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青年領袖遇刺身亡 英國300萬人上街悼念!(視頻)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自媒體「Edward文鳴」。9月10日,「美國轉折點」創辦人查理.柯克,在猶他谷大學演講時中槍遇害。那時,他正在校園舞台上,舉行標誌性的校園演講與辯論。突如其來的槍彈,擊中他的頸部,奪走了這位年僅31歲的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的生命,留下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以及未竟的復興事業,也震顫了美國,乃至世界:辯論不過,就要你的命。

人們不禁要問,號稱言論自由的美國到底怎麼啦?這個世界到底怎麼啦?查理柯克是怎樣一個生命?是什麼觸發了殺手對他的殺心?今天,咱們就來回顧美國青年領袖短暫而傳奇的一生。

18歲少年開創的精神運動

查理.柯克1993年出生於芝加哥郊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青少年時期就展現出強烈的政治興趣和保守主義傾向。高中時,他開始積極參與右翼政治活動,發起反對校內餐廳漲價運動,在比他年長50多歲的退休商人和共和黨活動家蒙哥馬利幫助下,深化著對保守主義理念的理解。

作為高中生,柯克開始為右翼媒體撰寫文章。2012年,柯克短暫就讀於伊利諾伊州的哈珀學院,但僅一學期後輟學。在他撰寫的文章中,柯克指責美國中學和大學教科書過度強調美國歷史上的奴隸制、種族歧視與不公,卻淡化美國的建國精神與自由傳統對社會的貢獻,把美國描述成一個「建立在壓迫之上的國家」。他指責學校鼓勵學生質疑傳統的西方價值觀,普遍推動性別與性取向多樣性教育,例如同性戀權利。他指責學校推崇社會主義或政府干預。在18歲的年齡上,柯克已經深刻的認識到,共產主義毒素在利用美國青年人的單純和善良,滲透和混亂青年人的思想。

查理.柯克指控學校的教師利用課堂立場,貶低保守派和共和黨;學生若表達保守觀點,會被邊緣化甚至扣上「政治不正確」的帽子。教材裡充斥著離經叛道的左派觀點,卻缺少保守派學者的聲音。政治科學、社會學、歷史等課程被用來「給學生洗腦」。校園活動、講座、學生組織也大多支持左翼議題,很少給保守派發聲機會。左翼觀點可以暢通無阻,保守派演講者常被取笑或抗議。柯克說:「學校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地方,而成了左派洗腦工廠,製造垃圾的地方」。這也是他於18歲這一年選擇退學,並創立美國轉折點的背景動機之一。專門去高校「反擊左派思想霸權」,在校園中推廣保守主義。

領導轉折點運動

在最初的三年裡,作為美國轉折點的領導人,柯克帶著他天生對現代媒體運作的強大直覺,利用自媒體平臺,倡導自由市場、有限政府和個人責任等一套根植於他宗教信仰的穩定世界觀和價值觀,和左派意識形態團體抗衡。為擴大影響力,開始在全美高校和高中設立分會,培養學生志願者,分發傳單、舉辦演講、組織活動。發布「教授觀察名單」,點名那些被指「向學生灌輸左派思想」的大學教授。舉辦「學生行動峰會」,邀請保守派政治家(川普、蓬佩奧、卡爾森等)演講。表面看,他是在進行一場場的校園公開辯論,但是他真正推動的,卻是一個影響了整個美國的、和左派意識形態進行的文化戰爭。

從2012年創辦伊始,到今天,柯克事實上是沒拿薪水的,個人生活靠做自媒體賺錢。他主持的節目吸引數百萬聽眾,X粉絲超560萬。

2019年,成立政治分支「轉折點行動」,參與黨派競選;與牧師合作成立「轉折點信仰」,動員福音派選民。到2020年,美國轉折點覆蓋850所大學,會員超65萬,影響400萬青年。

到2024年,美國轉折點在選舉中發揮關鍵作用。2025年,柯克啟動《美國復興之旅》,在校園辯論中繼續推廣保守主義。直到9月10日,在猶他州立大學演講中被22歲嫌疑人泰勒.羅賓遜槍殺。

查理柯克堅守的觀點

柯克強烈反對非法移民,尤其對穆斯林移民在美國人口比例上升所帶來的影響。

柯克旗幟鮮明地反對覺醒主義和多元化DEI。覺醒主義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黑人文化中,指的是對種族主義和社會不公的警覺。到2010年代,通過黑命貴運動,覺醒主義變得過度敏感、政治正確過頭。比如,看到新聞裡警察對少數族裔的暴力,你不會覺得「這是個別事件」,而是聯想到系統性的種族主義。

多元化DEI是多樣性、公平和包容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所謂多樣性就是「請不同的人來」。比如公司在招聘時,要確保團隊不全是白人男性,而是包括亞裔女性或同性戀成員,以帶來多樣視角。公平,就是「給他們公平的起點」比如在學校,為少數族裔學生降低錄取分數,以彌補教育差距。包容則是「讓他們覺得被歡迎」,比如給殘疾人、有色人種更多支持,而不是一視同仁。

第三,在性別、家庭倫理問題上,柯克秉持傳統基督教倫理觀,認為美國應該回歸基督教文明加上憲法原則這個傳統。他主張男女二性、異性婚姻,對抗女權主義、跨性別和墮胎。柯克在多個場合毫不掩飾他參與政治的動力來自他的信仰,來自他對傳統價值的推崇,以及對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最核心展現他價值觀的就是他和他妻子埃利卡的關係。埃利卡,亞利桑那州小姐得主,同時也是一名博客主持人、商人和自由大學聖經研究專業的博士生。兩人於2021年結婚,育有兩個孩子。在他們的關係中,埃利卡將查理視為家庭的精神領袖和一生摯愛,而她自己則扮演著關鍵支持者的角色。埃利卡作為一個成功、有信仰的妻子和母親,支持丈夫作為精神領袖的形象,直接挑戰了現代女權主義的敘事。柯克曾說,除了接受耶穌以外,與埃利卡結婚是他做過的最好的決定。

柯剋夫婦通過公開展示他們傳統的和諧家庭氛圍,用行動對抗現代左派的反家庭價值觀的敘事,鼓勵年輕人將婚姻和家庭放在重要的位置。為那些在現代兩性關係中迷失的年輕一代,提供了一個根植於信仰和傳統的、清晰而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的範例,深深吸引了很多美國年輕人。

在公共政策領域,柯克反對福利主義,主張自由市場,主張有限政府,強調個人的責任。

其實這些思想都是有出處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保守主義的主張,而不是他發明的。

凶手究竟是誰

被捕的凶嫌叫做泰勒.羅賓遜,年僅22歲,警方在現場找到的未發射的彈殼上,赫然刻著凶手親手留下的文字。一枚彈殼上刻著英文「嘿,法西斯,接招吧」。另一枚彈殼上刻著義大利語,意思是「再見了姑娘」,這是一首著名的左翼反法西斯鬥爭的標誌性歌曲。這是一個被極左意識形態深度吸引、將政治異議者直接等同於法西斯的美國青年。

眾多媒體跟蹤研究了殺人嫌疑犯魯賓遜的家庭和個人背景,結果讓很多人驚訝。魯賓遜出生於一個穩定的、且非常傳統的中產家庭。他在衣食無憂、快樂幸福的環境中長大。在高中,他被稱為天才學生,智商很高,學習成績優異。高中畢業時,他的ACT考試成績被排入前1%的精英行列,這讓他獲得了猶他州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當時,他沒有表現出任何極端的政治傾向。但是,這一切在他進入大學後就都變了。他只在猶他州立大學讀了一個學期,然後就輟學回家。此後,他就變得像隱士一樣,沈迷於網路,很少外出。他越接觸網路,就變得越重視政治,並在家中開始表達出對柯克的強烈厭惡,說柯克是法西斯主義者。最終,他走向了刺殺柯克的道路。那麼,他究竟在網路上遇到了什麼?

在海外X平臺的一則影片顯示,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組織DSA在事發5天前舉行了一場聚會,主題旨在鼓勵其成員戰鬥。而凶手泰勒.羅賓遜就是DSA的骨幹成員。資料顯示,DSA,即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組織的英文縮寫,這是美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左翼草根組織之一,和古巴、委內瑞拉、巴西左翼肩併肩,時時不忘高調讚揚中國共產黨,一直積極加強與中共的聯絡。可以說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中共。截至2023年,DSA會員約10萬人,全國各地分支,幾乎覆蓋全美大部分主要城市。有專門的工作組,在校園和青年群體中有較高影響力,尤其是大學裡的DSA分會。有分析認為,這麼大規模的一個共產組織,得需要很大很大的金錢支援,並且是長期連續投入。而背後金主很可能就是喜歡到處大撒幣的中共。而眾多證據表明,中共已經滲透到美國的各個角落,尤其是政客和學校。中共最大的成果,就是對學校的滲透和灌輸共產主義理念。而查理則是中共的心頭之患。

柯克生前是中共的心頭大患

為什麼說查理.柯克生前是中共的心頭大患?他多次公開將中國共產黨視為美國最大的外部威脅,這不僅體現在他的演講和媒體節目中,還通過其組織在大學校園的草根活動,直接挑戰了中共在美國的影響力擴張。

柯克生前反覆強調,中共不是一個普通的競爭對手,而是對美國生活方式的生存性威脅。他在多個場合稱「中共是美國的最大敵人」,並警告其通過經濟、科技和文化滲透,試圖顛覆美國的民主和自由市場體系。在他的電臺節目《查理.柯克秀》和校園巡迴演講中,柯克將中共的大學滲透視為首要目標,公開批評中共通過資金贊助、學生組織操控和社交媒體(如TikTok)對美國年輕人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改造。柯克經常在辯論中將新冠疫情稱為「中國病毒」或「中共病毒」,並將責任直接指向中共政權.並呼籲美國青年警惕其「灰色地帶」戰術,如知識產權盜竊、貿易不公和對臺灣、香港的壓制。

這種定位直接戳中了中共的核心利益。中共一直試圖通過「大外宣」和「一帶一路」等舉措,塑造「和平崛起」的國際形象,但柯克的言論將中共釘在「全球威脅」的標籤上,讓其難以在美國年輕一代中贏得同情或中立態度。

柯克不只停留在外交批評,還將美國內部的「覺醒主義」和DEI政策與中共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聯繫起來。事實也是如此,美國年輕一代,已經開始運用他們已經熟悉的階級鬥爭、敵我矛盾的那種思維了:敵人不投降,就叫他們滅亡,肉體消滅。柯克,不正是死在了一個被西方極左思想武裝了頭腦的美國大學生手裡嗎。

就在遇刺前一週(2025年9月5日),他在韓國的演講《自由之光照亮共產主義的黑暗》中,直言揭露共產主義危害,並警告中共通過網路戰和假新聞干預韓國選舉。柯克的到來「像光一樣」給韓國年輕人帶來希望,但也讓中共痛恨,因為它破壞了中共在亞洲的「政治得益」。

然而歷史往往充滿了諷刺,那顆射向柯克的子彈雖然終結了他的生命,但卻可能讓他以一種殉道者的方式獲得永生。雖然只過去短短數日,美國越來越多的原本聲稱的左派一夜之間離開極左,許多遠離傳統美國方式的人們突然走回了教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在X平台上發文悼念,稱他是為捍衛猶太基督教文明而戰,譴責這起謀殺是對民主的深深創傷。9月13日,倫敦上百萬人湧上街頭,不斷高呼查理.科克的名字,緬懷這位美國青年領袖,呼喚他倡導的言論自由精神能重新回歸英國。柯克所代表的價值觀,已經在他去世後超越了國界,在全球掀起一個推動傳統價值的浪潮。



来源:Edward文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