚劃線與直接表態。當結果在短時間內出現可觀測變化時,大眾更容易將因果鏈連回「強勢施壓」。
川普的公開發言、時間表設定、「硬話軟說」的談判語氣,讓媒體有畫面、有標題,遠比冗長細碎的技術協調更容易被報導和記住。這種「可視化」的外交行動,在現代媒體環境中具有強大的敘事優勢。
川普充分利用了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讓各方清楚認識到美國有能力也有決心影響衝突最終結果。這種「實力外交」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談判進程。
以色列與哈馬斯第一階段和平協議的達成,無疑是加沙衝突爆發以來的重大里程碑。它不僅為飽受戰火摧殘的加沙居民帶來了暫時喘息,也為被劫持的以色列人質帶來了回家希望。
在這次歷史性突破中,川普的介入及其獨特施壓策略被廣泛認為是關鍵推動力。他對內塔尼亞胡的軟硬兼施,對哈馬斯的最後通牒,成功打破了長期僵局,為和平進程注入新動力。外界對川普的讚譽,反映了對其果斷決策風格和「交易藝術」在解決複雜國際衝突中潛在有效性的認可。
然而,這僅是漫長和平之路的第一步。如何將第一階段成功轉化為持久和平,解決衝突根本原因,最終實現中東地區穩定繁榮,將考驗所有相關方的智慧與決心。真正的考驗在於能否把「戰術性止血」轉化為「戰略性穩定」。
儘管前路充滿挑戰,但在2025年10月這個特殊時刻,中東上空的這線新曙光,足以讓世界為之振奮。川普式外交的成功實踐,也為未來解決國際衝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