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Getty Images)
(接上)
反經濟文明
什麼是經濟文明?經濟文明體現於健全的市場經濟和健康的資本運作,體現於所有制文明、商業文明和生產力文明,體現於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協調發展。經濟行為唯有尊重理性,遵循市場規律,追求效率,才符合經濟文明。然而,中國在歷史上就曾經出現過在大航海時代禁海和在大貿易時代禁商的愚昧,那麼對極權中國在大數據時代禁網的非文明行為也就不足為怪。
計畫經濟一個健全而強大的市場經濟,寬鬆的市場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自由而多元的市場經濟平衡供需關係,調節商品價格;而計畫經濟由國家壟斷,由國家所有制主導,以強制手段干擾經濟活動,剝奪了經濟活動的自由。政府控制市場,控制貨幣,控制樓市,控制股市,控制匯率。今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按照中央的意志,統一規則,統一要素,統一資源,統一商品,統一監管。強權政治之下,沒有經濟自由。供銷社出籠了,大食堂開張了,計畫經濟回來了。以雄安作為計畫經濟的樣板所體現的盲目性,構建著海市蜃樓,如今已是鬼城,陰森森,不見人氣。表面上看,計畫經濟是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實質上是對人類生活的控制,這是極權主義的內涵決定的。
仇視資本健康的資本運作激勵生產發展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但是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共在本質上仇視私人資本,仇視資本家,仇視市場。中共在其本質驅使下,必然要打擊資本,打擊中小企業家。國家資本操縱著國家經濟命脈,維持殭屍企業運作,走上權貴資本主義道路。地方政府運籌的投資欺詐,中國式龐氏騙局的運行,造成巨大的資產泡沫,不僅血洗國內中產階級,而且危及世界金融穩定。在金融欺詐,股票欺詐,投資欺詐中,都能看到權力操縱的影子。
張揚公有制所有制文明保護私有產權,抵制任何侵吞私有財產的企圖。公有制的實質是權力所有制,是國家壟斷。在公有制之下,權力壟斷著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國企壟斷市場,壟斷價格,強佔土地和融資等經濟活動中的優勢環節,獨吞經濟優惠政策。極權主義還熱衷於傳播「共同富裕」的謊言,以「劫富濟貧」,「財富均享」煽動窮人對富人的仇恨;以「公私合營」剝奪富人產權,令其破產;以「國進民退」,鯨吞私企,化私有為公有;扼殺中產階級的成長環境,令其重新淪落回社會底層。
反商業文明健康的商業文明體現人與商品的關係,體現契約精神、體現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服從合理的稅收制度。中國的私營企業缺乏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權力深度干預經濟活動和企業活動,強制私企向國家和地方政府輸送利益,瀋重的稅負絞殺經濟活力。逼迫私企與權力勾結,尋找權力靠山。恆大暴雷,碧桂園暴雷,房地產泡沫隱含體制性金融危機。在經濟活動中推崇黨文化,向民營企業派駐黨代表;束縛民企的獨立精神,遏制民企的發展規模,扼殺其創造力,將民企逼向邪路,逼到死角;大量羈押和重判民營企業家,比如孫大午。導致民企倒閉,市場蕭條,民不聊生。
反生產力文明生產力文明決定著經濟發展的動力、經濟活動的規模和激勵技術創新。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畸形分布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失業率之高和大學生就業率之低已經危及經濟發展以至於到了國家不敢予以公布的地步。在制度的縱容下,權力對生產資料和土地資源的盲目開發和掠奪,導致經濟發展的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問題是需求不足,供大於需,直接影響民生。政府拖欠公民的醫療報銷、醫療救助和低保,乃至降薪,直接打擊勞動者的勞動熱情。
經濟腐敗是人與物質關係的腐敗,是權力與金錢關係的腐敗,是商業行為的腐敗,是人際關係的腐敗。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曾直言不諱地說腐敗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是潤滑劑。由於國家權力壟斷和操控著公共資源,導致公共資源的分配成為滋生腐敗的源泉。當權力進入商業領域,與資本勾結,形成權力壟斷和利益壟斷時,必然滋生腐敗,曲扭競爭,破壞市場。公權力以權謀私,將權力變現,不擇手段地犧牲公共利益,使權力變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尋租、賄賂、欺詐、洗錢、偷稅、侵吞公款,無惡不作。腐敗在陽光下名正言順地進行。瑞士銀行曝光,一百位中共權貴在瑞士銀行擁有七萬八千億存款。①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怎麼來的?中國尚有六億人口月收入在1000人民幣之下,如何解釋這其間差距?
中國經濟的發展原本就是畸形的,當下中國經濟正在滑坡,病入膏肓,風險莫測。中等收入還沒達到,就已經提前掉入了陷阱。世界銀行樂觀估計2022年中國的GDP增長只有2.7%,這個數據已經在暗示中國經濟將面臨巨大的下行災難。房地產泡沫,製造著大量食利者,打擊人們創造財富的衝動;虛擬經濟惡性膨脹,打擊著實體經濟發展。房地產空置爛尾,市場蕭條,土地資源供給枯竭,財政收入下滑,金融收縮,信貸危機,人民幣持續貶值,供應鏈外移,中國經濟「硬著陸」危在旦夕,悲劇才剛剛拉開序幕。面對這麼大一個爛攤子,不懂經濟的習近平卻說他要親自抓經濟了,這令人不寒而慄。
艾倫.格林斯潘在談到經濟增長陷阱時說:「如果陷入了沼澤,那麼很有可能是永遠都掙扎不出去的」習近平將中國經濟帶進了沼澤。
中國經濟的發展不以人為目的,不以百姓的福祉為目的,其經濟文明的墮落是必然的。
反社會文明
什麼是社會文明?社會文明的程度取決於是否存在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或者說,只有健康的公民社會才稱得上是一個文明的社會。公民社會界定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關係,它是憲政建設的基礎,也是民主社會的基礎。
公民社會,其基本元素是:每一個公民都具有公民人格、公民意識和公民權利,並具有公民的基本素質:精神文明、道德文明、信仰文明和語言文明。在中國,公民社會被扼殺。
公民人格,是一個公民對自身尊嚴和價值的自我認識。哈耶克說,要把人當作人來尊重。極權中國的「公民們」,任人宰割,沒有公民人格,只許有奴才心態。
公民意識,是一個公民對自身的政治地位的自我認識,對自身的政治權利和法律義務的自我認識。公民意識決定一個人的政治實踐,它是現代民主制度的前提。公民意識的內涵包括獨立人格意識,政治參與意識、權力監督意識、公民責任和義務意識,以及法律意識。極權中國的「公民們」,沒有公民意識,只有犬儒意識。
公民權利,是憲法賦予每一個公民的權利,首先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可以自由言說,自由集會,自由組黨,自由參與的權利。極權中國的「公民們」,沒有公民權利,因為他們被剝奪參與政治。
公民文化,其內涵是公民身份和公民權利、其外延是公民醒覺、公民自治和公民運動。極權中國瀰漫著中共意識形態,窒息著任何健康的文化,尤其是公民文化。
公民素質、精神文明是人類的理性力量,包括對個體尊嚴的尊重,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對自由民主理念的堅守,對正義和公正的執著。
道德文明包括對良知的恪守,對善惡的洞察,對真偽的分辨,對社會底層釋放善意,常懷惻隱之心。
信仰文明包括信仰自由,宗教自由,堅守普世價值;信仰不為強暴所移,不為誘惑所動;尊重他人的信仰。
語言文明作用于思想的傳播、文化的傳承和社會溝通,是一個文明社會的潤滑劑。
許志永,丁家喜的「新公民運動」完美地展現了上述公民素質,和平地行使公民權利,理性地推動公民訴求,但遭到極權中國當局殘酷鎮壓。
國民被整體奴化,歷史上只有兩種制度對國民實行奴化,一是奴隸社會,一是極權社會。極權中國以恐怖統治剝奪國民的尊嚴和人格,將他們諂媚化和犬儒化,使整體國民完全喪失反抗和抵制的意志和力量。極權主義摧毀人的本性,企圖改造人性,塑造人性,奴化人性,消滅人性,把人還原為動物。希特勒把猶太人當作敵人,列寧把富農當作敵人,毛澤東把地主當作敵人,而習近平則把全社會的人都當作敵人。習治下的極權中國是針對所有人的專制。
社會被整體控制,系指權力對公共和私人社會生活的整體控制能力。威權在頂層固然驕橫,但卻鎮壓不住底層的反對聲音,國民對待專制的態度,亦可分為反對派、敷衍派和附庸派。但極權主義所展現的國家意志是:所有的反對派必須一概從肉體上被消滅或監禁;所有的敷衍派必須一概被改造升級為歌德派和頌聖派;所有的附庸派將統統被塑造為諂媚者和告密者。極權政府具有極高的社會整體性動員能力,比如,中央說要抓間諜,全社會便雷厲風行起來相互舉報。
科技的發展使得國家有能力建立起制度化的控制體系,從而對社會生活實施整體控制和奴役。國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均在監視之中和控制之中,國民被徹底窒息,失去了隱私,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命的特徵。
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社會,充滿社會正氣,社會正義和社會公正。但是,中國社會是封閉的、畸形的、病態的:
社會正氣被嘲弄,社會文明在群體性反智中墮落:道德被權力綁架,有權有勢之人作惡時都在拿著道德當幌子,而社會底層的人卻在堅守著善良;官員們將扯蛋的事幹的很專業,將專業的事幹得很扯蛋;政府幹正事幹得千瘡百孔,幹壞事幹得天衣無縫;過去說你是老實人,是稱讚,如今說你是老實人,是罵人;有錢包二奶,卻沒錢養父母;自己活得苟且而洋洋得意,還要讓別人跟著你一起苟且;……社會公正被顛覆,社會文明在權力的淫威下曲扭,失去理性:拖欠工資者不坐牢,討薪者要坐牢;強拆他人房屋者不坐牢,捍衛家園者要坐牢;貪污腐敗者不坐牢,要求官員公示財產者要坐牢;製造冤假錯案者不坐牢,維權律師要坐牢;碰瓷詐騙者不坐牢,攙扶跌倒老人要坐牢;明星憑臉可掙千萬,勞工憑力只掙不足一千……
社會正義被玷污,社會文明在制度性腐敗下遠離平等,無視公民追求幸福的權利。財產分配向權力傾斜,教育機會向金錢傾斜,醫療待遇向地位傾斜,就業機會向後門傾斜,社會充滿歧視和偏見,缺乏社會保障體系和人權保障。
社會文明在國民性的墮落中墮落。道德滑坡,人性曲扭,精神頹廢,社會呈現病態;人民沒有幸福感,終日惶惶不安。當勤勞不能致富,知識不能改變命運,人們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也不信任人民;社會充滿戾氣和匪氣,民眾變得乖張卻非善。社會醜惡現象層出不窮,不見以理性為基礎的契約精神,但見放縱惡行,苛責善良;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
習時代是一個至暗時代,恐懼瀰漫於人們的生存空間。在此至暗時代,人們墮落為犬儒者、諂媚者、告密者、霸凌者、平庸者、弱智者、冷情者、猥瑣者、軟骨者、苟活者;在此至暗時代,人們開始逃離,寧可以難民身份,歷經生死考驗,也要流向自由之地;在此至暗時刻,公民社會蕩然無存。
解構極權政治,解構極權經濟,解構封閉社會,在此基礎上重建政治、經濟和社會文明。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極權主義中國之批判(一)