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圖)
【看中國2025年9月6日訊】兩千多年前的亞里士多德就已經指出,僭主很喜歡把民眾集合於宮殿門口的廣場,以此顯示自己的威勢,加強一般民眾的屈從心理。當代極權統治者,不論是共產黨還是法西斯,一向都十分熱衷於製造各種雄偉壯觀,莊嚴隆重的集體儀式。每一個生活在「新社會」的中國人,無不對此留有深刻的印象:寬闊的天安門廣場,盛大的遊行隊伍,隨風起伏的旗海,高亢雄壯的樂曲,響徹雲霄的口號聲和歡呼聲,還有團體操、大合唱、忠字舞、紅海洋、「早請示、晚匯報」、拉練行軍、萬人批判大會或公審大會、集體性的學習討論,如此等等。
集體儀式對人心的巨大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我的思想是怎樣轉變過來的》一書中,不止一個人談到了這一點。李子英說:「七.七紀念曰,天安門幾十萬人集會,使我體驗到如潮湧一般的群眾的力量和熱情。」令人「異常興奮」。8謝逢我說:「蘇聯五一檢閱的影片對我作用不小。一個強健的民族非有高度組織性不可,而且只有通過集體主義才能表現組織性。」他還說,原來他「最怕組織,深恐失去了‘自由’」,如今卻懂得了,在組織之中「總比一個人孤零零的好」。費孝通也講,當他見到一行送糧的隊伍,深夜點燈前進,「遠遠望去是一行紅星」,這個景象「打動了我」。1這些話都是寫在一九五零年。直到四十多年後的今天,王若水仍然對當年他參加中共開國大典時為那種盛大場面深受感動的心情記憶猶新:「那天(指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引者)我就在天安門廣場站著,毛澤東把手一揮,用湖南口音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全國一片歡呼,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我當時感到中國人民確實站起來了,經過一百多年的奮鬥,終於結出了果實。毛澤東確是一代偉人。」
雄偉壯觀的群眾性場面給予觀察者的一個最初印象,似乎是讓你深切地感到群眾的力量,集體的力量,並由此感到個人的渺小。但是,對於這種高度統一的陣勢,你不能不意識到那是千千萬萬個意志服從一個意志的結果;因此你必然會感到那個君臨萬眾之上的個人具有無比的感召力。所以王若水才會在開國大典上發出毛澤東是一代偉人的感慨。換句話,與其說這種壯觀場面是顯示了群眾的力量,不如說它更是顯示了領袖的力量。
另外,群眾場面固然是由一個個群眾所組成,但是,當每個個人加入到群眾隊伍中,服從統一的意志,使自己成為群眾中一分子之時,他也就消失了自己的獨特個性。正如同在大規模的群眾場面中,每個個人的面目都不清不楚,難以區分出張三李四;同樣地,在這裹,每個個人的個性也是模模糊糊的。它們被不加區分地納入一個整體的圖像。每個個人都變成了一部大機器的一個可以任意替換的零件。面對著這樣一個由無名氏組成的龐然大物,任何旁觀者都會被強烈的震撼,如果他心懷異議則必然會深感恐懾。他發現只有讓自己也進入其中才能獲得安全感。因為在此時,那個獨特的他已經隱匿放棄。所以,集體儀式的最大功能就是,它使個體意識消溶於整體情緒,使你產生小我消失,溶於大我的幻覺。這種體驗對于思想改造無疑是大有效用的。
摘自《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1998年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