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錯了!服藥時機解密:飯前、飯後、空腹大不同(組圖)


吃藥
60歲後吃藥的正確方式:6個細節要牢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藥越吃越多,但效果卻不理想。以王大爺為例,他按時吃藥,卻總控制不好血糖血脂。醫生一問才知道,他所有藥都放在飯後吃,結果藥效大打折扣。其實,吃藥不僅要「準時」,還要講究方法。

服藥時機解密:飯前、飯後、空腹大不同

許多人認為所有藥品都應在飯後服用以保護腸胃,但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區。正確的服藥時間應根據藥物特性與治療目的來決定,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飯前吃:常見於降糖藥(如格列齊特、格列喹酮),在飯前服用能在進食後有效控制血糖急遽上升;消化系統藥(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則需要在飯前服用以保護胃黏膜,使其免受後續食物和胃酸的刺激。建議飯前15~30分鐘服用,能更好發揮作用。

*飯後吃:適用於對胃刺激較大的藥,如維生素B1、B2、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餐後15~30分鐘服用,能減少副作用,以避免在酸性過高的胃部環境中被破壞,影響藥效。

*空腹吃:並非指「早晨沒吃飯」,而是飯前1~2小時或餐後2小時,如腸溶片,其外層的特殊包衣設計用來抵抗胃酸,因此需要在胃部大致排空的狀態下服用,讓藥片能迅速進入腸道被吸收,從而確保藥效。

藥
正確用藥是一門需要謹慎對待的學問,絕非簡單的「吞下去」就好。(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精準用藥:多數人忽略的六個關鍵細節

生病吃藥雖然是常識,但在執行時卻暗藏許多細節,稍有不慎就可能讓療效打折扣,甚至帶來風險。

1.特殊藥物要用正確方式

泡騰片需溶於水後飲用,咀嚼片要嚼碎,舌下含片要慢慢含化。錯誤服用可能失效,甚至危險。

2.「一日三次」不是隨餐三次

這是指每隔8小時一次,確保血藥濃度穩定。如果隨餐吃,可能白天劑量過高,夜晚藥效不足。

3.服藥後不要立刻運動

藥物需要30分鐘到1小時吸收。馬上運動會影響吸收,甚至導致不良反應。

4.不要用茶水送藥

茶含有單寧,會與藥物中的鐵或蛋白質反應,降低藥效。還可能因咖啡因與藥物互相作用,引起心悸、失眠等副作用。

5.不能擅自增減或停藥

慢性病用藥需要長期穩定療程,即使病情好轉也不能隨便停藥。必須遵醫囑執行。

6.藥片別隨便掰開或碾碎

控釋片、緩釋片、腸溶片若被破壞,可能導致藥效提前釋放,增加副作用或降低療效。

結語

正確用藥是一門需要謹慎對待的學問,絕非簡單的「吞下去」就好。特別是對於需要服用多種藥物的年長者而言,更應警惕上述常見誤區,並依據個人狀況與醫囑服藥,才能確保用藥安全與療效。



責任編輯:牛蘭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