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人頑強抵抗,堅守了整整105天,(圖片來源:合成圖)
1938年8月,西班牙保守黨議員鮑爾上校(Commander Bower)寫道:「普通保守派人士並不將共產主義者視為一般政黨成員,而是視為對基督教文明的致命威脅……他們是一種汙穢、如癌般的靈魂疾病……在我們看來,共產主義遠非一種政治或哲學信仰,它是我們文明最致命的敵人。」
這段寫於近一百年前的文字,今天看來顯得是如此深刻。尤其是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後,越來越多的世人以其刻骨銘心的親身體驗,認識到「共產主義是人類文明最致命的敵人」。就在鮑爾上校寫下這段文字一年之後的1939年末,一個小國為了抵禦蘇聯軍隊入侵,以極少的兵力孤軍奮戰,與蘇聯軍隊大戰105天,不僅震驚了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蘇聯軍隊的無能和管理混亂,更讓德國看清蘇聯軍隊實力,直接誘發德國一年多之後對蘇聯的全面進攻。
這個國家的名字,就叫芬蘭;這場戰爭的名字,就叫做「冬季戰爭」。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布蘇聯在冬季戰爭中的傷亡數據,蘇軍總傷亡人數是37萬5491人。根據維基百科,芬軍約有2萬6000人陣亡和4萬3500人受傷。雙方傷亡數字極其懸殊。
芬蘭與蘇聯
芬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坐落在蘇聯的西北邊境,而且與蘇聯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從南部的芬蘭灣一直延伸到北部的北冰洋,長達800英里(約1300公里)。與今天的中共國與臺灣非常類似的是,芬蘭和蘇聯之間的對比非常明顯。芬蘭與蘇聯最大的不同是,1931年芬蘭宣布共產黨為非法組織。蘇聯和芬蘭兩個國家幾乎同時起步,但是它們當時的現狀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芬蘭全國的識字率達到100%,整體經濟狀況也相當健康。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中學學費甚至比莫斯科還便宜,對於這一點,蘇聯的宣傳機器從來是諱莫如深,裝聾作啞。
在戰爭爆發之前,芬蘭的工業與農業產出都出現了驚人的增長,尤其是農業。作為歐洲最不適合農業發展的地區之一,芬蘭的農業產量平均增長了400%,紙張產量增長同樣為400%,而木材產出則增長了550%。與此同時,自耕農人數增長了250%,達到30萬。
芬蘭取得這些驚人成就的同一時期,共產主義肆虐的蘇聯,因集體化政策引發1932~1933年的大飢荒。整個蘇聯在大飢荒時期的死亡總人數大約在550萬到850萬人之間。其中被稱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在大飢荒期間餓殍遍野,大約有240萬至750萬烏克蘭人活活餓死。
蘇聯在當時的人口增長處於崩潰狀態,這不僅是由於大飢荒,也與斯大林體制下的婚姻制度有關,數據顯示,1934年莫斯科的墮胎數量比活產數高出近200%。
與此同時,芬蘭的出生率出現回升,人口逐步增長,學齡兒童人數也隨之攀升。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