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影響是一種無聲的滲透,卻能左右孩子一生的命運。(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血脈,但一個確鑿的事實是:在孩子的成長中,媽媽的性格常常決定了孩子的底色。
她不必大聲教訓,不必刻意說教,哪怕只是每天的情緒起伏、言行舉止,都在悄悄刻進孩子的靈魂。
這種影響是一種無聲的滲透,卻能左右孩子一生的命運——
孩子看著你怎麼處理情緒,
怎麼對待家人,怎麼面對壓力……
他們就在這種日常裡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世界觀。
有4種常見的母親性格,可能在不經意間對孩子造成比較深的影響。作為父母的我們,多覺察一點,孩子可能就成長得更鬆弛一點。
01控制型媽媽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成為這種類型媽媽嘴邊最常掛著一句話。
她好像什麼都要管,從小到大,孩子穿什麼衣服、交什麼朋友、選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她都得說了算。孩子自己的想法一點都不重要,反正聽她的就對了。
時間久了,孩子只有兩條路可走:
要麼變得特別聽話,什麼都依賴媽媽,自己不敢做決定,怕錯怕失敗,像個長不大的娃娃。
要麼就心裏憋著一股勁,等到大了,拚命反抗。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哪怕明知道是錯的,也要掙回這點自主權。
好多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不願意多回家,甚至不想打電話。不是不愛,是怕了——
怕又被管、
怕又被說、
怕那種透不過氣的「關心」
這哪是愛?分明是以愛之名的控制。
02焦慮型媽媽
這種媽媽整天提心吊膽,總把事情往最壞處想。
孩子咳嗽一聲,她立刻想到肺炎;成績掉了幾分,她就覺得人生快完了。整個家的氣氛都被她帶得緊繃繃的,好像隨時要出事。
她不停地念叨
「千萬要小心啊」
「不要亂跑了」
「萬一……怎麼辦」
孩子聽得多了,自己也變得膽小起來。什麼都不敢試,什麼都怕錯,總覺得自己做不到、做不好。
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內心常常缺乏安全感。耳濡目染後,他們明明很優秀,卻總在擔心;明明沒問題,卻習慣性焦慮。那種深埋心底的不安,就像背景音一樣揮之不去。
她不是不愛,而是太怕了。可她的害怕,卻成了孩子一生都難以卸下的重擔。
03冷漠型媽媽
這種媽媽很少和孩子交流,臉上總是沒什麼表情。
孩子高興地分享學校趣事,她沒什麼反應;孩子難過委屈想求安慰,她也好像看不見。這個家不缺吃穿,卻唯獨缺少溫度。
孩子一次次嘗試靠近,卻像對著牆壁說話,得不到任何回音。時間久了,心就涼了,也不再願意主動開口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不懂得如何表達情感,也不容易相信別人。
表面上可能很獨立,
其實內心特別孤獨,
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她不是故意冷漠,只是彷彿隔著一層玻璃生活。而這層玻璃,卻成了孩子一生都難以打破的距離。
04貶低型媽媽
這種媽媽眼裡好像總看不見孩子的好。
她最常說的話就是: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
「我真是白養你了」
她可能覺得這是在激勵孩子,卻不知道這些話像一根根刺,紮在孩子心裏。孩子聽多了,就真的相信自己很差勁,不配被喜歡。
哪怕後來長大了、成功了,心裏也總是有個聲音在否定自己:我不夠好,我不值得。他們一方面拚命努力,一方面又很難真正開心起來。
這樣的親子關係,到最後往往只剩下疏遠。孩子不是不愛媽媽,只是受不了永遠被否定、被比較。
誰願意總被自己最親的人說得一無是處呢?
寫在最後:
父母都一樣,好好愛孩子,別再傷到下一代。(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說實話,上面說的這幾種類型,不止是媽媽,很多爸爸其實也一樣。
不管是誰,只要家裡有一個人是這樣的性格,整個家都會活得很累。
我們做父母的,也許自己從小也沒被好好愛過,但正因為知道那種滋味不好受,才更不能再讓孩子走我們的老路。
改變雖然不容易,但一點一點來,總會比以前好。別讓過去的傷,再傷到下一代了。
責任編輯:小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