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推動俄烏停火談判屢遭挫折後,於9月12日接受福克斯新聞專訪時首度公開表達強烈不滿,川普總統警告將對俄羅斯「下重手」,威脅實施涵蓋銀行、石油等領域的嚴厲制裁,並施壓七大工業國集團對印度和中國加徵關稅,以懲罰兩國採購俄羅斯石油。圖為2025年8月15日,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美國空軍基地就烏克蘭戰爭問題舉行峰會。(圖片來源:Contributo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推動俄烏停火談判屢遭挫折後,於9月12日接受福克斯新聞專訪時首度公開表達強烈不滿,川普總統警告將對俄羅斯「下重手」,威脅實施涵蓋銀行、石油等領域的嚴厲制裁,並施壓七大工業國集團對印度和中國加徵關稅,以懲罰兩國採購俄羅斯石油。與此同時,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承認俄烏和平談判目前處於「暫停」狀態,強調不應期待「閃電般的成果」,而普京已明確排除與澤倫斯基直接會面的可能性。
川普總統首度公開表達強烈不滿
美國總統川普於9月12日接受「福克斯與朋友」節目訪問時,首次公開表達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強烈不滿。川普明確表示,他對普京的耐心「耗得很快」,並警告莫斯科將面臨新的嚴厲經濟制裁措施。這一表態標誌著川普政府在俄烏和談問題上的重要轉折,從之前的積極斡旋轉向更加強硬的施壓策略。
當被問及對普京的耐心是否已經耗盡時,川普毫不掩飾地回應:「沒錯,算是快耗盡了,而且耗得很快,但這事兩個人都有份。」這一表態不僅顯示川普總統對俄羅斯方面態度的失望,同時也對烏克蘭在和談問題上的立場變化表示不滿。
更重要的是,川普總統指出了一個令他困惑的現象:「很奇怪,當普京想談時,澤倫斯基不想談,當澤倫斯基想談時,反而變成普京不想。現在澤倫斯基想談,普京則猜不透,但我們得下重手。」
川普總統所描述的這種「奇怪」現象,實際上揭示了俄烏和談過程中的核心困境:雙方很難在同一時間點都展現出真誠的談判意願。這種談判時機的錯位反映了複雜的政治考量和戰略計算。當一方認為軍事形勢對自己有利時,往往缺乏談判的動機;而當軍事壓力增大時,又可能因為談判籌碼不足而猶豫不決。
這種現象在國際衝突調停中並不罕見,但在俄烏這樣一個涉及領土主權、安全保障等核心利益的衝突中,談判意願的不同步更加凸顯了尋求政治解決方案的複雜性。川普總統作為國際調停者,必須在各方政治考量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尋找合適的介入時機和施壓策略。
經濟制裁策略的全面升級
面對和談僵局,川普總統宣布將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他表示將對俄羅斯的銀行、石油產業以及相關貿易採取「重手」制裁,這標誌著美國對俄制裁政策的進一步升級。川普強調他已經「做了很多」來懲罰俄羅斯,特別提到了針對印度購買俄羅斯能源而加徵關稅的措施。
更值得關注的是,川普總統將制裁策略擴展到了俄羅斯的重要貿易夥伴。他不僅敦促歐盟對中國大陸和印度課徵最高達100%的關稅,現在更進一步將這項要求擴大到七大工業國集團。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正在施壓G7對印度和中國大陸加徵更高額關稅,藉此懲罰兩國採購俄羅斯石油的行為,並試圖通過經濟壓力迫使莫斯科重返和談桌。
這種「次級制裁」策略反映了美國試圖構建更加全面的國際制裁網絡,不僅直接制裁俄羅斯,更要切斷俄羅斯與其重要貿易夥伴之間的經濟聯繫。然而,這種做法也可能引發與印度、中國等重要經濟體的貿易摩擦,並對全球供應鏈和能源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如果G7真的採納此類措施,可能導致全球油價波動,並促使相關國家尋求新的貿易夥伴和能源來源。
歐洲責任論的戰略考量
川普總統在討論制裁措施時特別強調:「這是歐洲問題,比我們的問題要大得多。」這一表述反映了川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理念的延續,即雖然美國願意參與解決衝突,但認為歐洲國家應承擔更大的責任和成本。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俄烏衝突確實對歐洲的安全環境和經濟利益產生了更直接的影響。
這種責任分擔的討論不僅涉及具體的政策措施,更關係到跨大西洋聯盟在應對重大國際危機時的協調機制和責任分工。川普的這一觀點可能促使歐洲國家在對俄制裁、軍事援助以及和談斡旋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但也可能影響美國在歐洲安全承諾上的投入程度。
克里姆林宮的謹慎回應
面對川普總統日益強硬的態度,克里姆林宮方面的回應顯得相對謹慎但堅定。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在電話簡報會中表示,俄烏之間的和平談判目前處於「暫停」狀態。他強調:「我們的談判代表依然可以透過各自管道進行溝通,但目前來說,或許用暫停一詞來形容更為準確。」
培斯科夫特別強調和平進程的複雜性,呼籲外界不要「抱有美化的幻想」,指出不可能出現「閃電般的成果」。這種表述既反映了俄方對談判複雜性的現實認知,也可能暗示俄羅斯希望為自己在談判中爭取更多時間和空間。儘管如此,俄方仍堅持致力於和平對話與尋求解決方案的立場。
最為關鍵的是,普京已經明確排除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直接會面的可能性,這與澤倫斯基認為舉行峰會對打破僵局至關重要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領導人層面的直接對話障礙,無疑增加了和談重啟的難度。
川普斡旋努力的挫折與反思
川普總統為推動俄烏停火協議展開了一系列密集的外交行動,包括8月在阿拉斯加接待俄羅斯總統普京等高層會晤,並在此後積極推動俄烏領導人之間的直接對話。然而,儘管進行了這些努力,莫斯科方面依舊持續推進軍事攻勢與空襲行動,顯示俄方並未因外交接觸而在戰場上有所收斂。
這種軍事行動與外交談判並行的狀況,反映了現代衝突中「邊打邊談」的複雜特性。各方往往希望通過軍事壓力來增強自己在談判桌上的籌碼,這種策略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是理性的,但也大大增加了實現真正停火的難度。川普總統獨特的外交風格,包括對個人關係的重視和直接對話的偏好,在這種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中面臨著嚴峻考驗。
當前俄烏和談陷入僵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安全與主權框架的根本分歧。基輔尋求的是領土完整與長期安全保障,包含對關鍵基礎設施免遭攻擊的承諾與可驗證機制;莫斯科則關注戰略縱深、北約擴張的安全邏輯以及已控制區域的政治安排。雙方對「停火線」與「最終地位」的定義差距甚大。
其次是戰場與談判的互相牽制。俄軍的攻勢與烏軍的反制都在塑造各自的談判籌碼。只要任何一方仍期待透過戰場獲取更好條件,談判桌上的讓步空間就會縮小。這也是為何俄方反覆強調「不可指望閃電式成果」的原因。
第三是第三方壓力的多重效果。美國與歐洲的制裁、G7的可能協同行動、以及對印度與中國大陸的關稅討論,確實會調整俄羅斯的外部收益結構,但同時也牽動國際能源與貿易秩序。當外部壓力過大卻未能提供可信的「安全出口」時,就可能強化對抗思維,而非降低升級風險。
國際影響與未來展望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3年半時間,這場被稱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也深刻改變了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川普總統當前面臨的挑戰,反映了在複雜國際環境中進行危機管理和衝突調停的固有困難。
從短期來看,川普總統耐心的快速消耗和制裁威脅的升級,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各方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時,普京排除與澤倫斯基直接會面的立場,也為高層對話設置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較為務實的路徑可能是從技術層面和人道議題開始,通過小步累積來為後續更具政治含金量的談判創造條件。
未來值得關注的發展包括:美國新制裁措施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效果,G7國家對印度和中國加徵關稅提議的回應,以及俄烏雙方是否會在軍事壓力下調整各自的談判立場。此外,歐洲國家在和談斡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以及國際社會其他重要行為者的態度變化,都將對未來的和談前景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