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加拿大多倫多民眾舉行聲援4.5億人退出中共遊行,圖為呼籲制止跨國鎮壓的橫幅。(看中國特約攝影Jerry)
【看中國2025年8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採訪報導)隨著加拿大聯邦議會即將於9月復會,公共安全部長加里·阿南達桑格裡(Gary Anandasangaree)近日宣布,加拿大首個外國干涉監督機構——外國干涉透明度專員將於9月份獲得任命。這項舉措被視為加拿大政府在打擊跨國鎮壓和外國干預方面的關鍵一步。然而,三十幾個族裔團體組成的外國代理人註冊法案聯盟(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 Coalition)召集人馮玉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進展值得歡迎,但政府需進一步加速落實,以有效保護加拿大民主機制和受外國專制政權跨境鎮壓影響的社區成員。她強調,跨國鎮壓已成為外國干預的新變種,亟需通過更新法律和國際合作來應對。
2024年6月,國會通過了C-70法案,該法案旨在建立一個公共登記冊,列出為外國政府代理人的名單,以增強透明度並遏制外國勢力對加拿大內部事務的滲透。阿南達桑格裡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採訪時強調,打擊跨國鎮壓和外國干涉是總理的首要任務。「我們向全世界表明,加拿大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擁有明確的能力確保加拿大人民的安全。任何規避或破壞這項原則的企圖,我們都將採取行動。」他表示,政府正在加緊審核潛在候選人名單,並計畫在9月15日議會復會前提交給保守黨和魁北克集團兩個正式反對黨進行審核。一旦專員任命,政府將立即制定建立登記冊所需的樞密令,預計在感恩節前完成相關規章。
馮玉蘭對這一時間表表示謹慎樂觀。她在採訪中指出,聯盟早在法案通過後就敦促政府盡快行動,避免拖延至2027年。「我們歡迎政府提出最新的落實時間表,因為這基本符合我們提出的建議。如果今年秋天委任專員,到2026年中全面落實,這已經是兩年時間——最高的限期了,不能再推延。」她強調,有效落實外國代理人註冊法對於保護加拿大民主和社區成員至關重要,特別是那些遭受跨國鎮壓的群體。
2024年4月30日,加拿大外國代理人註冊法聯盟邀請國會所有5個聯邦政黨的8位重量級國會議員,舉行聯合記者會。發言者為馮玉蘭(港加聯提供)
馮玉蘭告訴《看中國》,聯盟將於近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政府將外國干涉公署的財政預算納入9月份秋季預算中。「沒有預算,就無法建立公署的運作框架,無法招聘人員或構建後勤支持。這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她說。
專員的任命是法案落實的核心。馮玉蘭提出幾項關鍵條件:專員必須是德高望重、對外國干預和跨國鎮壓有深刻認知的人物,且與任何政黨或政府無密切關係,以確保公正性和公信力。「如果可能,最好是一位法官。」她補充道,專員還需與公民社會保持開放對話,特別是與像聯盟這樣的前線團體互動,及時更新條例以應對外國干預的最新策略。「唯有這樣,我們的法律——包括註冊法、刑事法和情報法——才能跟上外國政權的變種干預。」
跨國鎮壓已成為加拿大面臨的嚴峻挑戰。霍格法官(Justice Marie-Josée Hogue)領導的外國干涉公開調查報告指出,加拿大發生的跨國鎮壓是一場「真正的災難」,而中國共產黨(中共)是「針對加拿大民主制度進行外國干涉的最活躍肇事者」。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的全球調查進一步揭示,中共多年來在加拿大境內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利用國際刑警組織和聯合國等機構追捕異議人士。許多案例涉及針對支持香港民主、討論維吾爾人待遇、西藏自由、法輪功人士或支持臺灣獨立的個人。阿南達桑格裡表示,他已與受害者交談,並視這種行為「完全不可接受」。政府正在調查加拿大各城市華人組織涉嫌參與跨國鎮壓的指控,並強調設立中共「警察局」在多倫多、士嘉堡等地是不可容忍的,將採取一切法律手段根除。
馮玉蘭在採訪中分享了近期觀察,指出中共已將香港國安法「武器化」,作為跨國鎮壓和選舉干預的工具。「最近在加拿大聯邦大選中,候選人糾Joe Tay遭受外國干預指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們先將相關人員列入國際通緝名單,然後通過微信群散播假消息,稱其為犯罪份子,試圖拉下馬。這不僅是跨國鎮壓,還涉及假消息運動的新變種。」她認為,新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有助於預防類似事件,但需結合具體建議:加強假消息辨識機制,學習臺灣經驗。臺灣作為對抗中共假消息的前線,每天面對上百萬條假信息,卻通過政策和教育有效抵抗。「加拿大應多學習臺灣的正面抗衡經驗,提供機制讓民眾分辨真假消息,提升抵抗能力。」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案例是神韻藝術團在加拿大的演出屢遭炸彈威脅。今年,已有四個劇院收到此類恐嚇,馮玉蘭視之為跨國鎮壓擴展至文化領域的表現。「他們不只針對政治過程或選舉,現在連正常的文化活動也插手進來。」她呼籲新任命的外國干涉透明度專員優先調查此類事件,並制定有效方案阻止。馮玉蘭指出,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司法部和皇家騎警已推出熱線通報機制,鼓勵民眾第一時間報告。「但皇家騎警的行動能力與理想階段還有很大距離。以跨境警察局為例,在安省士嘉堡,我仍看到廣東公安人員活躍,他們已與本地統戰機構混合,福建幫人員變相成為中共代理。警方缺乏細膩分析能力,無法分辨這些隱秘活動。」
國際合作是應對跨國鎮壓的關鍵。馮玉蘭透露,在最近七國集團(G7)峰會前,她曾在相關場合建議定義跨國鎮壓,並推動建立國際快速反應機制。「非常高興,他們接納了我們的意見。今年夏天的七國(G7)峰會發表共同聲明,明確界定跨國鎮壓,並提出相應策略,包括情報交流和同步反應。」例如,中共最近公布19人名單後,所有民主盟國包括加拿大均發表聲明譴責。這標誌著進步,但馮玉蘭認為還需更進一步:在加拿大境內修改條例,提供更多政策針對假消息,並與盟國同步更新策略。「外國干預不斷變種,我們的應對也應迅速改進。這是一個長期過程,聯盟將配合政府,提供前線觀察。」
阿南達桑格裡也強調,政府計畫實施霍格調查的「許多」建議,包括加強情報共享和社區保護。他表示,登記制度將於秋季晚些時候啟動,旨在列出外國代理人名單,增強透明度。馮玉蘭表示,聯盟將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確保聲音被聽見。「我們過去幾年一直主動,我們不會給他們任何藉口說沒聽到我們的意見。」
跨國鎮壓的根源在於外國專制政權的全球擴張。ICIJ調查顯示,中共利用微信、社交媒體和本地代理散播恐嚇和假信息,針對海外華裔社區。加拿大作為多元文化國家,華裔人口眾多,成為重點目標。馮玉蘭指出,許多受害者因表達異見而遭受騷擾、監視甚至經濟脅迫。「這不只是個人安全問題,還威脅加拿大主權和民主價值觀。」她呼籲政府在預算中優先分配資源,建立公署的物流框架,招聘專家應對隱秘干預。
展望未來,馮玉蘭認為,專員任命後,應定期檢討註冊法,與公民社會對話,納入前線情報。「唯有開放態度,我們才能使法律適應變化。」她也建議加強國際聯盟,如與美國、澳大利亞分享經驗,這些國家已實施類似外國代理人法。加拿大可借鑒澳大利亞的外國影響透明度法,強調登記和懲罰機制。
在採訪結尾,馮玉蘭強調,中共跨國鎮壓是民主國家的共同敵人。「加拿大必須展現決心,不僅通過法律,還需實際行動保護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