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臺灣陸軍軍官在新竹參加首批美制先進M1A2T「艾布拉姆斯」戰車的實彈射擊訓練。此次訓練與年度漢光軍演分開進行。7月9日,臺灣啟動了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常規部隊與預備役軍人一起參與了為期10天的訓練,旨在防禦中共入侵。(圖片來源:I-HWA CHENG/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7日訊】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研究員林和立先生,最近在一個公開場合的演講中談到對臺灣當前處境的一些看法,當場引來臺灣駐美代表俞大㵢的公開反駁,網上也有自媒體質疑他的觀點。站在評論時事的角度,這都是很正常的,各人看法不同,可以互相切磋。
引起爭議的主要有四點,一是他認為中共只要出動四五艘潛艇,就能對臺灣實施封鎖;二是他認為臺灣人不會反抗,甚至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會選擇默許中共的封鎖和控制;三是他認為臺灣的能源與糧食儲備有限,中共只要斷絕供應就能實現「國家統一」;四是他認為中共統戰部門能直接拿起電話就對國民黨立委下達指令。
對於第一點我略有保留。潛艇並非無敵,要面對深水炸彈和自殺式無人潛艇的攻擊。潛艇入侵,必然遭到臺灣守軍的反制,到時仍要經過大規模海戰決出勝負,然後才能談封鎖。此外,如果美國的隱形核潛艇在臺灣外海游弋,它看得到你,你看不到它,中國潛艇也只能逃命。
中共一旦封鎖,如果美國等先進國家的油輪或貨輪遭中共潛艇攻擊,必然引發中共與西方國家的戰爭,大戰開打中共必然吃虧,所以封鎖未必能窒息臺灣,反而對中共的風險更大。就此而論,臺灣從現在開始,就應向美國進口更多能源與糧食等物資,形成兩國海上來往的「慣性」,中共一旦動起封鎖念頭,就先要面對美國的反制。
關於第二點,我與林和立看法接近,大部分臺灣人並未做好抵抗中共入侵的心理和物質準備。俞大㵢舉近日數萬臺灣人自帶鏟子到花蓮救災,證明臺灣人的團結,但守望相助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禦敵血性是兩回事。更何況,去花蓮救災的人,可能正是護衛臺灣投入大罷免的那批人,數萬人有熱血,千萬人仍在旁觀,那對抗敵守土仍無幫助。
臺灣人普遍厭戰,年輕人滿足於「小確幸」,早前有街頭隨訪年輕人,問到是否參戰,個個「耍手擰頭」,都說不會上前線,有人甚至說叫賴清德兒子從美國回來去上戰場,彷彿戰爭發生只與賴清德有關。
臺灣人對戰爭與和平的關係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對國民黨的媚共路線也缺乏警覺,香港人的遭遇也未引起廣泛共鳴。此所以龍應臺的「謙卑」說和「同理心」說仍有巿場,鄭麗文的「和平是底線」也可以振振有詞。國民黨在地區和立委選舉中佔先,早前的大罷免聲勢很大,而實效為零,這都證明國民黨仍有廣乏的社會基礎,一旦戰爭打起來,有多少臺灣人有抵抗意志,仍舊值得懷疑。
關於第三點,臺灣的能源與物資儲備不足,一旦被中共封鎖,很可能造成內亂,這也不是杞人憂天。有報導稱臺灣的石油與天燃氣儲備只夠用一星期,不知道是否屬實,但如果能源供應中斷,島內生產與生活嚴重受困,加上國民黨作亂,那臺灣就沒有能力拒敵於國門之外。
關於第四點,現在都很清楚了,國民黨早已充當中共的馬前卒,依中共的意旨在臺灣「攪事」。國民黨要員去大陸,經中共高層面授機宜,回臺灣後一定會有新「搞作」。把持立法會,為民進黨執政製造麻煩,散佈疑美論恐共論,千方百計削弱內部團結和抵抗決心。國民黨作為中共「別動隊」,一旦在下屆總統大選勝出,更可以與中共裡應外合,徹底擺平臺灣人,統一中國。
林和立的觀點,有人未必完全同意,但林和立對臺灣人面對中共威脅時的處境與心態的擔憂,卻足以儆醒民進黨和臺灣的反共志士。現實離眾志成城還有很遠距離,內部不團結不可能外御強敵,國民黨決心做中共內應,一旦執政後果嚴重。俞大㵢雖然不同意林和立的看法,但現實並沒有像他宣稱的那麼樂觀,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面對難題時,不應盲目樂觀,也不應盲目悲觀,理性一點看,應該在宏觀上有決心,在微觀上有警覺,那才是積極的態度。
當下臺灣的外部環境,處於歴史上最好的時期,至於內部環境,雖然也在進步中,但臺灣人七十多年過慣安逸日子,聞戰火而色變,人心未齊,軍心未壯,並非沒有隱憂,所以過度樂觀與過度悲觀一樣,都應該盡量避免。少講空話,多做實事,少作內耗,多交盟友,兄弟䦧於牆外御其侮,那才可以有備而無患。
一言以蔽之,臺灣遠未到做好充分準備抵抗中共入侵的地步,人心未團結,戰意渙散,主客觀都有軟肋,民進黨要維護臺灣的國家體制,還需下大功夫。林和立的提醒,即使有些話說重了,也足以引起臺灣朝野的深刻反思。
(文章由作者授權轉載自顏純鉤facebook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