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前瞻:習近平「六不」策略下的經濟困境與權鬥(圖)


習近平
中共黨魁習近平(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10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亭綜合報導)隨著四中全會定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政壇再度成為全球焦點。此次全會主題聚焦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十五五」規劃),旨在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然而,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圍繞習近平領導地位的傳聞與爭議不斷發酵。時評人文昭將習近平比作清朝官員葉名琛,稱之為「六不」總書記,指出其在危機中遊走於極限,卻未崩潰的原因;時評人唐靖遠則分析黨內元老們的最大弱點暴露,習近平或正謀劃絕地反擊,張又俠等軍方人物面臨華山一條路。專家觀點認為,四中全會或將成為中國政治經濟轉折點,考驗習近平的「奇蹟」敘事能否持續。

全會背景:經濟「兩大奇蹟」下的隱憂

據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會議通報,四中全會將審議「十五五」規劃草案,強調該規劃體現了習近平領導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蹟。這一表述迅速引發熱議。文昭在最新節目中指出,這種「奇蹟」宣傳聽起來頗有諷刺意味,彷彿承認經濟高速增長與社會穩定難以兼得,卻被強行歸功於習近平。他質疑:「日本持續30年的快速增長算什麼?反正黨說奇蹟就是奇蹟。」文昭認為,這傳遞出習近平將在四中全會獲得極高評價的信號,但也暴露了黨內對當前經濟蕭條的無奈回應。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去年5月推出的「520新政」已宣告失敗,今年甚至連「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概念都淡出開發商話語,僅剩官媒勉強提及。文昭分析,今年房地產生態已發生根本變化,投資與消費兩大引擎冰冷,傳統金融財政手段失效。央行和財政部去年9月推出的救市措施,也未能激活增長。他直言:「救市救不活,乾脆回到改革開放前?但這條路也走不通。」從2022年至2023年,習近平推動的供銷社擴張、社區大食堂、引導青年下鄉等「開倒車」試點均爛尾,2024年起已基本放棄新嘗試。文昭感慨:「通往各個方向的道路都在向習近平說不,他還要如何繼續掌舵?」

唐靖遠則從政治角度切入,指出四中全會前夕,各種高層政局爆料從蜂擁而至轉為稀少,說明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他認為,習近平事實上已喪失權力,尤其是軍權,但元老們投鼠忌器,不願公開政變,以免留下奪權記錄。唐靖遠強調,反習派希望以合法方式完成過渡,如習近平因健康問題主動辭職,或維持現狀至二十一大換屆。但這一弱點正被習近平利用,謀劃絕地反擊。

「六不」總書記:歷史鏡像與現實困境

文昭借古喻今,將習近平比作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兩廣總督葉名琛,後者因「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策略聞名,最終被英軍俘虜。文昭認為,習近平同樣是「六不」總書記:不戰(不敢出兵臺灣);不和(不願向美國認慫);不守(不願閉關鎖國脫鉤西方);不死(不願放棄中共擁抱民主);不降(不願向危機投降釋放破壞力);不走(不願讓位他人)。這種策略讓習近平在危機中躺平擺爛,卻暫時未崩潰。

文昭詳述葉名琛故事:面對英國船堅炮利,葉名琛任何有意義反應都不做,自比「海上蘇武」,卻客死印度加爾各答。他分析,葉名琛的每一步都有體制絕境的理由:不戰打不過;不和會被主戰派罵死;不守加劇緊張;不死、不降、不走則因氣節與法度。同樣,習近平的選擇也是體制與想像力的盡頭。文昭指出,葉名琛的「戰略定力」源於誤判英軍無法長期佔領,但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與印度叛亂鎮壓後,英軍加大賭注,導致其失敗。文昭警告,習近平的「穩定奇蹟」類似風暴前平靜,蒸汽技術革命等變化終將跨越清朝優勢;如今,中國經濟危機累加,六不策略或成死得最快的辦法。

唐靖遠認為,習近平雖治國無能,但權鬥不笨,利用元老保黨心理,避免兵不血刃下臺。他分析,四中全會若需罷免習近平,反習派需在中央委員中投票,但二十大中央委員逾70%為習家軍,存在變數。元老們已私下做工作,確保倒戈,但習家軍或有小算盤。唐靖遠認為,習近平有牌:其思想已入黨章,元老不能批倒,只能表面供奉。這讓習近平可拖延至二十一大,增加變數。

經濟危機深層剖析:房地產崩盤與返貧現實

文昭深入剖析中國經濟最大危機:房地產凋敝。2010年代中期,房地產及上下游佔GDP 20%-30%,賣地收入佔地方財政30%-40%,高度依賴罕見。上游包括礦業、冶煉、化工;中游為金融、開發;下游為家電、裝修、汽車。文昭強調,汽車與房地產高度關聯:每100輛新車中15-20輛與房屋銷售相關。房價上漲推高郊區遷徙,增加私家車需求;三四線城市公共交通不發達,更明顯。

近兩年,房地產崩盤拖累汽車銷量觸頂。新車進入廉價電動車內卷競爭,文昭視之為經濟凋敝的「詛咒」,而非祝福。房價下跌影響財富心態,消費緊縮;槓桿率高時,跌30%即崩盤。文昭指出,中國一二線城市限跌令維持虛高,但實際售價自2021年起跌30%,三四線腰斬。有價無市,房屋喪失流動性,資產貶值。居民大規模返貧已發生,救市手段用盡。

唐靖遠同意經濟指標突破臨界值,但習近平仍穩固謀劃下個五年。他質疑中共能否無視經濟:1980年代改革源於毛時代經濟困境;毛兩次妥協(1962年退二線、1973年鄧小平復出)。蘇聯也因經濟失敗開啟改革。唐靖遠警告,風暴前有平靜,海嘯前海水退潮;勿對謠言抱高期待,也勿喪失理性。

軍方角色與潛在風險:張又俠的華山一條路

唐靖遠重點分析張又俠處境:掌控軍權,是元老倚重力量,但很微妙。一方面,元老為保黨或犧牲張又俠安全;另一方面,張又俠無退路,若習近平不下臺,兩年後二十一大退休,必遭清算。唐靖遠認為,張又俠無法承受兩年變數,只有確保習近平四中全會下臺,並永無翻身機會。

若習近平拒辭職,元老讓步維持現狀,張又俠安全將被犧牲。他需獨立應急計畫,利用軍權控制局面,甚至「勇士斷腕」,拿下習近平後攤牌軍方獨立,不干政。唐靖遠指出,這僅保階段安全;根源需中共解體,實現軍隊國家化,解決槍指揮黨矛盾。

文昭間接呼應,習近平「六不」如葉名琛躺贏幻想,但變化(如英國國際形勢)終將打破。中國居民未普遍認返貧,需時間;到時是否甘於「吃草」,拭目以待。

四種全會結局預測

四中全會前,北京外交轉向明顯,如放棄戰狼,轉向對美讓步。唐靖遠提到近期北京推出K簽證,或吸引印度、俄羅斯人才,補充人口紅利不足,但也可能「割海外華人的韭菜」。文昭則認為,中共無視經濟將重蹈毛時代覆轍。

專家預測,四中全會結局三種:維持現狀至二十一大;習近平辭總書記、軍委主席,明年兩會辭國家主席;強制剝奪所有職務,進入緊急狀態。第二種可能性比較大。唐靖遠強調,張又俠決定性因素,其認知深度將左右大局。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